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鄒邦范昆仲于靈州結詩社 其三
黑頭歸作碧山翁,去縫磨棱與世同。
獻璞自來非卞老,解嘲誰復學楊雄。
心明可否知常靜,眼認之無覺未蒙。
不以老嫌追驥緩,百年長擬共吟蹤。
黑頭歸作碧山翁,去縫磨棱與世同。
獻璞自來非卞老,解嘲誰復學楊雄。
心明可否知常靜,眼認之無覺未蒙。
不以老嫌追驥緩,百年長擬共吟蹤。
年少時歸來做隱居青山的老翁,離去時也與世人一樣隨波逐流。自己從來不像卞和那樣獻璞玉,又有誰會學楊雄去寫《解嘲》呢。心里明白是非對錯,故而常常寧靜;眼睛能辨認文字,感覺并不愚昧。不因為年老而嫌棄追逐良駒的速度慢,打算一生都與你們一起吟詩相伴。
黑頭:指年少。
磨棱:磨去棱角,比喻隨波逐流。
獻璞:典出卞和獻和氏璧的故事,這里指像卞和那樣向人展示自己的才能或寶物。
卞老:即卞和。
解嘲:西漢揚雄曾作《解嘲》。
之無:“之”和“無”是簡單易認的字,后用以指簡單的文字。
追驥:追逐良馬,比喻追趕先進。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經歷了一些人生起伏后,選擇歸隱山林。當時可能社會環(huán)境較為復雜,詩人不愿卷入世俗紛爭,于是與鄒邦范昆仲相約結詩社,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尋求精神寄托。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歸隱后的心境和與友人結社吟詩的愿望。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運用典故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春色滿江皋,悠悠泛小舠。萬花迎日麗,孤樹出云高。盡日只欹枕,有時聊染毫。何如江畔女,猶有浣紗勞。
憶曾簪筆侍明光,細細熏香拱御床。正掌絲綸開畫省,忽嚴兵衛(wèi)坐黃堂。一時童子能騎竹,三郡詞人總詠棠。漢世公卿盡良吏,趣歸須著紫荷囊。
維漢有宣哀,隆親僅王號。知者猶謂私,凜然太和詔。竊窺仁人志,既考而復廟。批鱗見臣節(jié),因心亦子道。權佐修其郤,陳章托媚奧。自詫萬古綱,能無萬古笑。
有美人兮山之阿,佩陸離兮冠峨峨。氣凌兮衡岱,情馳兮湘波。結幽蘭兮延佇,拊長劍兮寤歌。蹊窈窕兮輪轍稀,木繁翳兮禽聲和。黃牛兮白馬,嵐光飛兮晴雨多。余何為兮茲獨往,茲獨往兮將柰何。
采秀深溪沚,高人思不窮。仙巖回合里,靈壑杳茫中。震澤余霞接,淞陵曲墅通。夕沙流素月,秋水逗賓鴻。花色彌霜鏡,漁歌遞遠空。一舟沿泛處,蕭灑更誰同。
凈心抱冰雪,暮齒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歲華皆采穫,冬晚共嚴枯。濯流濟八水,開襟入四衢。玆山靈妙合,當與天地俱。石瀨乍深淺,崖煙遞有無。缺碑橫古隧,盤木臥荒涂。行行備履歷,步步轔威紆。高僧跡共遠,勝地心相符。樵隱各有得,丹青獨不渝。遺風佇芳桂,比德喻生芻。寄言長往客,悽然傷鄙夫。
白露湛千秋,枝頭鳥聲響。陽烏海上來,亭榭生秋爽。
蘇門不可到,鸞嘯學孫登。急雨扶秋色,孤云伴定僧。竹房全鑿翠,茶鼎半燒藤。禮罷諸天黑,歸途影佛鐙。
鐵石肝腸死即休,竇家姊妹可為儔。知心惟有潭中水,萬古清清只自流。
憶爾離家日,蕭條雁鶩天。風塵閩海道,煙雨楚江船。別路馀千里,歸期尚隔年。巢云堂上月,春到為誰圓。
深如南海厚羅浮,此氣停儲幾百秋。不與乖崖爭華岳,懶尋關尹問青牛。薪鋪一路看燃火,律轉三陽驗發(fā)抽。底事精光常浸潤,不聞宣父降尼丘。
北來卅載還年少。此境誰能到。全憑筆墨養(yǎng)生功。畢竟古稀學畫勝兒童。樹平風緩山無刃。水似眼波潤。借他照片一臨之。博得大師微笑太愚癡。
眼看人換世,手種木成陰。藏拙無三窟,談禪劇七禽。
駿步由來不可追,污流馀子費奔馳。誰言直待南遷后,始是江西不幸時。信手拈來世巳驚,三江滾滾筆頭傾。莫將險語誇勍敵,公自無勞與若爭。戲論誰知是至公,蝤蛑信美恐生風。奪胎換骨何多樣,都在先生一笑中。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巳覺祖師低一著,紛紛法嗣復何人。
近聞彭澤令,旅飯寄招提。杜老不厭賦,韋郎猶愧妻。得州慚牧養(yǎng),懷友負招攜。祇學新詩好,高吟獨醉泥。故人猶念我,一笑向何人。老去唯佛祖,州閑如隱淪。殘年河朔雪,近臘水鄉(xiāng)春。何日相逢笑,天邊白發(f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