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十五首 其十一
夏末秋初萬萬千,
石頭路滑腳皮穿。
這僧劍刃翻身疾,
也被云門索飯錢。
夏末秋初萬萬千,
石頭路滑腳皮穿。
這僧劍刃翻身疾,
也被云門索飯錢。
夏末秋初之時,世間萬象紛繁復雜。走在石頭路上,道路濕滑,把腳皮都磨破了。這位僧人在劍刃上快速翻身(形容修行勇猛),可還是被云門禪師索要飯錢。
萬萬千:形容夏末秋初時世間事物繁多。
石頭路滑:石頭路濕滑難行,有修行艱難之意。
劍刃翻身:比喻僧人修行勇猛精進,在危險艱難處也能迅速轉身應對。
云門:指云門禪師,禪宗云門宗祖師。索飯錢:索要飯錢,有考驗、點化之意。
偈頌通常是禪宗僧人用來表達禪理、開示修行的話語。這首偈頌創作于禪宗發展時期,當時禪門注重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行為來啟發修行者。云門宗以其獨特的機鋒和禪法聞名,此偈可能是針對修行者在追求禪悟過程中的狀態而作,反映了當時禪門對修行的理解和要求。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強調修行的艱難和需要不斷突破。其突出特點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具體場景來傳達禪理。在文學史上,它是禪宗偈頌文學的一部分,體現了禪宗獨特的文學風格和思想內涵,對后世禪宗文化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修名眾所趨,造物每深忌。
今古無幸邀,終有物敗棄。
桃李艷春花,苔蘚延秋砌。
飄飖風雪交,奄忽傷憔悴。
所以賢哲人,孳孳唯自勵。
天命變崇朝,人心求萬祀。
不枕邯鄲祇曲肱,短簾疏雨夢魂清。鴻毛身外誰榮辱,蝸角人間自戰爭。心了古今惟邵子,眼空天地是莊生。閑來漫作蘇門嘯,月下風前一兩聲。
曾臥鄰家甕底來,醒時何似醉時佳。行藏敢道慕嘉遁,疏懶不妨同打乖。綠竹叢中拉嵇阮,碧桃開處拍洪崖。紛紛盡與鴻毛等,世事憑君莫介懷。
秋來征雁過盡。妾住誰期準。素手雙紅袖,龍香撥,無聲滾。眉樣新畫本。啼妝印。鏡里韶顏損。晚風緊。明蟾掛處,蘆花楓樹煙暈。
佳人此去,舊調不堪重引。前浦停舟暫借問。鄉信。橫塘家遠天近。
自從官京師,趨車畏塵坌。今茲簿領間,偶發游山愿。
良朋約三五,各詡腰腳健。甫出城北門,田疇綠草蔓。分秧勞農夫,荷蓑立水面。南方節候早,于此乃益見。
云重頭似壓,徑仄踵欲穿。七朵奇峰懸,相看目驚眩。高者天可倚,低者地能旋。猛如獅象臥,雄如兵甲頓。排如玉筍班,煥如霞錦緣。崢嶸紛起伏,崱屴爭后先。左得右已失,此舍彼復戀。
巍巍天門開,露出摩尼殿。了無斧鑿痕,五丁力恐遜。放膽步石室,披襟豁煩悶。長橋中央駕,綿亙拖匹練。初愁陰冷甚,繼覺情景變。半空一滴水,聲若碎玉片。涓涓不停住,遂爾成回漩。可是驪龍醒,含珠時噴噀。再進境愈佳,曉天明一線。持梃擊石鼓,噌吰音自遠。惜哉鐘久啞,常抱不鳴恨。
我行足漸軟,頗悔游未遍。禪房且棲息,蔬筍具晨膳。老僧前致詞,使君得毋倦。汲泉瀹新茗,清腴勝陽羨。
歸來整匡床,酣睡拋書卷。好山復入夢,嵐翠增妍茜。忽然大雨傾,滿身珍珠濺。阿香持北斗,霹靂閃紫電。斯時兩腋輕,凌風任推轉。飛上最高峰,寒氣逼衫袨。眾星落我手,抱之金光纏。一笑開雙眸,摩挲端石硯。
紅塵暗九衢,
生白有我室。
山平拄笏頤,
月滿橫琴膝。
三年蠻府掾,
不愧紙尾筆。
夢從南海君,
供我波羅蜜。
當時情味了無痕,
此后思量總斷魂。
畫盡寒灰書恨字,
種來湘竹是愁根。
那知身世安排錯,
如此華年豈忍論。
撲面西風禁不得,
殘陽影里閉閒門。
無個事,
流目碧天西。
萬里江湖孤雁落,
九秋風雨一龍飛。
自捲釣絲歸。
凌煙閣,升功臣。
文學館,升詞臣。
二十四輩十八人,何須復圖李嗣真。
陋跡遲回寂寞濱,
欲聞高誼嘆無津。
聲華未及膺門客,
揖讓猶皆蜀守民。
白日忽收千里詔,
清風長挾萬家春。
窮途傾眷陶鈞力,
吟盡肝腸一慘神。
宦游五載住中川,似與邦人有夙緣。
昔日江山知好在,舊游人物想依然。
吾衰無復逢梅福,子去惟應夢阿連。
或問故侯霜鬢未,為言潘令是齊年。
我家清白世相傳,工部真清更有年。
百口未曾營活計,一生惟喜種心田。
吾方奉母耕綿上,子更移封向酒泉。
兄弟凋零期自勉,只將家訓作青氈。
烏牙絕頂,結制安居。
包羅萬有,吞卻十虛。
切忌從它覓,迢迢與我疏。
大熱有如此,
涼風安在哉。
書憑長日度,
客欠好懷開。
豹立妨看竹,
蟾飛為掃槐。
欣然王氏子,
枉步袖詩來。
休官深幸太平年,
家在東山汶水邊。
十里春陰饒草樹,
一庭秋色半云煙。
閒?白鶴隨詩社,
盡把黃金鬻義田。
遙憶歸榮堂上酒,
墻東二老釀誰先。
君豈于陵子,
清時亦灌畦。
桔槔機自息,
蝴蝶夢俱迷。
支枕存鴻寶,
探書誦馬啼。
千秋高士傳,
多在豫章西。
回看初志欲何為,文事非長自可知。清世山河公屏翰,白頭霄漢我衰遲。幾年邊報煩當寧,明日藩宣正及時。看取碧幢紅旆去,自無兵甲在潢池。
舊雨長安幾局棋,星槎渺渺看先馳。公方子翌居溫日,我愛堯夫在洛時。離合醉酲何處酒,行藏消息此囊詩。愚民也解知仁信,百十年來厚望誰。
天南狼獵夜星高,屏翰真宜托俊髦。時世可憂應學范,文章無補欲師陶。高牙大旆誰先得,汗簡微言我尚勞。明日問醫如得假,也從鄰境望旌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