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三十三首 其一二七
釋迦已往,彌勒未生。
正當無佛世界,大地共樂升平。
不圖打草,只要蛇驚。
釋迦已往,彌勒未生。
正當無佛世界,大地共樂升平。
不圖打草,只要蛇驚。
釋迦牟尼佛已經逝去,彌勒佛還未降臨世間。正處于沒有佛的時代,整個世界共同享受著太平盛世。并非想要去打草,只是希望能驚到蛇。
釋迦:指釋迦牟尼佛,佛教創始人。
彌勒:彌勒佛,未來佛,將在未來降世度化眾生。
不圖:不打算,不想。
偈頌多為禪宗僧人表達佛法見解、修行感悟等所作。此偈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內容推測,可能是在佛教發展過程中,處于一個相對平穩時期,僧人對當時佛教傳承、世間狀態有所思考,以這種偈頌形式來傳達自己對佛法和世間現象的獨特理解。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表達對特定時代的看法和一種行事策略。其特點是用佛教元素和生活比喻相結合,傳達佛理。在文學史上,它屬于禪宗偈語文學的一部分,對研究禪宗思想和文學創作風格有一定價值。
神山夙所經,未至已超夷。
況茲澄波棹,翼被祥風吹。
真靈無定形,九面異圓虧。
晴云穴內蒸,積石露嵌奇。
江湖汩無聲,浩蕩復逶迤。
呼風凌紫煙,漱玉吸瓊脂。
賞心不期游,誰識道曾累。
若有人世情,暫來祓塵羈。
六十年來亦自豪,肯將身世付牢騷。天開甲第登春榜,星應郎官列戶曹。湖海浪游渾夢覺,河山草創也心勞。但馀少小思親淚,老大猶悲屺岵高。神駒千里浪邀名,八歲能文十歲成。未免輕狂高自負,不甘貧賤樂無生。香分桃李留蹊徑,夢繞芙蓉艷錦城。回首龍潭棲息處,夜來風雨劍孤鳴。齊魯風行石室開,西京文物重高材。追隨白虎聽經去,潦倒黃金賣賦來。百中爭能無我敵,一鞭先著為人媒。梁園舊事何堪問,朋輩凋零最可哀。霓裳詠罷彩云間,太息星軺渡馬關。諸將于思走遼沈,遺民吞淚送臺灣。羈游吳下春申浦,哀感江南庾子山。多少艱難家國恨,壯懷抑塞不知還。即將孤憤托紅妝,豈謂司勛竟是狂。路入湖心牽菡萏,天低漢口簇艅艎。飄搖尺五城南杜,窈窕無雙江夏黃。記得題橋還抱柱,白頭今喜兩蒼蒼。宴啟櫻桃出禁闌,簽分少府隸農官。在廷不慣工趨奉,入署無聊問暖寒。車馬年年霜似劍,笙歌夜夜月如丸。時從海上覘云氣,知有潛龍正郁蟠。亡胡霸楚戰云酣,國事如棋藉手談。一統天開周告朔,六朝地險晉都南。龍興草莽民為主,馬逐桃花女勝男。禮樂不分新舊異,衣冠還自古今參。冢中枯骨當涂日,井底蛙鳴白帝秋。博浪一椎驚大索,潯陽三徑乞歸休。人情到處交馀耳,黨禍無端怨李牛。宦冷言輕嗟莫補,兵驕匪悍不勝愁。茫茫宇宙一柴扉,水繞橋西碧四圍。伏驥猶看芳草去,棲鴉不定故林飛。臨邛酒美雙眉黛,背郭堂成兩布衣。世亂何嫌居近市,郊原有虎噬人肥。似夷似惠似潛夫,不富不貧不腐儒。徑醉二參交履舄,狂呼百萬擲樗蒲。詩宗正軌唐音有,琴譜中聲蜀派無。意造我書兼眾體,古文籀篆隸分俱。京兆名家通德門,立三不朽世承恩。零丁孤苦難忘祖,五十九年初抱孫。教子休隨新學易,持身賴有古風存。倘留百歲雙親在,定撫萊衣笑老豚。白發蹉跎六十翁,涓埃無以答蒼穹。縱然垂老胸中壯,每到奇窮意外通。花好月圓生受福,家寒地僻許稱雄。泥天驕愛成癡我,萬一衰顏偶轉童。
