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一一二
慚愧一雙耳,
常思解脫聲。
若論俗語話,
實是不能聽。
聞財耳不納,
聞色心不生。
不受有無語,
何慮不惺惺。
慚愧一雙耳,
常思解脫聲。
若論俗語話,
實是不能聽。
聞財耳不納,
聞色心不生。
不受有無語,
何慮不惺惺。
我這雙耳朵實在慚愧,常常渴望聽聞解脫的法音。至于那些世俗的言語,實在是難以入耳。聽到關于財物的話題,耳朵不會接納;見到美色,內心也不會生起貪念。不被有無之論所影響,又何必擔心不夠清醒明慧呢?
解脫聲:佛教中指能使人脫離生死輪回的佛法之音。
俗語話:世俗的、凡庸的言語。
不納:不接受、不接納。
有無語:指關于‘有’與‘無’的玄學或世俗議論。
惺惺:清醒、明慧的樣子。
此詩為唐代禪宗偈頌,創作于僧人修行實踐中。唐代禪宗興盛,僧眾常以通俗偈語記錄修行心得。作者通過對‘耳’聽聲的觀察,表達對耳根清凈、心無掛礙修行境界的體認,反映了禪宗‘離相無住’的修行理念。
全詩圍繞‘耳根’對聲音的取舍展開,強調修行需遠離世俗聲色的干擾,保持內心的清醒明慧。語言簡潔平實,思想深刻,是禪宗‘直指人心’修行理念的典型體現。
近況居然野
稱呼只墅民
有詩供課最
無債惱比鄰
性亦無嫌懶
人多不解貧
每過田父宿
吾自認吾真
山雨欲雨不敢雨,
停杯待與黃花語。
東籬人去幾何年,
坐想寒香足凄楚。
秋崖早賦歸去來,
亦無茅屋荒蒼苔。
淵明不入督郵眼,
世俗寧有吾曹哉。
綠尊索共紅裙飲,
卻恐黃花不渠肯。
白衣未至酒缾干,
此意悠然要人領。
生無燕頷可封侯,
貧有牛衣可省愁。
老矣江湖雙短鬢,
悠哉天地一歸舟。
野夫疇昔友麋鹿,
人世是非風馬牛。
口角雌黃吾豈敢,
并忘皮里有春秋。
山中寂寞無與語,
隴客適從何許來。
每慨俗人言少味,
寧知凡物忌多才。
關山坐隔月千里,
湖海相忘酒一杯。
畢竟與渠毛羽別,
窺簷群雀漫驚猜。
入開圖籍底須箝,
誰校蓬山三萬簽。
有竹兩窗聊下榻,
為梅一笑幾巡簷。
虎頭食肉亦安用,
熊掌與魚那得兼。
好事人來勤載酒,
縱無奇字不渠厭。
空山十日雨,茅屋無炊煙。吾饑尚可忍,夜讀聲瑯然。
荒寒數家聚,生理尤堪憐。頻年歲不入,枯草生秋田。
春深麥猶穉,米斗直萬錢。悲哉幾斛愁,博此半釜??。
前村老翁姥,語笑何由緣。問知好官人,發廩不我朘。
常時有司吝,寧肯圭撮捐。官來剖私量,不受吏舞權。
中流一壺濟,空復寬眼前。高軒忽予過,剪韭相留連。
九華元老蒼,歸袖何翩翩。官無高與卑,為政要可傳。
使我一念存,所至民瘼痊。常平吾故人,問俗惟初搴。
為言民戚休,毋或諉老天。吾方屏田廬,不敢馳書箋。
并聲絕宣城,倘寄晴云篇。
馬嵬殘恨久銷沈,花撚粧痕尚不禁。
當日愿為連理木,春風不負合歡心。
病維摩減詩情盡,窮孟嘗添酒債深。
醉面欲醒如有舊,沈香亭北記曾吟。
月從東峰來,豈但千里共。
四天本無壁,誰不得受用。
而彼山中人,塞向以自擁。
徑煩子陳子,普請作清供。
古人二十四,已自取侯印。加我三十一,擁褐猿猱逕。
古人三十六,已自嘆頭顱。加我十九年,雪頷埋霜須。
春風秋月五十五,青山白云自今古。與其浮沈于不卿不相之間,孰愈自適于老圃老農之伍。
休休休,仰面看人吾所羞。莫莫莫,天下事堪幾回錯。既不能致君乎唐虞,又不能收身于樵漁。提攜手板聊復爾,安用局促轅下駒。
昌黎老韓手筆大,光范三書看渠破。號天叫地為一官,宰相須還賈耽做。
不如荷葭塢中之把茅,臥聽松聲三峽濤。開門夜半劃長嘯,已笑古人山月高。
俗子費應酬,對面隔千里。
可人天一方,情親不盈咫。
毛錐吾故人,商略每及此。
道逢孔方兄,偃蹇不受使。
豈知世俗眼,睥睨輒嗤訾。
語言雜土氣,屢欲洗吾耳。
客從何方來,力疾為倒屣。
出迎未暇揖,肝肺已相委。
平生寡交游,正坐此曹鄙。
鄰墻有曲生,之子差可喜。
試呼與之談,時或發名理。
往持邯鄲枕,分此一睡美。
幸自青山肯見分,一蓑何不竟眠云。
魚肥西塞盡堪釣,鶴怨北山誰勒文。
自脫唐衫尋輦路,只將周易對爐薰。
追奔蠻觸非吾事,終欲茅廬老聘君。
挑盡寒燈歲又殘,
一年彈指幾悲歡。
人情何啻吳江冷,
世路從來蜀道難。
春酒正須今夕共,
梅花并作百年看。
團欒但得吾親健,
未辦生涯意自寬。
廣文氈寒不可忍,
月邊頓作乘鸞興。
府公給告使者嗔,
甘坐畫眉取歸徑。
曉攜手版中書堂,
春風滿身芝術香。
物無疵癘清晝長,
倘有囊中醫國方。
寒入吟肩兀蹇鞍,灞橋風雪幾躋攀。
諸賢有意起更化,老我無能悔出山。
談到時文真破碎,情知吾道轉間關。
武元衡事傳聞否,倦翼孤飛正欲還。
吾仕竟三黜,吾氣竭再鼓。
百年會有極,等作一抔土。
寧當友魚蝦,勿謂怒豺虎。
靜中試遐觀,一一皆自取。
但恨齒發衰,無力供保伍。
結茅得幽深,杉竹自成塢。
食貧秋田少,酒不供小戶。
醒眼對佳山,日夕迭賓主。
有談及世故,使我舌屢吐。
常恐天地間,愧仰而怍俯。
所以猿鶴居,不嫌蓬藋拄。
可惜秋風至,送君又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