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
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云作臺。
云臺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我皇手把天地戶,丹丘談天與天語。
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蓬萊復西歸。
玉漿儻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
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榮光休氣紛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
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云作臺。
云臺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我皇手把天地戶,丹丘談天與天語。
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蓬萊復西歸。
玉漿儻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
西岳華山多么雄偉壯觀啊,黃河像細絲一樣從天邊蜿蜒而來。黃河奔騰萬里,沖擊著華山,山為之震動,河水形成巨大漩渦,像車輪轉動,發出如秦地打雷般的聲響。華山上光彩瑞氣繽紛五彩,據說黃河千年清澈一次,如今圣人在世正逢其時。巨靈神大聲咆哮著劈開華山兩座山峰,洪波如箭噴射向東海。華山三峰后退站立,好像要傾倒,翠崖丹谷間巨靈神的手掌印清晰張開。白帝掌管西方,運用天地元氣,使山石像蓮花,彩云化作云臺。云臺的閣道伸向深遠幽渺之處,里面住著長生不老的丹丘生。明星玉女為他打掃灑掃,麻姑輕柔地為他搔背。皇帝掌握著天地的門戶,丹丘生高談闊論能與天交流。他出入宮廷,光彩照人,時而東去蓬萊,時而西歸。倘若丹丘生能惠賜我玉漿,我愿騎上二茅龍飛向天際。
西岳:華山。崢嶸:高峻的樣子。
盤渦轂轉:形容水流漩渦像車輪轉動。秦地:指陜西一帶。
榮光休氣:指華山上的光彩瑞氣。千年一清:傳說黃河千年清澈一次,是祥瑞之兆。圣人:指皇帝。
巨靈:傳說中劈開華山的河神。擘:分開。
三峰:指華山的蓮花峰、落雁峰、朝陽峰。
白帝:西方之神。金精:西方屬金,故云。元氣:天地間的大氣。
云臺:華山東北的云臺峰。閣道:棧道。窈冥:深遠幽渺的樣子。
丹丘生:即元丹丘,李白好友。
明星玉女:華山仙女。麻姑:神話中的女仙。
我皇:指唐玄宗。天地戶:指天地的門戶,喻指朝廷大權。
九重:指宮廷。
玉漿:仙人的飲料。儻:倘若。故人:指李白自己。二茅龍:傳說中仙人所騎的神物。
此詩大約作于天寶初年,當時李白與好友元丹丘一同游覽華山。詩人身處雄偉的華山,面對壯麗的自然景觀,結合神話傳說,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同時也是為送元丹丘而作,詩中充滿了對友人的美好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送友人丹丘子,描繪了華山的雄偉壯麗和奇幻景象,展現出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豪放的風格。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典型特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釋印及秋夜,身閑境亦清。
風襟自瀟灑,月意何高明。
聞說武安君,萬里驅妖精。
開府集秀士,先招士林英。
晉家用元凱,亦是魯諸生。
北望撫長劍,感君知已行。
邊塵昏玉帳,殺氣凝金鐙。
大敵折齊俎,一書下聊城。
翻飛青云路,宿昔滄洲情。
故人隔楚水,日夕望芳洲。春草思眇眇,征云暮悠悠。
