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父出守洋州二首 其二
我懷粗憂世,所遇輒盾矛。
自公握手初,臭味一一投。
一麾咸陽邊,而豈但寢謀。
應有齊人者,歸此侵疆不。
小策洋州勛,不止萬戶侯。
我懷粗憂世,所遇輒盾矛。
自公握手初,臭味一一投。
一麾咸陽邊,而豈但寢謀。
應有齊人者,歸此侵疆不。
小策洋州勛,不止萬戶侯。
我心懷大略憂慮世事,所遇之事常如矛盾對立。自與您初次握手結識,志趣十分相投。您持旌麾前往咸陽邊任職,難道僅僅是平息陰謀。應該會有像齊人那樣的人,歸還那些被侵占的疆土吧。治理洋州雖是小功績,其價值不止萬戶侯的封賞。
粗憂世:心懷大略憂慮世事。
輒:常常。盾矛:矛盾。
臭味:指志趣。
一麾:原指揮斥、排斥,后多指官員外任。
寢謀:平息陰謀。
齊人:這里可能泛指有勢力或有影響力的人。
侵疆:被侵占的疆土。
萬戶侯:食邑萬戶的侯爵,泛指高爵顯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當時社會可能面臨著疆土被侵、局勢復雜的狀況,詩人的友人王恭父即將前往洋州任職,詩人借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期望和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期望友人在洋州任上有所作為,收復被侵占的疆土。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心。
我被儒官誤,如今又教渠。
但令識數字,不要讀多書。
帝憚汲生戇,人嫌賈誼疏。
君看朱紫貴,不害腹空虛。
昔年鼓篋游膠庠,集英同日瞻天光。金門初開獸環動,曈曈曉日升扶桑。
宮簾高卷開御扇,祥風習習飄天香。殿庭神麗冠劍肅,巍巍玉幾臨中央。
銀袍七百趨龍尾,拜恩稽首心歡康。晚從銀臺出廣陌,寶鞍快馬爭騰驤。
團司涓日敘黃甲,義比天倫鴻雁行。瓊苑宴開慈惠浹,宸章寵錫歌明良。
后來相繼隨宮牒,東西南北遙相望。萍開風轉有時合,邂逅一見難預量。
非才叨竊愆咎積,自顧補報無毫芒。朝廷寬大不終棄,領郡尚得來南漳。
下車問政訪耆舊,知公辭榮歸故鄉。神武衣冠已久掛,冥鴻羽翮方高翔。
遺賢雖為明時惜,承顏獨喜私愿償。共驚歲月何飄忽,相對鬢發俱滄浪。
至言不吝揮玉麈,妙句屢蒙開錦囊。已嘆高風激貪懦,更敦雅契超尋常。
區區感慰豈有極,聊寫一二成短章。蕪音不足繼真作,讀過幸勿留巾箱。
陶令束帶對督郵,歸來高興潛有激。昌黎縣齋飽讀書,自謂此日足可惜。
二賢詩留天地間,千載寶之為雙璧。當官不妨文字樂,似此人物不時出。
宦海風濤縣為甚,文書束筍紛莫擘。許侯敏手良不難,錯節居然逢匠石。
寬租農扈享豐登,講學如流蘇廢疾。筆力重于丈二殳,詩筒敏似尺一檄。
句中之眼獨心知,貽奪陶韓少人識。鄉有達尊性愛士,縣榻于堂賞英特。
冰車雪輾笑鈍遲,不爾續題尤富溢。窮冬四壁坐無聊,渴思一字車渠百。
走仆乞取稛載歸,底用黃金壯顏色。祇恐天上六丁聞,一夜取將煩霹靂。