易水涿山無苦寒,燕南本是舊家山。山頭更覺堯云近,玄鳥徘徊望漢關。
將軍誓愿斬樓蘭,涕淚橫流杯酒間。紫氣劍埋終未試,黃金印大亦何顏。
朔風白晝不勝寒,清曉馬行霜雪間。縱目還經望云嶺,傷心不見采芝山。
手拈弓箭膝橫刀,著盡君王賜戰袍。語及靈州心欲碎,使軺今日敢言勞。
氣血畏寒身畏勞,養生曾去問參寥。我今與子俱錯計,霜雪正嚴山正遙。
夕陽停棹錦巖隈,
新好招攜酌我杯。
叢菊花殘觀賞罷,
登樓初賦雪中梅。
云從龍,風從虎,冬至寒食一百五。
自古相傳直至今,南泉不打鹽官鼓。
參玄人,休莽鹵,甜者甜兮苦者苦。
直截毗盧向上關,莫教錯卻來時路。
窗下平田細路分
樵歌幾處遠猶聞
濤聲夜落漳南樹
山色晴分冀北云
曲岸人家依紫蓼
衡門客到煮青芹
無才合就窮途老
車馬休驚白鷺群
疊鼓喧村賽,迎神又送神。
千秋留故里,三代本期民。
燎火原頭草,褰裳渡口人。
我尋《循吏傳》,再拜薦新蘋。
吾家宋玉自多才,
曾賦高唐神女來。
賺得襄王夢不回。
楚陽臺,
幻雨荒云總費猜。
呼白新夸好手身,望塵星散漁陽濱。亦知賭勝輕七尺,不是金盤一擲人。
圍合孤城勢已危,少年膽氣更輸誰。一揮暈散天邊月,知是漁陽豪俠兒。
黑云翻雨倒天瓢,獨上層樓感寂寥。
遠樹蒼蒼沙岸闊,孤帆隱隱海門遙。
射潮雨勢錢王弩,入市風聲伍子簫。
熱血一腔何處灑,酒杯在手劍橫腰。
元日津門雪,
嚴寒茅嶺風。
文章思作者,
涕泗誄吾翁。
瞬息十年事,
魂傷半畝宮。
夜臺如可卜,
心跡喜相同。
聞說君王寵玉環,偶然憑借列高班。
怙恩尚敢排林甫,蔽王真能反祿山。
三妹姿容競天上,五家樓閣杳云間。
可憐西狩蒼黃日,一出延秋竟不還。
寥海風生煙霧開
曙天云氣日昭回
六龍東御朱旗繞
雙鳳西銜紫誥來
蘭茝幽香聞禁苑
蒹葭秋水漲城隈
遙知圣主恩波渥
賦奏長楊獵騎催
夜讀游俠傳,慨然思京津。京津同盟者,男女逾千人。情切弟兄好,誼合姊妹親。當時矜氣節,志在摧暴秦。仗劍入都門,誰不見性真。中有一烈士,吾友彭家珍。一彈驚帝座,賢于十萬軍。論功膺首賞,開國第一勛。張楊黃吳白,蔡薛孫薩文。其他義勇士,芳徽難具陳。從容以授命,蹈義而依仁。死者長巳矣,生者靦然存。自從民國來,同盟烏足論。汪李浮海去,朋黨各區分。或為降北虜,或為洪憲臣。或則汩其志,或則辱其身。背信如陳馀,趨勢如華歆。賣友以希榮,叛主以孤恩。昔也何同氣,今也何害群。縱知權利途,最能擾天君。士窮見節義,水亂識清渾。貞松有本性,浮萍無定根。寧為原憲貧,不羨蘇季尊。寧為陶靖節,不作周彥倫。道德日以養,爭攘徒紛紛。感此傷今昔,安得不沾巾。吾家古洧水,成都營別巢。通順橋西畔,聊以結衡茅。臨流辟柴扉,倚岸橫板橋。一路之字曲,兩樹矗門高。引水池其面,架木杓其腰。佳卉滋其根,惡木誅其條。何以蔽墻陰,一柳一株桃。