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滇南勝境
天開勝景彩云生,金碧由來獨擅名。
唐代車書通詔外,漢家臺沼仿昆明。
四時花柳無寒燠,萬戶桑麻絕戰爭。
此去漸看萱舍遠,登高陟屺不勝情。
天開勝景彩云生,金碧由來獨擅名。
唐代車書通詔外,漢家臺沼仿昆明。
四時花柳無寒燠,萬戶桑麻絕戰爭。
此去漸看萱舍遠,登高陟屺不勝情。
上天開辟出這勝景,彩云升騰,此地金碧輝煌向來獨負盛名。唐代時這里就與朝廷有文書往來,漢朝還仿照這里的湖泊建造了昆明池。這里四季鮮花垂柳,沒有寒冷炎熱之分,家家戶戶種桑麻,沒有戰爭紛擾。我此去漸漸遠離母親,登高望遠,思念之情難以承受。
滇南勝境:指云南。
金碧:形容景色金碧輝煌。
車書:指國家的制度、文化等。詔外:指當時云南地區的南詔國。
臺沼:樓臺和池沼。仿昆明:漢武帝曾在長安開鑿昆明池。
寒燠(yù):寒冷和炎熱。
萱舍:指母親的居室,代指母親。
陟屺(zhì qǐ):出自《詩經·魏風·陟岵》,指登高思念親人。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云南地區有著獨特的地理風貌和歷史文化,與中原地區交流頻繁。詩人可能是在前往云南或離開云南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同時也表達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云南的美景和和平繁榮,同時抒發思鄉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觀、歷史文化與個人情感相結合。在文學史上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邊疆地區的關注和描繪。
百舌來何處,重重只報春。
知音兼眾語,整翮豈多身。
花密藏難見,枝高聽轉新。
過時如發口,君側有讒人。
霧隱平郊樹,風含廣岸波。
沉沉春色靜,慘慘暮寒多。
戍鼓猶長擊,林鶯遂不歌。
忽思高宴會,朱袖拂云和。
馬首見鹽亭,高山擁縣青。
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全蜀多名士,嚴家聚德星。
長歌意無極,好為老夫聽。
汩汩避群盜,悠悠經十年。不成向南國,復作游西川。物役水虛照,魂傷山寂然。我生無倚著,盡室畏途邊。
長林偃風色,回復意猶迷。衫裛翠微潤,馬銜青草嘶。棧懸斜避石,橋斷卻尋溪。何日干戈盡,飄飄愧老妻。
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仆夫穿竹語,稚子入云呼。轉石驚魑魅,抨弓落狖鼯。真供一笑樂,似欲慰窮途。
為嗔王錄事,不寄草堂貲。
昨屬愁春雨,能忘欲漏時。
竄身來蜀地,同病得韋郎。
天下干戈滿,江邊歲月長。
別筵花欲暮,春日鬢俱蒼。
為問南溪竹,抽梢合過墻。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唯鳥雀,春遠獨柴荊。
數有關中亂,何曾劍外清。
故鄉歸不得,地入亞夫營。
離亭非舊國,春色是他鄉。
老畏歌聲斷,愁隨舞曲長。
二天開寵餞,五馬爛生光。
川路風煙接,俱宜下鳳凰。
使君高義驅今古,
寥落三年坐劍州。
但見文翁能化俗,
戎馬相逢更何日,
春風回首仲宣樓。
客里有所過,歸來知路難。
開門野鼠走,散帙壁魚干。
洗杓開新醞,低頭拭小盤。
憑誰給麹蘗,細酌老江干。
南國晝多霧,北風天正寒。
路危行木杪,身遠宿云端。
山鬼吹燈滅,廚人語夜闌。
雞鳴問前館,世亂敢求安。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風濤。
舟楫欹斜疾,魚龍偃臥高。
渚花兼素錦,汀草亂青袍。
戲問垂綸客,悠悠見汝曹。
道路時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楓暮,云深黑水遙。
夢歸歸未得,不用楚辭招。
得歸茅屋赴成都,直為文翁再剖符。但使閭閻還揖讓,五馬舊曾諳小徑,幾回書劄待潛夫。
處處青江帶白蘋,故園猶得見殘春。雪山斥候無兵馬,習池未覺風流盡,況復荊州賞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過客徑須愁出入,豈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飲醉如泥。
常苦沙崩損藥欄,也從江檻落風湍。新松恨不高千尺,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在還思歸。昔去為憂亂兵入,共說總戎云鳥陣,不妨游子芰荷衣。
巴蜀愁誰語,吳門興杳然。
九江春草外,三峽暮帆前。
厭就成都卜,休為吏部眠。
蓬萊如可到,衰白問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