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斯遠西軒竹二首
軒辟因松倒,軒深為竹成。山靈回俗駕,鳥語助詩鳴。客子息肩地,諸公攜酒行。白頭哀我獨,青眼為渠橫。
道上行人暍,林間釋子幽。去無相趣迫,聊得小夷猶。竹樹擁檐立,溪山隨檻流。自非能賦者,常是欲眠休。
軒辟因松倒,軒深為竹成。山靈回俗駕,鳥語助詩鳴。客子息肩地,諸公攜酒行。白頭哀我獨,青眼為渠橫。
道上行人暍,林間釋子幽。去無相趣迫,聊得小夷猶。竹樹擁檐立,溪山隨檻流。自非能賦者,常是欲眠休。
軒室開辟是因為松樹倒下,軒室幽深是因竹子長成。山神擋住了世俗人的車馬,鳥叫聲助力詩歌的吟詠。這里是旅客歇腳的地方,諸位友人常來此攜酒同行。我獨自白頭哀傷,卻對這竹子青眼相待。路上行人被暑熱所困,林間僧人卻十分清幽。來去不必相互催促,姑且能在此處稍作悠閑。竹樹簇擁著屋檐而立,溪山的景色順著欄桿如水流淌。若不是善于賦詩之人,常常就只想睡去休息。
軒辟:軒室開辟。
山靈:山神。俗駕:世俗人的車馬。
息肩:歇腳。
青眼:對人喜愛或重視。渠:指竹子。
暍(yē):中暑,受暑熱。
釋子:僧人。
夷猶:從容自得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有松竹、溪山的清幽之地,可能是在遠離世俗喧囂處,在與友人的交往中,面對眼前景色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既有對寧靜生活的喜愛,也有孤獨寂寞之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清幽環境,表達詩人復雜情感。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清幽,運用對比等手法。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情感的真摯表達。
太白峰頂云,太湖波心月。
黑夜散清光,炎洲飛皓雪。
不是古佛玄機,亦非諸祖妙訣。
別別,萬像森羅驚吐舌。
達磨西來,傳個策子。
少至萬言,多無一字。
賤如金璧,貴如泥土。
第一句為君擧,聽著即聾,覷著即瞽。
學道如牧牛,尋牛須訪跡。
牛既已純熟,牧乃便省力。
靠壁舊烏藤,一朝生兩翼。
天地豈不大,去當六月息。
生鐵網,布絲網,弄盡乞兒潑伎倆。
天下衲僧皆乞命,至今殺氣填穹壤。
我幸當時不入頭,今日思量也好罵伊一上。
休休,他是蓬萊山里人,只消饒蓬萊香供養。
天下有明月,人世苦昏昏。
山色無今古,谷云常吐吞。
微言誰與析,妙理獨難論。
萬樹秋風老,先生道自尊。
古佛心,無背面。
泥團土塊,磚頭瓦片。
是汝諸人,每日于土木場中,何止行一徧兩徧,三四五徧。
因甚足踏不著,眼覷不見。
令人長憶謝玄暉,解道澄江浄如練。
丈夫辭上國,千里為封侯。
志似沖天鵠,身如系纜舟。
終同劉敬返,暫作子卿留。
戈鼓從伊競,客心豈倦游。
當日鳳臺下,鹿鳴同著鞭。
魚龍既懸絕,雞犬竟難仙。
危葉愁霜病,寒花紛晚妍。
幽窗論舊事,客抱固凄然。
請君邯鄲舞,聽我弘農曲。
本是田家人,誤竊封侯祿。
貴盛難久居,終然手反復。
南山有舊業,披榛撒戎菽。
苗稀草荒穢,欲鋤力不足。
歸來日已夕,一醉酒新熟。
歌罷即長眠,悲苦過于哭。
日長消困共枰棋,適興何須苦用機。
舟窄不妨眠對局,暑輕已覺汗沾衣。
身如禪定一榻上,心似游絲千里飛。
何似清吟發天籟,精神疎暢肉生肥。
生涯幻吹沫,功名鲇上竿。
魚豈知許事,人意強相干。
春風一鼓蕩,芳池生碧瀾。
逐隊半畝余,樂有江湖寬。
世路無險易,心閑自達觀。
悟彼蝸殼涎,空轉蛣蜣丸。
老松逾百圍,名為棟梁材。孤根雖故在,不復萌條枚。
生意無處泄,浩浩還根荄。結為千歲苓,膚色狀瓊瑰。
洗曝不遺力,藥裹手自開。羊棗出河北,胡麻來天臺。
蒸以白砂蜜,盛以紅瓷杯。一朝服食盡,玉色還嬰孩。
凄涼路入古神州,況復驅車渡白溝。
蜀主未能重造漢,商孫不免亦侯周。
九重注想聞猶告,五事開陳動冕旒。
耿耿胸中有余意,西山老碧不勝秋。
心胸欲閎肆,意氣要恢張。
力可弘吾道,方能大此堂。
簾開容燕入,庭闊受花香。
于以警為學,非惟志故鄉。
父子雙飛對對鳧,弦歌聲接倚州閭。
身同華表歸家鶴,壽介庭闈潑甕蛆。
薯??率山寒玉挺,筍披閶水小犀株。
羹余親釜應分餉,為攪饑腸幾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