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十首 其五 沛中
漢王生長難忘處,尺土猶書故宅名。
四海自飛鴻鵠羽,中宵人哭白蛇聲。
輕沙淺草堪調馬,習俗群兒敢說兵。
千載英雄同一轍,徐州南是鳳陽城。
漢王生長難忘處,尺土猶書故宅名。
四海自飛鴻鵠羽,中宵人哭白蛇聲。
輕沙淺草堪調馬,習俗群兒敢說兵。
千載英雄同一轍,徐州南是鳳陽城。
漢王劉邦難以忘懷生長之地,那一小塊土地至今還留存著他故宅之名。天下已然平定,如同鴻鵠展翅高飛;可深夜仍似有人在悲哭當年斬白蛇之事。這里輕沙淺草適宜調馴馬匹,當地習俗里連孩童都敢談論兵法。千百年來英雄的經歷如出一轍,徐州往南就是出了朱元璋的鳳陽。
漢王:指劉邦,秦末起義,后被封為漢王,最終建立漢朝。
尺土:一小塊土地。
鴻鵠羽:鴻鵠展翅高飛,比喻天下平定,劉邦曾作《鴻鵠歌》。
白蛇聲:傳說劉邦斬白蛇起義,此處指起義之事。
調馬:馴馬。
說兵:談論兵法、軍事。
徐州:古地名。
鳳陽城:朱元璋出生于鳳陽,這里代指朱元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歷沛中(劉邦故鄉)等地時,聯想到歷史上眾多英雄人物的崛起,尤其是劉邦和朱元璋這兩位出身平凡卻成就帝業的人物,從而感慨歷史的相似性和英雄的軌跡,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歷史上英雄人物的相似經歷。其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典故,將不同時代的英雄聯系起來,引發對歷史規律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以獨特視角展現了對歷史的感悟。
流水彎環土岸崩,
下臨無地古亭坑。
須知缺處人工補,
可有扶欄護客行。
莽莽出北門,迢迢伍牙山。
伍牙何崔嵬,群岑間孤巒。
望之蔚然秀,豈無草與菅。
中有百尺松,可憩不可攀。
六月久不雨,祝融奮其官。
行人渴欲死,班荊此盤旋。
往來得所托,感慨為長嘆。
況爾山上苗,久蔭無棄捐。
桐川出幽谷,等彼江漢深。
修然一派橫,清澈寒士心。
有時對日光,圭棱燦星金。
沙礫謾自苦,安能蔽清泠。
我行正寒風,欲滌如煩襟。
念彼濯纓人,千載求知音。
靈山拈出一枝花,
百萬都來是作家。
惟有飲光猶未瞥,
那堪眼里又添沙。
晨駕出郊坰,松柏夾廣路。
之子歸窮壤,荏苒歲云暮。
殯宮何蕭蕭,宿草承朝露。
生存處重閨,死喪扃泉戶。
儀容永乖隔,僶相成今故。
明月照房櫳,虛想成昏瞀。
游魂怨何之,禮漸沿遷祔。
勞生鬢易華,疢疾心如痼。
彭殤無兩岐,賢圣莫能度。
掩袂哭蓍簪,回車憐踦屨。
擊缶豈人情,灑翰抒哀愫。
老瓦盆中淥酒香,
田家風物近重陽。
不知竹澗槃桓處,
今賦黃華第幾章。
無可奈何,舊事南柯,新恨東流。嘆易變人情,幻如演戲,難猜世法,悶似藏鉤。
閉戶無容,出門有礙,何況崎嶇歷九州。不堪者,看宮中狗監,關內羊侯。
頭顱如許誰酬。但醉里乾坤姿拍浮。算冥冥高飛,于人無怨,悠悠行邁,謂我何求。
蝴蝶前身,杜鵑今日,伯仲之間海上鷗。乃所愿,學丈人荷蓧,男子披裘。
吾兒純孝又生孫,一脈相傳有宿根。暫爾阿婆初地去,半言才及輒銷魂。
金玉無求愿子孫,夜香臺上種前根。若能子子孫孫孝,何減三槐八桂門。
教仆掃枯葉,
留僧煎早茶。
臨湘好,石筍插天南。
代育奇英銘在璽,春回野草碧如藍。
勝絕白衣庵。
危磴攀蘿上,來登木末樓。
帆隨孤鳥去,云共大江流。
霸業余殘碣,高蹤感舊游。
摩挲題壁字,慷慨為誰留。
觴濫鵝村注脈搖,西波東漸畫南條。
海門組練樓船入,蜀陣風云石蕝標。
郭賦臣唐人代改,禹書匯漾地形遙。
巴流學字郵無字,望盡吳船萬里橋。
正擬留題護碧紗,寺僧傳迓李邕車。
蒼茫懷古歸詩卷,老大悲秋對菊花。
斷壑有云多挾雨,廢陵無樹不啼鴉。
登臨慣作傷心語,萬里愁空掩月華。
故人遠道勸加餐,
一飯真成討論難。
獨有庾郎貧未慣,
春蔬小摘尚盈盈。
海外青山入版圖,
紅毛遺跡屬模糊。
峰頭雨暗怨鴦嶺,
有客來尋打鹿埔。
橫波剪得吳江影。發覆蝤蠐領。文茵走上臉微紅。恰聽雛鶯羞澀哢東風。
輕盈擬倩游絲惹。留住春光也。暖香艷雪綺筵邊。好個朦朧煙月斷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