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馬擴詣行在
全趙收燕至太平,朔方寸土比千金。氛祲一掃鑾輿返,若個將軍肯用心。
遣公直往面天顏,一奏臨朝莫避難。多少焦苗待霖雨,雨霖只在月旬間。
全趙收燕至太平,朔方寸土比千金。氛祲一掃鑾輿返,若個將軍肯用心。
遣公直往面天顏,一奏臨朝莫避難。多少焦苗待霖雨,雨霖只在月旬間。
收復全趙和燕地才能實現太平,北方每寸土地都堪比千金。戰亂一掃而空皇帝車駕返回,可哪個將軍肯真正用心盡力?今派遣您直接去面見皇帝,上奏時切勿回避當前國難。多少焦渴的禾苗等待甘霖,這甘霖就在這月旬之間降臨。
全趙收燕:趙、燕均為戰國時期諸侯國,此指北方淪陷的中原地區。
朔方:北方,此處指被金人占領的北方領土。
氛祲(jìn):指戰亂的不祥之氣,古人認為戰亂會伴隨異常天象。
鑾輿:皇帝的車駕,代指宋徽宗、宋欽宗或南宋皇帝。
若個:哪個、哪一個。
天顏:皇帝的容顏,代指皇帝本人。
焦苗:干旱枯萎的禾苗,比喻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百姓。
霖雨:久旱后的大雨,此處比喻能解救百姓的抗金行動或善政。
此詩約作于南宋初年,當時北方大片領土被金人占領,徽欽二帝被俘(靖康之變后),宋室南渡。馬擴為南宋抗金義軍領袖,作者(推測為南宋士人或官員)借送其前往皇帝行在(臨時駐地)之機,寫詩激勵其敦促朝廷積極抗金,收復失地,解救百姓于戰亂。
全詩以‘送馬擴詣行在’為契機,前半呼吁收復失地、迎回帝駕,后半勸勉馬擴面圣時直言國難,以‘焦苗待霖雨’喻百姓盼救,主旨鮮明。詩中既有對時局的清醒認知,亦有對朝廷作為的期待,是南宋初期愛國士人救亡圖存心聲的典型體現。
綠橘霜寒已熟,黃花歲晚初香。
可惜山人野興,不逢故里秋光。
鶯嬌哺子瓜瓤嫩。斂笑櫻唇粲。電回窗玉卸慵妝。醉倚畫屏燈影倩成雙。
嬌云楚潤香綃翠。細雨飄花淚。莫遮梨頰抱紅檀。撚攏繞絲冰柱玉生寒。
一縷生香渡水灣,
柴門日暮酒人閒。
宵來清夢落何處,
晴雪和煙淡著山。
幸先生移居未遂,孤山終屬和靖。玉簪也抱冬青恨,名士幾人心冷。還試省,記凍雨、荒詞遺象今誰認?重來系艇,怪梅塢棲云,鶴欄占水,倒浸一樓影。
巢居閣,結屋編籬觕定,小窗邀我同憑。他年野志搜嘉話,剩有君詞為證。都莫問,且倚醉、臨高酒薄風喚醒。暗香半嶺,正清磬初圓,畫船催散,月到萬花頂。
誰見螳螂能拒轍
螢蟲七夕吞明月
織女心寬不作聲
牽牛一棒和空折
倚門吟嘯撚冰須,
笑罷山堂月滿裾。
活計蕭條秋水冷,
鬢毛衰颯暮林疏。
難將朽質供時用,
幸有藜羹給歲馀。
自笑妄生分別相,
清溝未必勝污渠。
何許瀛洲更望登,
田園日涉與吾曾。
怪來松菊荒三徑,
底事歸兮卻未能。
繡床針帖委花間
自到炎方病不閒
荔子何曾親玉齒
檳門未解發紅顏
石秀拚命,志在金寶。
大似河鲀,腹果一飽。
東家月吐明,西家犬爭吠。
月兔在中天,曾何競窺穢。
姮娥雖夜行,莫比淫奔廢。
呶呶籬下音,胡不鈐其喙。
萬樹晴光淑氣催,行春一馬獨徘徊。
云移玉筍空中出,日映仙葩鏡里來。
極浦綠煙川草遍,小橋紅陣野棠開。
莫傷戎事淹衣劍,且把年芳入酒杯。
削跡樵西舊水涯,關心明月到山時。去年疊疊攀躋約,此夜悠悠音信遲。九十春歸花伴鳥,幾回懷放酒兼詩。巾車紫蓋三城外,何日來過慰遠思。
歸去皇皇何所之,東風入院已多時。千巖鳥語煙霞古,一路花香春雨遲。獨向松根橫臥榻,誰于竹葉亂題詩。憑高未共登臨賦,搔首闌干空遠思。
楚客離騷古有之,滋蘭樹蕙及良時。園圍十畝風煙足,地近三山春日遲。丹鳳岡開新洞府,九龍泉洗舊歪詩。采芳盡日空盈掬,路遠無因寄所思。
竹杖芒鞋隨所之,風光正是暮春時。雨中吠犬聞全未,世外呼牛應不遲。野店流連偏足酒,山花狼藉故饒詩。穗城更有無言教,三復悠然起我思。
嗚咽鐘悲子夜昏
靈椿摧折重銷魂
數絲白雪遺慈母
一寸青松括耳孫
返哺聲乾那可及
挽須情在不堪論
桂枝皎皎攲寒玉
佇看揚名振禮門
第一雄關枕肅州,也分中外此咽喉。朅來躍馬城西望,落日荒山擁戍樓。
大將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姑射年年寄遠思,
山塘流水浣芳姿。
曉來和露研新墨,
點綴煙光上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