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 其四
五天一只蓬蒿箭,
攪動支那百萬兵。
不得云門行正令,
幾乎錯認定盤星。
五天一只蓬蒿箭,
攪動支那百萬兵。
不得云門行正令,
幾乎錯認定盤星。
五天射出一支像蓬蒿般的箭,就能攪動中原百萬兵馬。若不是云門宗執行正確的教法,幾乎就錯誤地認定了衡量的標準。
五天:指印度,古印度分為東、西、南、北、中五部分,稱五天竺。
蓬蒿箭:比喻看似普通、不顯眼卻有巨大影響力的事物。
支那: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
云門:指云門宗,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
正令:正確的教法、法則。
定盤星:秤桿上的第一個星,是確定秤砣位置的標志,比喻確定的準則。
云門宗在禪宗發展中有重要地位,這首偈語可能是云門宗僧人在弘揚佛法、強調宗門教義正確性的過程中創作。當時佛教各宗派交流、競爭,需要明確自身教法的獨特性和正確性,以引導信眾修行。
此偈以形象的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強調云門宗教法的重要性和正確性。它在佛教偈語文學中,體現了云門宗的教義特色,對研究云門宗的思想和禪宗文化有一定價值。
八柱共承天,東西別隱然。
遠夷爭慕化,真相故臨邊。
竝進夔龍位,仍齊龜鶴年。
同心舟已濟,造膝璧常聯。
對領專征寄,遙持造物權。
斗牛添氣色,井絡靜氛煙。
獻可通三略,分甘出萬錢。
漢南趨節制,趙北賜山川。
玉帳觀渝舞,虹旌獵楚田。
步嫌雙綬重,夢入九城偏。
秋雨離情動,新詩樂府傳。
聆音還竊抃,不覺撫么弦。
飛泉天臺狀,峭石蓬萊姿。
潺湲與青翠,咫尺當幽奇。
居然盡精道,得以書妍詞。
豈無他山勝,懿此清軒墀。
白衣曾拜漢尚書,今日恩光到敝廬。
再入龍樓稱綺季,應緣狗監說相如。
中郎南鎮權方重,內史高齋興有余。
遙想敬亭春欲暮,百花飛盡柳花初。
夭桃臨方塘,暮色堪秋思。
托根豈求潤,照影非自媚。
罥掛青柳絲,零落綠錢地。
佳期竟何許,時有幽禽至。
蠻水阻朝宗,兵符下渚宮。
前籌得上策,無戰已成功。
漢使星飛入,夷心草偃同。
歌謠開竹棧,拜舞戢桑弓。
就日知冰釋,投人念鳥窮。
網羅三面解,章奏九門通。
卉服聯操袂,雕題盡鞠躬。
降幡秋練白,驛騎晝塵紅。
火號休傳警,機橋罷亙空。
登山不見虜,振斾自生風。
江遠煙波靜,軍回氣色雄。
佇看聞喜后,金石賜元戎。
漢家旄節付雄才,百越南溟統外臺。
身在絳紗傳六藝,腰懸青綬亞三臺。
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
聞道楚氛猶未滅,終須旌斾掃云雷。
長河悠悠去無極,百齡同此可嘆息。
秋風白露霑人衣,壯心凋落奪顏色。
少年出門將訴誰,川無梁兮路無岐。
一聞陌上苦寒奏,使我佇立驚且悲。
君今得意厭粱肉,豈復念我貧賤時。
禮闈新榜動長安,九陌人人走馬看。
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
自吟白雪詮詞賦,指示青云借羽翰。
借問至公誰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觀。
雨余獨坐卷簾帷,便得詩人喜霽詩。
搖落從來長年感,慘舒偏是病身知。
掃開云霧呈光景,流盡潢污見路岐。
何況菊香新酒熟,神州司馬好狂時。
玉釵重合兩無緣,魚在深潭鶴在天。
得意紫鸞休舞鏡,能言青鳥罷銜牋。
金盆已覆難收水,玉軫長拋不續弦。
若向蘼蕪山下過,遙將紅淚灑窮泉。
端州石硯人間重,贈我因知正草玄。
闕里廟堂空舊物,開方灶下豈天然。
玉蜍吐水霞光靜,彩翰搖風絳錦鮮。
此日傭工記名姓,因君數到墨池前。
朔水刀劒利,秋石瓊瑤鮮。
魚龍氣不腥,潭洞狀更妍。
磴雪入呀谷,掬星灑遙天。
聲忙不及韻,勢疾多斷漣。
輸去雖有恨,躁氣一何顛。
蜿蜒相纏掣,犖確亦回旋。
黑草濯鐵發,白苔浮冰錢。
具生此云遙,非德不可甄。
何況被犀士,制之空以權。
始知靜剛猛,文教從來先。
太尉留琴地,時移重可尋。
徽弦一掩抑,風月助登臨。
榮駐青油騎,高張白雪音。
秖言酬唱美,良史記王箴。
海風蕭蕭天雨霜,窮愁獨坐夜何長。
驅車舊憶太行險,始知游子悲故鄉。
美人相思隔天闕,長望云端不可越。
手持瑯玕欲有贈,愛而不見心斷絕。
南山峩峩白石爛,碧海之波浩漫漫。
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風云變化饒年少,光景蹉跎屬老夫。
秋隼得時凌汗漫,寒龜飲氣受泥涂。
東隅有失誰能免,北叟之言豈便無。
振臂猶堪呼一擲,爭知掌下不成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