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室雜詠六首 其四
萬法元須一理通,
長生極治本同功。
廣成千歲無它術,
祇在唐虞二典中。
萬法元須一理通,
長生極治本同功。
廣成千歲無它術,
祇在唐虞二典中。
所有的法則原本都需要一種道理來貫通,長生和治國的根本是相同的功效。要達成千年長壽沒有別的方法,只在于《尚書》中的《堯典》和《舜典》里。
萬法:指各種法則、方法。
元:原本。
長生:指長壽。
極治:指國家達到極好的治理狀態。
祇:同“只”。
唐虞二典:指《尚書》中的《堯典》和《舜典》,記載了堯、舜時期的政治、道德等內容。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深入研讀古代經典、思考人生和社會問題時。當時社會或許存在對長生和治國的不同追求,詩人有感而發,認為古代經典蘊含著根本的道理。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萬法相通,長生和治國的根本在于遵循古代經典的道理。特點是說理清晰,以古喻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思考。
一桁湘簾塵遠,午鶯啼破春長。舊游難得夢橫塘。夢回尋不得,惆悵蕙爐香。
卻道海棠依舊,東風未算荒唐。剪紅裁綠費商量。題花傳彩筆,作草剩斜行。
歷頭恰恰三月小,
銷減欲去未行春。
祖帳不知春去處,
清苕拍拍柳晶晶。
檻外東風弱,
山頭谷雨霏。
相看花落盡,
一蝶繞枝飛。
北山老子勉齋翁,總把經綸付我公。
胸次詩書行杲日,兵前草木轉春風。
五溪衣服桑麻盡,萬里東南煙火空。
直待此行料理著,卻鐫歌頌對閩中。
奇功畢竟屬吾曹,狄武襄無諸葛豪。
翠羽葆行禽孟獲,金龍衣在失儂高。
春生洲渚千麾出,麥熟崆峒萬矢櫜。
從此南人不反矣,犁邊犢是帶邊刀。
自摻江南袂,思公歲月徂。
書來懷棣萼,老去重葭莩。
東粵仍閩粵,當湖遂鏡湖。
堂成隨一相,浮世竟何須。
琳房三十六秋屏,
霧鬢云鬟正妙齡。
醉后憨癡兒女態,
通靈佯說不通靈。
從君百千能,
從君百千識。
雙眼倚云天,
到底淚一滴。
遠愛檀欒碧徑開,
荷鋤乘雨破秋苔。
直須探作阮家趣,
更向煙林缺處栽。
木落天高氣最清,
小庭幽處轉通明。
憑誰描取西風色?
紅蓼疏花倚晚晴。
婉婉青樓女,秀質淑且明。輕云粲朝日,光彩何新鮮。
云胡不自貴,修飾以為妍。競為時世妝,皎皎當市纏。
螓首耀膏沐,蛾眉斗嬋娟。妝成不自見,竊為他人憐。
嘗蒙冶容誨,令德何由宣。盍思守閨闥,永謝朱與鉛。
鼓角迎春鬧市衢,看來三五步相趨。
人看春也年年似,春閱人兮歲歲殊。
浪說翠蛾橫半額,那知白雪轉盈腮。
春來春去渾如此,臈酒何辭倒碧壺。
今朝五月五,
擊動禾山鼓。
郁壘與神荼,
歡呼齊起舞。
鼎鼎百年客,輕輕二月春。
涼看池面水,深厭馬頭塵。
庭草巡檐翠,江花作意新。
滿懷憂樂處,欲話向何人。
有心待搦月中兔,
更向白云頭上飛。
彤管分青瑣,瓊緘到紫巖。
草玄疲執戟,花夢老江淹。
嶰谷籜龍健,寒宮桂兔尖。
無因白雪唱,空擬碧云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