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昔五首 其一
行年三十憶南游,穩駕滄溟萬斛舟。
常記早秋雷雨霽,柁師指點說流求。
行年三十憶南游,穩駕滄溟萬斛舟。
常記早秋雷雨霽,柁師指點說流求。
到了三十歲回憶起南方的游歷,穩穩地駕駛著能裝萬斛糧食的大船在大海航行。常常記得早秋時節雷雨剛停,掌舵的師傅指著遠方說起流求。
行年:經歷的年歲,這里指到了三十歲。
滄溟:大海。
萬斛舟:容量極大的船,斛是古代容量單位。
霽:雨、雪停止,天氣放晴。
柁師:掌舵的人。
流求:古代對臺灣的稱呼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陸游一生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他在青壯年時期有過豐富的游歷經歷。這首詩可能是他在回憶自己三十歲時的南方之行,當時他或許懷著探索未知、開闊眼界的心情,在海上航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某個時刻回憶起這段經歷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回憶往昔南方游歷,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出一幅航海畫面,充滿生活氣息。在文學史上雖不是陸游的代表作,但展現了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細膩的情感。
高臺千尺俯江干,
達觀寧論眼界寬。
但見青山圍遠水,
不知何處是長安。
吾鄉英秀頗能文,子復區區慕碧云。請用三多為祖式,他時自與古人群。
論書當亦似論兵,軍律非嚴事不成。行伍會須同比櫛,出奇方可語縱橫。
此心初無住,
每與物皆禪。
如何一丸墨,
舒卷化山川。
年年生計付樵漁,爆竹聲中歲又除。
小婦喜能扶杖履,童心自覺戀簪裾。
生前欲了千秋債,夢里常翻萬卷書。
笑賦新詩獻新歲,新花新柳復何如。
玉骨亭亭,香痕淡淡,朦朧月照湖邊。有倩妝仙子,瘦影堪憐。含淚盈盈不語,空房里、涼露珠圓。更難解,個儂情緒,雪藕絲牽。
凄然。飛瓊已去,算冰雪聰明,早誤嬋娟。恨罡風吹散,命薄如煙。猶記花開姊妹,纏綿煞、心素頻傳。到今后,搴芳人至,不住心酸。
數載戎行備阻艱,從容就義赴羌蠻。
愁縈華發霜欺白,血滿征衫淚滴斑。
壯志虛懷蕭斧愿,雄心空唱大刀環。
千秋節烈傳青史,疊沛恩榮紫閣間。
重陽同放海昌船,
新漲初通郭店前。
勞盡心神方息足,
望歸游子眼猶穿。
二子何開朗,來知自翠微。
旅中蔬飯畢,江上布帆歸。
路密關心短,情深出語希。
后期能不負,家在荔枝磯。
巍巍臺北城,萬瓦魚鱗覆。蜃氣幻樓臺,龍宮耀珠玉。
我來淡江濱,獨愛圓山麓。貝冢尚可尋,千年出幽谷。
土色隱斕斑,波紋斷復續。云是原人居,穴處傳其族。
結繩雖云遙,石鋤猶可斸。惜無龜甲文,得饋今人讀。
今人號文明,猶見狉榛俗。倉頡制奇書,天愁鬼夜哭。
憂患自茲來,貧富日爭逐。富者饜膏粱,貧者甘藜藿。
勞逸苦不均,生涯常局促。乃知人世間,所爭在飲啄。
何如無懷民,食飽還鼓腹。緬懷太古前,獨倚潭邊竹。
轉蓬遇回風,千里一遨游。良時不自愛,汎汎亦何求。
西來既迂怪,周孔以墳丘。患無紛葩名,年往非所憂。
烈士多壯心,對酒苦難酬。枕石太華顛,俯漱江海流。
北風正徘徊,繁霜以霏霏。經過至朔方,惆悵我武威。
白骨何籍籍,鎧甲貫瘡痍。猛獸蹲高岡,狐兔失故蹊。
伐薪缺斧斨,飲冰膠馬蹄。遠行多苦寒,中路渴與饑。
是時一介志,悠悠誰當知。河漢懸清光,三五正參差。
西北起浮云,霏霏風入帷。白發一何早,隱約當待誰。
快獨飲美酒,登臺臨華池。趙女蕩奇舞,秦箏繁且悲。
憂來亦有方,安得常相隨。
冬青淚灑。九死攀髯終未悔。
日降天臨。不負青山獨往心。
使君風義。易水波寒吹不起。
高閣葵霜。終古相望一柳堂。
露長纖纖葉,
春添細細根。
生涯惟水石,
幽意自乾坤。
月影侵羅幕,蟲聲近曲欄。
眼慵偏愛夜,身瘦早知寒。
霜慮山中重,衣愁馬上單。
一鐙相對臥,聽徹五更殘。
病思昏昏略未醒,
木犀誰遣浸饒瓶。
兀然隨我故山夢,
竹故青青雨自零。
泉聲何砰訇,石骨自堅瘦。泉飛石亦飛,直挾風雨斗。
石勁不能敵,云根穿欲透。長橋亙如虹,雪浪噴巖岫。
作勢騰白龍,余音震飛狖。何人劈雙峽,注此一線溜。
幻作千百折,恍覺波濤驟。停鞭一延佇,奇景實罕覯。
陰寒逼毛發,對此不敢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