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陳山人隱處
獻春始休沐,輕策尋幽風。
煙筱不知路,柴扉隱其中。
雜花覆小澗,下映流泉紅。
冥心聽喧鳥,解帶投芳叢。
誰識此嘉遁,心期黃綺同。
南軒有余興,月出鳴絲桐。
獻春始休沐,輕策尋幽風。
煙筱不知路,柴扉隱其中。
雜花覆小澗,下映流泉紅。
冥心聽喧鳥,解帶投芳叢。
誰識此嘉遁,心期黃綺同。
南軒有余興,月出鳴絲桐。
進入新春開始休假,我輕持竹杖去尋那清幽之風。竹林煙霧彌漫找不到路,柴門隱藏在其中。各種花覆蓋著小澗,映得下面的流泉也泛紅。我靜心聆聽喧鬧的鳥聲,解開衣帶投身于芬芳花叢。誰能理解這種美好的隱居生活,我內心期望能和商山四皓黃綺一樣。在南軒還有未盡的興致,月亮出來時彈奏起琴瑟。
獻春:進入新春。休沐:官吏休假。
輕策:輕持竹杖。幽風:清幽之風。
煙筱:煙霧籠罩的竹子。
柴扉:柴門。
冥心:靜心。
嘉遁:美好的隱居生活。
心期:內心期望。黃綺:指商山四皓中的夏黃公和綺里季。
絲桐:指琴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休假時,游覽山林,被清幽的隱居環境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官場紛擾,詩人借此尋求心靈的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閑適生活的追求。
一門昆玉盡詩翁,迢遞名山幸一同。
磊落襟懷情共適,鏗鏘金玉句爭雄。
才高今古推先哲,書讀華夷識阿蒙。
詩社一成名一就,妙高臺上躡坡蹤。
凍結林閭,寒凝屋觜,掩映紙窗欞白。
乍得微融,旋看更灑,莎階掃來三尺。
埋斷了銀塘路,叢叢草芽碧。
怪綿密,夜還朝、就高沿下,盡點染、湖鄉垞南村北。
陌上踏燈人,尚昨夜、粘鞋拖屐。
柳眼梅心,嘆年光、未露標的。
且香添篝火,待暖風消釋。
遠天晴碧雁南翔,虎阜重來草不芳。老去心情閒子美,少年精銳憶干將。江橋落葉隨孤艇,山寺微鐘送夕陽。難得先朝五人墓,尚留古道照寒塘。
蒼莽吳山看不齊,子胥江口更凄迷。宮花往日都如夢,水草經年又化泥。廢市浪傳仙鶴舞,荒臺剩有夜烏啼。于今重問人間世,多少流光付駃騠。
一片荒池翳碧霞,西風荷芰替芳華。草深徑甃吟寒蛩,月上宮墻噪乳鴉。吳越霸才曾幾世,臨安妃子已無家。南園日暮空蕭瑟,愁聽當時陌上花。
滄桑變后此孤城,況復高秋百感并。開府已非方鎮署,棲笳猶類故家營。煙寒山樹連層阜,水漫湖田混太清。幾輩遺民寒灑涕,多應凄絕暮蟬聲。
四壁休嘲司馬貧,西山爽氣自清新。
三冬文史千秋業,百鍊冰霜七尺身。
對酒每思陶令菊,臨風常避庾公塵。
銅駝等是埋荊棘,何事文章苦劇秦。
列岫盈窗紫翠屯,
孤煙時起瀼西村。
日長幽鳥如琴筑,
院院松蘿靜掩門。
雨入珠簾滿殿涼,
避風新出玉盆湯。
內人恐要秋衣著,
不住熏籠換好香。
蕉鹿何心得失間,如何連夜夢家山。
藥欄定為游人遍,水閣唯應送客關。
春日欲晴常帶雨,客途雖好不如還。
少年最愛河東問,抽筆渾慚鬢已斑。
戰鼓無聲落日黃,英雄自古是天亡。烏騅不失陰陵道,豈有山東與漢王。
戰血淋漓灑美人,君王意氣委黃塵。多情不渡烏江水,為有紅顏在草茵。
暮春和氣應,白日照園林。
青條若總翠,黃華如散金。
嘉卉亮有觀,顧此難久耽。
延頸無良涂,頓足托幽深。
榮與壯俱去,賤與老相尋。
觀樂不照顏,慘愴發謳吟。
謳吟何嗟及,古人可慰心。
鴉帶殘陽入翠微,紛紛黃葉向人飛。西風不管人閒事,雁自南飛燕自歸。
蘋蓼汀洲紅白分,憂心觸景自如醺。鴻飛本欲冥冥去,萬里長天不放云。
平生念不到輕肥,砧杵凄凄搗布衣。說與妻孥貧自好,相看一笑有春暉。
自古年年自有秋,悲秋元只是閒愁。感時祇有長庚子,說到衣冠成古邱。
飛飛鴻雁舊山川,有淚沾衣感昔賢。猛拍闌干因猛省,從來滄海變桑田。
木犀風了桂花風,幾日中閒景不同。惟有黃花偏耐老,飽收霜露玉成功。
露穫歸來婦爨催,西風滿屋飯香來。癡兒得飽牛衣舞,也要人呼小老萊。
平生四海有知心,宿草秋風只感今。獨向西皋一回首,未曾平面已蘭金。
夢斷康衢立極謠,心如泥絮看萍飄。一清盍與金溪水,同味誰爭鹽海潮。
昏眵望杳水云村,好句從來風月人。瓦缶不量追大呂,冰壺何惜受纖塵。
一身真可系危安,垂死威儀尚漢官;
魂返黃壚應化碧,顏留青史即還丹。
千秋共惜遺金鑒,十載何慚戴鐵冠。
也識公歸箕尾上,定依日月倍芒寒。
山齋爽氣入空浮,卻倚飛來最上頭。
卷幔坐看青嶂合,杖藜睛對白云流。
興來作賦霞偏綺,臥聽流泉思更幽。
只恐燕臺須駿急,龍媒那得久淹留。
怨東君掯晴勒暖,窗前梅信無耗。非關節氣今年晚,正月匆匆過了。頻問道,有幾處,橫梢低樹經春好。蕊單萼小,縱翠羽難窺,黃蜂怎逞,林下冷煙悄。
還立向,野岸溪橋懊惱,一枝臨水空照。誰言驚蟄花期近,偏覺十分寒峭。傾宿?,又且自,殷勤相勸輕調笑。瓶傾斝倒,倘杏靨調勻,桃腮暈透,知爾恨多少。
龐老曾升馬祖堂,
西江吸盡更無雙。
而今妙喜朱居士,
覿面分明不覆藏。
黑頭歸作碧山翁,去縫磨棱與世同。
獻璞自來非卞老,解嘲誰復學楊雄。
心明可否知常靜,眼認之無覺未蒙。
不以老嫌追驥緩,百年長擬共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