曾見端平進士評,邱君磊落榜中英。
忘形爾汝同年集,馳志伊吾即日行。
舉子能談真將略,元戎夸得好門生。
可憐書劍渾無用,才力如何與命爭。
詰曲穿荒徑,高平見遠山。
溪干呈石紫,林峭露楓丹。
不道歸來晚,惟愁句未安。
片云真解事,放出月團團。
閬風觴九醞,膾鯨羞玉麟。宿命憶往劫,隠訣聞至人。
失腳五濁海,未泯一念仁。就盈紀良月,揆度逢佳辰。
深恩感顧復,瓣香謁仙真。同來山中吏,得非我同倫。
巖泉千仞雪,澗草四時春。雅嗜自幽閑,胡為此逡巡。
憐我久埃??,為記三生因。野性欣得友,不待呼孔賓。
鼓瑟趣升歌,明當下溫淪。嘉燕屬君等,努力語去陳。
靈囿豈予慕,愿交惟梓椿。方寸有玄感,清都寧隔塵。
悠悠我之思,東里陳驚坐。更闌夢持環,晝永心搖纛。
一春苦風雨,我困南山餓。君樓百尺高,頭上天幾大。
于我未忘情,更仆修夙好。耿耿憂世懷,急于聞警報。
為憐上四州,豺虎正喧噪。虐焰欲熏天,獲人爭斬剉。
將州豈不武,棄縣如洟唾。官軍望而奔,所至徼宴犒。
鄰境近憂惶,刁斗急巡邏。君責我以書,何時乃高臥。
曷不出良籌,亟為當路告。當局自能迷,看局當不蹉。
我壯君之言,義起千夫愞。顧方謹三緘,此戒那可破。
諸賢各有謀,何欠儂一個。君家昔太邱,能愧梁上盜。
毋為陳君短,此語更傳播。吾家昔彥方,能正屠牛暴。
勿使王君知,叩頭甘謝過。兩家俱德門,今有若人么。
前時何巖警,召亂在縣左。頼君告少仙,全活幾髫髦。
但推此仁心,古人不難到。鄰里貴有恩,急難相憫悼。
裂券蠲宿逋,減貲糶莊課。肯令州中人,指我為奇貨。
盜亦有道者,仁里敢桀驁。忠信蠻貊行,豈弟神明勞。
我持一瓣香,日為蒼生禱。吾君甚愛民,恩德侔復幬。
社稷福靈長,妖氛行屏掃。吾言非誕迂,有唱吾須和。
貪臥蘇臺一片云,嘉招虛辱遠移文。
吟人多半來投刺,倦客深慚自閉門。
路隔江潮兼夕到,居連地勢兩州分。
酬恩別有男兒事,它日逢君仔細論。
盛年憂國鬢毛蒼,諫疏端堪銘豆觴。
行或使之苗膏雨,心乎愛矣藿傾陽。
榮華不與群兒競,名節須留千載長。
試看丹青閣中句,吾宗有此好元方。
君不見山前山后雪成堆,朔風撼地聲如雷。孤根忍死受寒凍,須作百花頭上魁。
尋春游子不愛惜,馬蹄踐蹂花狼籍。芳姿不肯被消磨,飽盡炎涼方結實。
實成始得主人知,進登玉陛調鼎胹。那時滋味甜如飴,無忘霜風吹折時。
偶同鄉友校吟編,因得平安到浪顛。
心不干時清似水,發緣憂國白于棉。
半生景慕空千里,一紙寒溫廢二年。
何日支筇隨此老,秋巖和菊薦冰泉。
禪悅既無門,仙居在何所。
與渠無半面,一見相爾汝。
霓裳制未成,翩翩欲高舉。
身如一羽輕,去天才尺許。
胡為造此境,問之不吾語。
正緣崆峒中,蕭然無物貯。
憂治勤宵旰,生經爽鼎铏。
玉巵臨瑞節,畫翠愴昕廷。
草木秋零落,乾坤晝晦冥。
扶持宗社計,列圣在天靈。
汝瞻當日預文盟,七十人中最妙齡。
別久恨無書寄鴈,夜深猶記案帷螢。
我叨天幸登科甲,子盍心期紹品丁。
后會阿蒙須刮目,流聲不減國蘭馨。
雷陽路迢遞,回首亦關心。
重別因輕諾,遠行多近吟。
客懷秋色早,歸夢嶺云深。
莫以書無益,人來惜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