何以翳庭除,一架一葡萄。此君不可無,修竹何蕭蕭。梅竹為妻婢,蘭桂森兒曹。多栽花與果,雜植瓜豆苗。小屋八九間,不虞風雨飄。定目觀游魚,乘興泛輕舠。盈盈隔一水,已足避塵囂。所惜干戈擾,頻年紛驛騷。世亂貴亦賤,時清窮亦豪。但使太平期,予樂真陶陶。即此適吾適,胡為自憂勞。故人攜酒來,相逢目一笑。但言柴扉好,世亂不敢道。朝見兵初去,暮聞兵又到。路絕人民稀,但聽街市鬧。處此兵林中,如入虎狼叢。一語攖其怒,慎防月有兇。可嘆東鄰翁,好口亦興戎。且閉吾柴扉,聊以安吾窮。世無君子者,雖有亦不容。謗興而毀來,惡其不茍同。所以十年來,蕩然頹古風。人情多反復,擇友慎初終。阮咸至哀樂,神交惟郭公。仲蔚甘貧賤,知己有劉龔。藝精為人役,交廣亦怨叢。立身茍不達,終見羈樊籠。已矣歸去來,吾慕五柳翁。晨興視黍苗,初陽麗光景。朝露浩以溥,又長一寸穎。我黍既已臧,我心一何幸。坐定鳥親膝,步遲花落頸。池魚唼柳枝,風簾卷竹影。閉門養時晦,心清塵務摒。時見橋上人,高軒日勞騁。南風颯而至,榴花然樹巔。悠悠春不歸,時還初夏天。生涯戰伐里,流光年復年。冉冉老將至,且復樂陶然。七國紛龍戰,天運厄陽九。藉藉縱橫術,侯門競奔走。張儀猶有舌,蘇秦亦甚口。天地如瓦崩,寧云功在狗。秦皇令逐客,一怒駭群丑。惜用李斯言,仍為鼠狐藪。橫政無道揆,橫民無法守。在薛非居州,閉門惟泄柳。階亂靡有定,茍治何能久。卓哉信陵君,夷然飲醇酒。古人重節義,讀書以鍊骨。今之奔競徒,渾是脂韋肉。崇朝伺軍幕,昏暮集華屋。搖尾巳堪憐,附膻尤可忸。言淫即導淫,縱欲為償欲。問何以媚之,妻女供禦宿。問何以酬之,縣令與榷局。一旦躡高位,洋洋意自足。竭澤漁民財,忍心肆荼毒。豈不儕人類,其如本根蹙。未嘗習詩書,安知有恥辱。禮教一何衰,風節不可復。趨附炎炎勢,浸以成風俗。舉世類如斯,何怪亂相續。誰復挽頹波,而以德基筑。吁嗟老生談,且效長沙哭。吾慕文欽祥,高志厲云表。男兒意氣豪,仗劍入津保。竊比文文山,志以荊高藐。當其運槍械,狙伏秦皇島。偵騎猝然來,生命嗟巳夭。其志雖不遂,正氣塞睛昊。我于乙卯冬,避地嘉峨道。夙昔懷英聲,登堂拜乃考。可憐義烈士,零落一家小。死者何能瞑,生者自肥飽。人情竟如斯,見此傷懷抱。誰復表其閭,空馀墓頭草。所以孫叔敖,子孫常餓槁。不有優孟賢,貪廉何自曉。哀哀絕命書,淚血滿遺稿。
蜀國春寒連夏月,江波未泛峨眉雪。越中高士去復來,萬里奇游何撇{扌烈}。
當年攬秀采瓊英,暫入金門聽鳳鳴。忽然蹭蹬粉墻里,卻作貲郎同舍生。
南歸觀海海如霧,正見彭張競笳鼓。宿望高名一代無,苦欲相留掉頭去。
狄山抗請誅相臣,今君肯向合肥門。濁河清濟竟誰是,仰天一笑看浮云。
廿年和戰憂危大,只與世人生富貴。賈胡反覆那足言,案甲論兵誤群帥。
伊犁交趾爭蝸蠻,誰識真人但閉關。偶從譚笑揮八極,陸賈張騫相往還。
井蛙自古嗟梁益,今日西陲盛賓客。已見終軍出散關,更看馬援還京國。
東西南北盡銷兵,書劍蒼茫海上行。何日東朝求實用,請君多謝漢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