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古十四首 其十一
云居打草驚蛇,
雪峰開口見膽。
保福獨上高臺,
要且眾眼難瞞。
云居打草驚蛇,
雪峰開口見膽。
保福獨上高臺,
要且眾眼難瞞。
云居和尚的行為如同打草驚了蛇,雪峰和尚開口說話能讓人看到他的真心。保福和尚獨自登上高臺,可眾人的眼睛是難以被蒙蔽的。
云居:指云居和尚,禪宗僧人。
打草驚蛇:比喻做事不謹慎,使對方有所察覺。這里有特定禪意,指云居的某種行為引發反應。
雪峰:指雪峰和尚,禪宗高僧。
開口見膽:意思是說話直接,能讓人看到其內心想法。
保福:指保福和尚,禪宗人物。
此詩創作于禪宗發展較為興盛的時期。當時禪宗內部交流頻繁,禪僧們常通過機鋒、問答等方式來傳達禪理、檢驗修行。詩中提及的云居、雪峰、保福等都是禪宗歷史上的知名人物,詩人可能是根據他們的一些事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展現禪宗的智慧和修行境界。
這首詩主旨在于通過描述幾位禪僧的行為,展現禪宗的修行和智慧。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蘊含深刻禪意。在禪宗文學史上,這類詩有助于后人了解禪宗的機鋒和修行方式,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胡風凍合?鵜泉,
牛馬千群逐暖川。
塞外征行無盡日,
年年移帳雪中天。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西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
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
麥收上場絹在軸,的知輸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
田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
早雁忽為雙,驚秋風水涼。
夜長人自起,星月滿空江。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凄涼蜀故伎,來舞魏宮前。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金陵津渡小山樓,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兩三星火是瓜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回樂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