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言
摘笆看火,摘笆看火。星星早不滅,炎炎熾其那。吳宮已成灰,阿房亦焦土。摘笆看火。
摘笆看火,摘笆看火。汝身不自全,更管人間火。
李斯佐秦亡,林甫熾唐禍。摘笆看火。
摘笆看火,摘笆看火。星星早不滅,炎炎熾其那。吳宮已成灰,阿房亦焦土。摘笆看火。
摘笆看火,摘笆看火。汝身不自全,更管人間火。
李斯佐秦亡,林甫熾唐禍。摘笆看火。
呼喊著摘笆看火,摘笆看火。小火苗早不撲滅,等火勢猛烈了又能怎樣。吳王的宮殿已化為灰燼,阿房宮也成了焦土。喊著摘笆看火,摘笆看火,摘笆看火。自身都難保,還去管人間的火事。李斯輔佐秦朝卻導致其滅亡,李林甫讓唐朝災禍熾盛。還是喊著摘笆看火。
摘笆看火:可能是一種類似禽鳥叫聲的擬聲詞,也可能有某種實際含義,這里難以確切知曉。
炎炎:火勢猛烈的樣子。熾其那:即“其奈熾何”,對猛烈的火勢無可奈何。
吳宮:吳王的宮殿。
阿房:指阿房宮,秦朝宮殿。
李斯:秦朝丞相,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但秦朝在他任內走向滅亡。
林甫:李林甫,唐玄宗時的宰相,他專權誤國,導致唐朝由盛轉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但從詩中內容推測,作者可能處于一個社會動蕩、危機四伏的時代,目睹了一些人不顧自身安危去管閑事,同時聯想到歷史上的興衰教訓,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歷史事例勸誡人們要先保全自身,不要盲目管閑事。其突出特點是借古諷今,用簡潔直白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萍粘老瓦水涵天,
數葉田田小帖錢。
才大古來無處用,
不須十丈藕如船。
敲窗冷雨夜沈沈,
夢里依稀判古今。
忘我詩篇憐把玩,
虧他衣篋苦搜尋。
藤花已了三生債,
貝葉何聞一病喑。
佛自無言天不問,
楚鄉云水共悲吟。
瘴海南浮去杳然,
相期猶在白云巔。
鄉情翻為友朋動,
古誼寧因歲月遷。
箕子里中魂欲斷,
越王臺畔屐將穿。
羅浮村月應無恙,
未必梅花似昔年。
一熱竟如許,
炎荒熱轉加。
長途困行旅,
烈日炙桑麻。
樹影乘涼蓋,
泉聲止渴茶。
輿中猶憚暑,
還為仆夫嗟。
鐵騎鎖東風
殘花野興濃
玉梅猶在此
消息自天通
紅艷蕾初胎,依然手植梅。
年年花滿眼,湖海一歸來。
欄楯迷前賞,風香寫獨哀。
魂兮尋月下,應伴繞千回。
我亦狂人也,
新安網上居。
遠懷生雪后,
幽趣得琴余。
盜夢詩成賊,
巡河鍵作車。
小園終日敞,
山色自分予。
江河望在眼,關山渺難越。
客子遲歸期,孤棹已先發。
天秋木葉丹,露夕芳草歇。
美人勞我思,迢迢煙水闊。
作者相逢
一西一東
斷碑刊白字
當道種青松
流水門前誰問津
碧桃開落不知春
兒童莫漫驚雞犬
恐有人疑是避秦
風沉禁院門深鎖,
香盡金爐覺夜長。
聲中自有黃金屋,
翰苑知是讀書郎。
去年送汝下杭州,
吳水燕山萬里愁。
青草忽驚靈運夢,
白河即報李膺舟。
艱危蓬役經年別,
飄泊萍蹤此世浮。
已辦新醅期共醉,
征驂急策莫淹留。
袖得寒云入短篇,
禦風飛越泰山顛。
月光流地銀蛇走,
一帶黃河尺五天。
楊柳煙疏,芙蓉露冷,丹桂香風撲面。池上芳尊向夕開,喜千里、故人相見。
金縷高歌,霓裳慢舞,宛轉六么初遍。何處清砧響更哀,都并作、秋聲一片。
冰澌漱齒夜生寒,
白苧生裁踏月殘。
水面有風人不見,
只教荷氣上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