心期無形影,跡曠成阻修。有客江上至,知君佐雄州。
鏗鏘佩蒼玉,躞蹀驅絳騶。伊昔中峰心,從來非此流。
資予長生訣,希彼高山儔。此情今如何,宿昔師吾謀。
別年謁禪老,更添石室籌。深見人間世,飄如水上漚。
蟬號齊王邸,月苦隋帝樓。聲華盡冥寞,麋鹿徒呦呦。
我有一字教,坐然遺此憂。何煩脫珪組,不用辭王侯。
只在名位中,空門兼可游。
手攜酒榼共書幃,
回語長松我即歸。
若是出山機已息,
嶺云何事背君飛。
綿綿渺渺楚云繁,
萬里西歸望國門。
禪子初心易凄斷,
秋風莫上少陵原。
大賢當佐世,堯時難退身。如何丹霄侶,卻在滄江濱。
柳色變又遍,鶯聲聞亦頻。賴逢宜春守,共賞南湖春。
營道知止足,飾躬無緇磷。家將詩流近,跡與禪僧親。
放曠臨海門,翱翔望云津。雖高空王說,不久山中人。
常說人間法自空,何言出世法還同。
微蹤舊是香林下,吾知世代相看盡,誰悟浮生似影公。
春宵凝麗思,閑坐開南圍。
郢客彈白雪,紛綸發金徽。
散從天上至,集向瓊臺飛。
弦上凝颯颯,虛中想霏霏。
通幽鬼神駭,合道精鑒稀。
變態風更入,含情月初歸。
方知阮太守,一聽識其微。
一坐西林寺,從來未下山。
不因尋長者,無事到人間。
宿雨愁為客,寒花笑未還。
空懷舊山月,童子念經閑。
夜閑禪用精,空界亦清迥。
子真仙曹吏,好我如宗炳。
一宿覿幽勝,形清煩慮屏。
新聲殊激楚,麗句同歌郢。
遺此感予懷,沈吟忘夕永。
月彩散瑤碧,示君禪中境。
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
遙得四明心,何須蹈岑嶺。
詩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靜。
若許林下期,看君辭簿領。
知君高隱占賢星,卷葉時時注佛經。姓被名公題舊里,我有主人江太守,如何相伴住禪靈。
誰知臥病不妨禪,跡寄詩流性似偏。葉示黃金童子愛,對此留君還欲別,應思石de訪春泉。
尋醫初疾理,忽憶故山云。
遠訪桑公子,還依柳使君。
周旋承惠愛,佩服比蘭熏。
從事因高唱,秋風起處聞。
楚木紛如麻,高松自孤直。愿得苦寒枝,與君比顏色。
故鄉眇天末,羈旅滄江隅。委質在忠信,苦心無變渝。
何繇表名義,贈君金轆轤。何以美知才,投我懸黎珠。
遽為千里別,南風思越絕。愛君隨海鷗,倚棹宿沙月。
不棲惡木上,肯蹈巴蛇穴。一上蕭然峰,擬蹤幽人轍。
晨興獨西望,郢水期溯沿。夜到洞庭月,秋經云夢天。
黎生知吾道,此地不潸然。欲寄楚人住,學拏漁子船。
奈何北風至,攪我窗中弦。游子動歸思,江蘺亦綿綿。
篋中封禪書,欲獻無由緣。豈乏晨風翼,翻飛到日邊。
左右香童不識君,擔簦訪我領鷗群。
山僧待客無俗物,唯有窗前片碧云。
達賢貴貞隱,常懼跡不滅。
遂與永公期,遺身坐林樾。
華軒何轔轔,為我到幽絕。
心境寒草花,空門青山月。
潘生獨不見,清景屢盈缺。
林下常寂寥,人間自離別。
何時解輕佩,來稅丘中轍。
我祖傳六經,精義思朝徹。方舟頗周覽,逸書亦備閱。
墨家傷刻薄,儒氏知優劣。弱植庶可凋,苦心未嘗輟。
中年慕仙術,永愿傳其訣。歲駐若木景,日餐瓊禾屑。
嬋娟羨門子,斯語豈徒設。天上生白榆,葳蕤信好折。
實可反柔顏,花堪養玄發。求之性分外,業棄金亦竭。
藥化成白云,形凋辭素穴。一聞西天旨,初禪已無熱。
涓子非我宗,然公有真訣。卻尋丘壑趣,始與纓紱別。
野飯敵膏粱,山楹代藻棁。與君北巖侶,游寓日常昳。
靜對春谷泉,晴披陽林雪。境清覺神王,道勝知機滅。
詣寂長杳冥,忘歸暫采擷。物生豈有心,麗容俟予別。
桂子何蓂苓,琪葩亦皎潔。此木生意高,亦與眾芳列。
賞墨識屢換,省躬悟彌切。微尚若不虧,足以全吾節。
北風吹蕙帶,蕭寥聞蜻蛚。宿昔廬峰期,流芳已再歇。
不有清屏鑒,使我商弦絕。愿寄千里心,月高不可掇。
優游邦之直,遠矣踵前烈。立俗忘毀譽,遇物遺巧拙。
真氣獨翛然,軒裳詎能絏。都曹風韻整,綱紀信明決。
于交必傾寫,立行豈矜伐。政與清渭同,分流自澄澈。
裴侯資亮直,中誠豈徒說。古人比明義,清士愿交結。
溫溫躬珪彩,終始聲不缺。顏生炯介士,有志不可越。
仗義冒險難,持操去淄涅。世論高二賢,賢賢繼前哲。
四子遭明盛,裒然皆秀杰。理名雖殊跡,悟道寧異轍。
愛爾竹柏姿,為予寒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