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揚子津寄潤州長山劉隱士
所思在建業,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煙波愁我心。
心馳茅山洞,目極楓樹林。
不見少微星,星霜勞夜吟。
所思在建業,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煙波愁我心。
心馳茅山洞,目極楓樹林。
不見少微星,星霜勞夜吟。
我所思念的人住在建業,想要前往卻被大江阻隔。從早到晚眺望京口,江上的煙波讓我滿心憂愁。我的心早已飛馳到茅山洞,目光盡力望向那楓樹林。卻始終不見少微星,歲月流逝,我只能在夜里憂愁地吟詩。
建業:古地名,今江蘇南京。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鎮江。
茅山洞:茅山的山洞,可能指劉隱士居住處。
少微星:象征隱士的星。
星霜:星辰一年一周轉,霜每年遇寒而降,因以星霜指年歲。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夜宿揚子津,因江水阻隔無法見到住在潤州長山的劉隱士,在對京口方向的眺望中,觸發了內心的思念之情,于是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劉隱士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藝術表現力。
秋水浸天無表里,間帆已過三千里。
鸚鵡洲前逢故人,往事新愁還可紀。
祖朝熙熙民物好,長憶聯車游五老。
鳥啼花舞送春歸,倐忽官書滿三考。
從茲南北趨塵勞,往往遭嗤兒女曹。
斗筲之祿未能棄,回首空羨嚴陵高。
相逢彼此驚遲暮,筆下琳瑯寫心素。
荷花十頃遶君家,豈是荒榛礙歸路。
悲歌不覺青衫濕,酒杯未滿愁先入。
聞說明朝趨玉京,直節如今恐難立。
踸踔踸踔裴山人,破帽麻衣被埃塵。忽來訪我環峰市,醉倒不顧傍人嗔。
壯士不得志,污泥困修鱗。誰傾滄海救枯澤,矯首奮鬣乘風云。回頭問燕雀,爾輩胡為群。巢寄柏梁一朝火,孤棲風雨更誰憐。
踸踔踸踔裴山人,行路無窮鼻酸辛。元通獻甫儻不遇,況有特達朱純臣。
踸踔勿踸踔,豈有壯士長遭迍。
憶昔清明出郊去,藏云寺前花正開。
蜜蜂銜蕊異香散,時時灑面微風來。
溪泉甘滑碧玉色,晴山倒影無纖埃。
紅粉佳人十七八,踏青唱歌云鬢頹。
黃犢行牽載酒甕,到處便傾三百杯。
或逢濃陰藉草坐,口橫玉笛吹落梅。
傍人問我樂何事,我心無事同嬰孩。
誰令束帶入官府,觸網修鱗難再回。
清明依舊好時節,朱顏憔悴無由陪。
藏云之山亦非遠,隔江東望青崔嵬。
讀書曾不學腐儒,腐唇爛舌腸焦枯。又不學一詩一賦輕薄子,屑屑場屋名聲沽。
西州治邑克肖古令尹,險欲臨水投神巫。政成召來御史府,彈駮庸相請賜雷霆誅。
奸邪縮手不敢更侮祖宗法,又薦處士博士登石渠。富財治水各稱任,乃仗斧鉞臨湘湖。
興學首教士子弟,作碑后吊屈大夫。明年易節帥瀛莫,鐵甲百萬秋防胡。
公曰承平勿夸武,解藏弓劍寛民租。詩筒交迎兩朝使,鐫金刻玉論歡愉。
深沈不動若山岳,節制似公誰可俱。少年天子圣慮遠,卻顧南國成荒墟。
拜公學士往綏撫,曾未朞月富民大姓爭來居。秦淮橋傾滯行邁,頃刻指畫窮精粗。
斬材疊岸役兵校,一物不向民間須。月光激水夜景午,長虹矯矯當通衢。
回思昔人政事美,盡求形像堂中圖。二十二人最豪杰,森森玉樹臨冰壺。
