塞外示同行者
西風千萬騎,颯沓向陰山。
為問傳書雁,孤飛幾日還。
負霜憐戍卒,乘月望鄉關。
王事兼程促,休嗟客鬢斑。
西風千萬騎,颯沓向陰山。
為問傳書雁,孤飛幾日還。
負霜憐戍卒,乘月望鄉關。
王事兼程促,休嗟客鬢斑。
西風中千萬騎兵,迅疾地向陰山進發。想問那傳書的大雁,你獨自飛行幾日能回還。憐惜那身披寒霜的戍卒,趁著月色眺望故鄉。君王的事務催促著要兼程趕路,不要嘆息客居在外兩鬢已斑白。
颯沓:形容眾多、紛紛擾擾的樣子,這里指騎兵行動迅疾。
陰山:山脈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傳書雁:傳說大雁能傳遞書信。
負霜:承受著寒霜。
王事:指為君王所差遣的事務。
兼程:一天走兩天的路程,加速趕路。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在塞外行軍途中。當時可能處于邊疆戰事或執行君王差遣的任務時期,詩人隨軍隊行動,在艱苦的塞外環境中,目睹戍卒的艱辛,引發了內心的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塞外行軍的情景,表達了戍邊者的思鄉之情和為了國家使命堅守的決心。其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對現實的描寫,又有情感的抒發。在文學上體現了邊塞詩的豪邁與思鄉的細膩情感交織的特色。
賜召旋于放逐馀,郭丹風采更誰如。
亭邊客認埋輪使,輦下人傳諫獵書。
葵藿雨心懷禁闥,云霄一日走鋒車。
已知主圣容臣直,咫尺青蒲拜玉除。
一潭清冷拂游塵,活水源頭可問津。
靜處定知無復浪,動時須認養潛鱗。
臨流能解薰風意,對景先愁澇雨頻。
云影波光相映處,湛然澄澈見天真。
纖塵不著,甚傳神妙筆,寫來清景。望里松杉涼翠合,三徑愔愔濃蔭。
泉咽云根,瀑飛樹杪,仙籟如相應。遠山延佇,斜陽未許催暝。
最好冷醉閑吟,苔陰選石,小憩凝思靜。五字詩成還獨笑,佳句玉溪差并。
鶴唳蒼煙,花明艷雪,點綴瑯環境。披圖認處,無弦琴趣誰省。
昆池捲起劫灰煙,
頃刻漫空不見天。
從此公私涂炭盡,
死亡患難一身全。
滿架涼陰遮翠幄。松鼠行邊,數點藤花落。一抹晚云垂樹角。赭霞微襯湘痕綠。
倦倚紗窗人睡足。小扇風輕,蛺蝶和煙撲。簾外忽聞聲簌簌,雪猧戲惹秋千索。
兩鬢西風客帽斜,
晚云橫嶺月籠沙。
桑疇屈曲人蹤絕,
螢火飛來照稻花。
大筆如杠只此支,
誰將巨手一重持。
風帆海上朝朝過,
疑是楊花入硯池。
我來海陵路,三月有飛塵。
求友不易得,見君良獨親。
豺狼苦盜賊,鴻雁慘流民。
世事一揮手,徜徉墊角巾。
我有塵襟何處開,竹亭長夏思悠哉。癡兒解與移花活,佳客偶能騎馬來。總喜軍門聊暇日,不妨江館暫持杯。自憐浮浪君休訝,散局元非用世才。
我有塵襟何處開,竹亭長夏思悠哉。疏簾日為看山捲,方帽時因避暑來。詩到忘情空對景,酒緣多病省貪杯。自憐浮浪君休訝,散局元非用世才。
岐汴無煩和恊使,
秦云送我入梁園。
殘燈半夜夢回雨,
心事誰來慟哭論。
蕙質蘭心絕可人,
偶然刺繡亦傳神。
月香小字分明在,
不忍重看舊贈巾。
蕭然在澗。景色秋來冠。幾縷明霞紅未斷。矯首時時遐觀。
回思五馬清游。分明前輩風流。留作山間佳話,更誰愁上眉頭。
黃金裝寶劍,白羽借兵符。知爾多邊略,終能贊廟謨。
榆關空筑塞,鐵騎不捐軀。試問延州將,嫖姚今有無。
自昔成和議,于今二十秋。祇聞增市馬,誰復問椎牛。
月色臨關迥,笳聲入暮愁。君行看塞上,何處有貔貅。
種蓮大華顛,種禾玉山趾。不為煙火食,咀嚼天地髓。
天風起寥邈,吹我云中履。我履云中行,去世千萬里。
青天尚有涯,滄海尚有底。云胡人心微,倏忽渺千里。
人心不在遠,秪在腔子里。夜半靈臺虛,默默看元始。
持刀斫月明,月明何曾斷。縛帚掃樹影,樹影依前滿。
人皆惡樹影,礙此月明多。樹根茍不拔,其如月明何。
惡聲莫呼谷,呼谷聲轉亟。惡影莫就日,就日影未息。
弓矢暗中來,往往射其的。吾身不為的,弓矢當自釋。
戰國荀卿子,原自不識性。為國張四維,其言較純正。
四維性中物,世人或未知。反躬自點檢,不覺生忸怩。
眼底不可意,躑躅問玄蒼。何時再混沌,為我重主張。
委順生麒麟,委和生鳳凰。白日行九州,不逢豺與狼。
白下稱詩舊有名,愛君文杏館初成。
壚頭一醉狂奴態,匕首雙投國士情。
詞賦雁行推漸長,江湖魚服敢相輕。
萍花荇葉堪攜手,何用浮沉托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