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興化趙令君二首 其一
落筆昔傳九天上,誅茅今老萬山中。
殷勤封內種花令,物色畦間拾穗翁。
道是單傳曾雪立,元來一字恥雷同。
語君此事須商榷,唐律尤難似古風。
落筆昔傳九天上,誅茅今老萬山中。
殷勤封內種花令,物色畦間拾穗翁。
道是單傳曾雪立,元來一字恥雷同。
語君此事須商榷,唐律尤難似古風。
過去你揮筆作詩的才華就像從九天上傳來般出眾,如今卻在萬山中結廬隱居老去。你盡心盡責地在轄區內做著種花縣令的工作,還留意著田間拾穗的老翁。都說你作詩是單傳之法,能在雪中卓立,原來你是一字都恥于與他人雷同。我告訴你,這件事值得商榷,寫唐律比寫古風更難。
落筆:指寫詩作文。九天上:形容才華出眾,如來自天上。
誅茅:指結廬隱居。
殷勤:盡心盡力。封內:轄區內。種花令:指縣令,典出潘岳為河陽令,滿縣種桃李花。
物色:留意、訪求。畦間:田間。
單傳:獨特的傳承、方法。雪立:在雪中卓立,形容卓然不群。
元來:原來。雷同:隨聲附和,與他人相同。
商榷:商討、討論。
唐律:唐代的律詩。古風:古代的詩歌體裁,形式較為自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趙令君過去才華出眾,如今在山中任職縣令。詩人可能是與趙令君交流過程中,有感于其經歷和作詩風格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賞趙令君的才華和盡職,同時探討作詩之道。其突出特點是將對友人的評價與詩歌創作討論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和對詩歌創作的思考。
換卻冰肌玉骨胎,
丹心吐出異香來。
武陵溪畔人休說,
只恐夭桃不敢開。
清透虛檐冷侵空,下弦祝罷且從容。
是中自有一天地,何必更登天柱峰。
此郎表里久融明,胸次悠然冰玉清。
虛室如今已生白,不隨晦望有虧盈。
眼底桃花酒半醺。
酒旗相伴送行人。
舊窗風月更誰親。
誰道小郎拋小婦,
別來如夢亦如云。
無愁直為倚家貧。
布衣何用揖王公,
歸向蘆根濯軟紅。
自覺此心無一事,
小魚跳出綠萍中。
無醫能療煙霞癖,有興還為長短賡。
山勢屢翻新畫譜,溪流皆作遠松聲。
戀枝黃葉風留住,繞石青魚浪打行。
秋色向人句好句,詅癡符自笑顏赪。
淚點成瓣,關情不少,傳來字字生香。任尊前拍手,高唱何妨。為報西風可否,將此意、吹倒吳江。試看取、夢回月榭,人倚吟窗。
悠揚。個中無賴,怕鳳管聲聲,吹斷人腸。把新詩疊奏,盡協宮商。響徹碧云天際,問誰個、正舞霓裳。料應是、驚鴻顧影,夜月如霜。
五侯門館映交衢,點檢春光肯暫辜。
教舞庭除紅錦藉,看花窗牗碧紗糊。
侈心忘理雖兒女,樂事乘時亦丈夫。
而我拘攣過佳節,豈無船在賀家湖。
秋風吹桂樹,驛路飄清香。
淮山一夜雨,霽色催晨裝。
寥泬天宇高,新雁爭先行。
倦眼盼晴云,老鶻亦高翔。
野人衣食謀,所樂惟稻粱。
江淮夏盛漲,流冗良可傷。
高原幸有秋,如云罷亞黃。
旅食勿云貴,且復歌金穰。
一德康邦竹再苞,周宣千古托神交。狂僧腐豎殷鈇锧,故老元勛席土茅。
直節優容天廣大,瘡痍涵煦地并包。孤臣泣把求言詔,莫報涓埃愧斗筲。
聽覽躬親積弊紓,何須戚宦力誅鋤。文儒袞袞頻登對,紀冊滔滔不絕書。
仁孝固應垂訓遠,勵精無改繼明初。萬方灑血尤真宰,不遣天醫下太虛。
流鶯繞樹午陰清,好客臨門舊有名。
百戰中原高壁壘,十年東海少逢迎。
吹殘夜色憐羌管,銷盡南薰付論衡。
幾度讀君春草句,蕭蕭風雨晚潮生。
書簏堆愁,酒痕成淚。風光只解供憔悴。
古之貧者是何人,錦囊佳句來驢背。
是此生涯,盡多況味。蠹馀鼠剩難教廢。
今之貧者是何人,與君共擬詩瓢醉。
昨夜毗嵐撼山岳,
七十二峰俱倒卓。
太湖萬頃涓滴無,
黃葉亂飄星斗落。
芝榮剡曲久懸車,秋憲高文重石渠。
棋隱獨嚴司馬法,扇題人寶右軍書。
長將宦興花邊過,欲倚童顏海外居。
三十年來欽姓字,朗然揮麈就蓬廬。
半生憐學道,苒荏負初心。
倏爾經今歲,愀然覺寸陰。
一封何潦草,百計是抽簪。
異代誰知己,無弦壁上琴。
玉馬朝周從此辭,
園陵寂寞對豐碑。
千行宰樹荊州道,
暮雨蕭蕭聞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