前題姓名后書贊,文章仿佛窺典謨。昨朝除命下金闕,再備將印嚴邊樞。
南民遮道留不得,老幼挽纜相攜扶。愿言早入天朝作丞相,調燮水旱蘇寰區。
功成異日保身退,西江秋風熟鱸魚。牦尾黃雀更珍絕,白糯釀美傾醍醐。
醍醐一飲三百盞,琵琶啄木喚舞姝。舞姝十八如明珠,石榴殷裙蟬翼裾。
舞徹輕汗潭香膚,桃花帶露燕脂濡。彩衣班班羅鳳雛,問公此樂世有無。
此樂世有無,何必更訪蓬萊山上神仙都。
深溪徹寒鑒,蒼山開翠屏。
結庵當此間,觀妙題其扃。
借問觀何妙,伊人養性靈。
豈為娛耳目,是將達神明。
滯有乃為病,趨無亦何營。
外感適變化,中虛藏窅冥。
夜深片月散,林鳥三四聲。
寥寥太古風,吹我襟嘗惺。
逍遙形骸外,浩蕩天地情。
未能同子樂,聊用歌強名。
我愛陶淵明,隱不群異學。今朝識其孫,璨璨真玉璞。
森然家風在,辯說傾電雹。江頭偶逢我,笑我何齪齪。
恨不從君去,高飛同飲啄。顧此翅翎短,豈能超五岳。
我止愁復愁,君行樂其樂。
春風歸未歸,白日一何速。
偶陪御史驄,逶迤傍林麓。
名花結深洞,繁枝綴寒玉。
疏青愛老柏,壯節詠孤竹。
諸君皆俊賢,笑傲失羈束。
何生家最窮,昨日旋糴粟。
尚能邀我飲,盤饌逮張燭。
今夕寧須辭,酩酊固所欲。
醉則騎馬歸,官長定不辱。
酒行姑徐之,聊用講心曲。
禪師古豪英,識之恨已晚。浩氣雖自充,靈標固天產。
瓊枝玉府秀,春波鏡湖滿。妙趣玄中玄,高談簡復簡。
痊予萬古病,金刀刮昏眼。朗如秋月明,不害浮云生。
始知金仙教,六幽同一情。一情亦何有,紛紛逐妍丑。
遂令世上人,浮沉嗟白首。我愿卿相知,薦師為國師。
一言了萬化,堯舜誠無為。逢時揚至道,曠劫開群迷。
儒佛實皆圣,胡為相是非。本亡末愈弱,行偽言空持。
嗚呼可奈何,師也予同歸。
城東二十里,寺有古石城。過盡綠桑野,還依流水行。
水窮山亦合,老木一區平。蘚留虎豹跡,巖多猿狖鳴。
樓殿橫澗陰,像塑鉛黃剝。庭中有高花,碧葉抱丹渥。
不知何歲年,舂容鎮柔濯。山僧亦龐眉,發語頗真樸。
卻讀羅泰碑,始知征戰場。赤谷納箭血,夜鬼嗥冷創。
云霧第黯黲,英雄今則亡。誰建大法宇,救援弘津梁。
每來即忘還,覽古恣吟眺。沿崕采菖蒲,興發輒長嘯。
偶隨辟書起,末路遂難料。十年未能歸,應為山僧誚。
語笑嘉陵醉別辰,曾留一角建陽春。
不將閑碾無佳客,每到開嘗憶主人。
蒙頂縱甘余草氣,月團雖有隔年陳。
吟魂半去難招些,愿得蘭溪數片新。
神凝光自生,洞房玄照映。
青絲散垂腰,目采流玉鏡。
共談上清事,精微寄余詠。
樂酣會既分,雙駕還霄嶺。
巨靈擘蒼山,勢分金闕對。
月引曉嵐交,江翻寒影碎。
雙鳧落人間,千帆出天外。
我欲往高吟,凌虛踏煙靄。
泐潭月公晦,其禪妙諸方。傳之晉伯明,獨步入豫章。
一登上藍座,日月迥輝光。問法瞻丈室,方廣不可量。
人人得甘露,灌頂心清涼。又通世俗書,落筆皆文章。
眾鳥難悉名,卓然唯鳳凰。羽儀下云霄,五色在山岡。
先帝昔臨御,京城開寶坊。明詔求法才,眾老爭低昂。
惟師不妄念,安之如太行。乃知北遠師,駕幸不下床。
所傳信匪訛,千載兩相望。篁竹架清風,喬松裛寒霜。
回心剃須髪,永愿陪翺翔。
諸公高詠蜀人編,唱和舂容近百篇。
厚重江山藏古氣,軒翔雕鶚在秋天。
不徒神物陰相護,兼有風謠樂共傳。
誰謂開州新集好,退之題后始完全。
朱明洞天門,元戎要客入。
誰云蓬萊遠,浮丘果相挹。
如超頓地禪,曾不假梯級。
綠篁隔蔥蒨,沆瀣朗呼吸。
玉山有嘉禾,鳳凰乃來集。
桃李爾何知,濯濯紅露泣。
應嗟塵世人,窗間白駒急。
行樂如之何,不樂嗟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