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盱眙至金陵道中作 其一
秋風吹桂樹,驛路飄清香。
淮山一夜雨,霽色催晨裝。
寥泬天宇高,新雁爭先行。
倦眼盼晴云,老鶻亦高翔。
野人衣食謀,所樂惟稻粱。
江淮夏盛漲,流冗良可傷。
高原幸有秋,如云罷亞黃。
旅食勿云貴,且復歌金穰。
秋風吹桂樹,驛路飄清香。
淮山一夜雨,霽色催晨裝。
寥泬天宇高,新雁爭先行。
倦眼盼晴云,老鶻亦高翔。
野人衣食謀,所樂惟稻粱。
江淮夏盛漲,流冗良可傷。
高原幸有秋,如云罷亞黃。
旅食勿云貴,且復歌金穰。
秋風吹拂著桂樹,驛道上飄散著清香。淮山下了一夜雨,雨后初晴的景色催促著我早早整裝出發。天空空曠高遠,新到的大雁爭著向前飛行。我疲倦的雙眼盼望著晴云,老鶻也在高空翱翔。鄉野之人只為衣食謀劃,他們所樂的唯有稻粱。江淮地區夏天水勢盛大,流民的景象實在令人悲傷。好在高原上秋季有了好收成,莊稼金黃如云朵般。旅途飲食不要嫌貴了,暫且歡唱著豐收之歌。
盱眙:今屬江蘇。金陵:今江蘇南京。
驛路:古代傳遞政府文書的道路,這里指旅途之路。
霽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寥泬:空曠清朗。
老鶻:一種猛禽。
野人:鄉野之人。
流冗:流亡失所的人。
罷亞:稻穗下垂的樣子。
金穰:指豐年。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在從盱眙到金陵的旅途之中。江淮地區夏季常有水患,百姓受災流亡,而秋季高原莊稼豐收,作者在旅途中看到這些景象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旅途見聞與感受,既有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也有關注民生的情懷。其特點是景情交融,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與詩人心境。
雕籠載自鳳臺城,共喜胎仙下玉清。宛頸聯拳三島夢,長鳴軒步九霄情。嘗留瓜漆數行字,欲震雷門萬里聲。好語樊籬諸燕雀,休跨鯤運與鵬程。
春草夏更長,洞門藹馀綠。晨興理孤策,衣露時沾渥。緬邈睇眾峰,逶紆赴長谷。粼粼涉溪影,蕭蕭翳巖竹。風磴炫雜花,云潭亂雙瀑。沫雨晴驟飛,游鱗清可掬。荒宮久榛莽,石岸多隈曲。方齊昔人蹤,茲焉遂幽筑。
天外波濤地上起,蜀山之精老不死。午日仙人市上眠,光氣亙虹燭天紫。錯疑駿骨埋土中,化成巨脛如防風。誰識燕京修筑日,丁搬甲運勞神功。古來材大難為用,五百年來同一夢。狂花不肯驚世人,故山子規啼一春。井絡星精長照樹,有時四面生云霧,風雨聲中忽飛去。
何代靈龜下石潭,古藤疏竹小溪南。清光倒浸玻瓈影,剩照霜前顆顆柑。
同儕約出古鄣城,趁此春和雨乍晴。過盡山頭全不管,茶歌一路聽分明。
楊子江心,波濤鼎沸。一葦可航,如履平地。蓋亦暫時之游戲,豈足以盡此老十萬里西來之本意。人皆有心,人皆作佛。胡為西來,遞相誑惑。心在何處,佛是何物。帶累神光無處尋,后代兒孫廝淈?。
夢自虛無境,茫茫何有鄉。陽臺空想像,宋玉妄周詳。熊預興王兆,鲇瞻厄圣糧。古今同坐此,殘月漏窗涼。
百千諸佛問來由,崔顥曾題黃鶴樓。雪后竹籬梅亂放,一枝臨水最風流。
謝公投老宅鐘山,門外江潮去復還。欲買扁舟都載月,一身和影伴公閒。
雨后梨花片片殘,飛來如露濕闌干。一花一木尋常見,到得離時卻耐看。一回首處一凄然,弱質曾經住兩年。呼婢留心檢妝盒,莫教人拾舊花鈿。
看花賭酒。樂事何年又。門巷銷魂重插柳。細雨禁煙時候。庭中明月團圞。天涯芳草纖綿。夜夜小樓春夢,隨風飛度關山。
天地留奇氣,風云護彩椽。梅花春正放,榕葉影多圓。下馬瞻崇宇,騎鯨悵逝川。英雄偏不偶,忠孝未能全。浴日生滄澥,從云正少年。恩深蒙賜姓,力小欲回天。燕薊胡塵暗,閩甌戰火然。艱危辭紫陛,痛哭對青氈。父命雖當報,君仇詎可捐。麾戈情激烈,焚服涕潺湲。兩島初經略,三軍集后先。旌旗愁粵嶺,斧鉞下漳泉。幕府稱多士,王封錫大權。樓船逾十萬,鐵騎突三千。糾糾龍驤鎮,蕭蕭虎衛弦。登壇宣敵愾,哭廟掃腥膻。北伐空驅矢,南歸或扣舷。運勞陶侃甓,憤逐祖生鞭。養銳聊藏豹,當秋待化鹯。中原嗟板蕩,絕海一飛騫。月落鯤身畔,潮高鹿耳前。紅彝爭拜伏,烏鬼舞回旋。故土歸疆域,新皋辟市廛。修文明校序,偃武勵屯田。桔柣延朝旭,槺榔隱暮煙。口琴螺女脆,腰鼓蜑兒妍。始創承天府,欣頒永歷錢。群蠻通貿易,百姓樂安便。謾說金甌缺,終期玉璽還。滇池龍已去,員嶠鳥猶填。正朔存荒服,衣冠守漢筵。田橫能得客,徐福豈求仙。封鹿秋行獵,聞雞夜不眠。寧知風折樹,遂至日沈淵。巴蜀悲諸葛,扶馀失仲堅。邦基方肇造,國步反迍邅。有子能繩武,生孫不象賢。權臣參幃幄,叛將厲矛鋋。大夏傾誰柱,危巢實可憐。飆焚澎島艦,雷逐吼門船。南國江山改,東都日月懸。祗今尊節義,尚足起愚孱。故老談遺事,宗臣薦豆籩。表忠原有觀,墜淚已無阡。每覺滄桑換,徒驚歲律遷。我王真突兀,賤子致誠虔。未作中興頌,先修本紀篇。蜉蝣驅俗論,鸞鳳仰高詮。巨闕摩霄漢,神威震海堧。大星猶赫赫,長射赤嵌巔。
方當月白風清夜,正是霜高木落時。落花滿地春光晚,芳草連云暮色深。
揚子江心瀉鏡龍,波如細縠不搖風。宮中禁捧秋天月,長照人心助至公。
幕府千山薊北青,朗陵賓客夜充庭。即今無恙荀文若,著膝猶堪當一星。少婦紅妝玉箸寒,清秋銀燭對闌干。無情最是它鄉月,不就仙郎掌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