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往太原謁李司空
已共鄰房別,應無更住心。
中時過野店,后夜宿寒林。
寺去人煙遠,城連塞雪深。
禪余得新句,堪對上公吟。
已共鄰房別,應無更住心。
中時過野店,后夜宿寒林。
寺去人煙遠,城連塞雪深。
禪余得新句,堪對上公吟。
已經和相鄰房舍的人告別,應該不會再有留下來的心思。中午時分路過野外的旅店,后半夜在寒冷的樹林里投宿。寺廟離有人煙的地方很遠,城池連著邊塞深厚的積雪。禪修之余想出了新的詩句,值得吟誦給李司空聽。
中時:中午時分。
上公:對李司空的尊稱。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可能僧人要前往太原拜見李司空,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李司空在當時有一定地位,僧人前往謁見可能是出于修行交流或其他目的。
這首詩主旨是送僧遠行謁見李司空。突出特點是對僧人旅途環境描寫生動,展現出塞外風貌。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送別詩的一種風格,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交往和文人與僧人的互動。
布袋沒半邊
烏藤欠一橛
手指空中底
要且不是佛
是什么
咄咄咄
歲晚鳳山陰,看盡楚天冰雪。不待牡丹時候,又使人輕別。
如今歸去老江南,扁舟載風月。不似畫梁雙燕,有重來時節。
柳色經秋草葑湖
菱荷彫盡到菰蒲
誰將處士孤山路
幻出天臺九想圖
貴生未必全,
徇名良自賊。
區中共茲患,
形影相與惑。
神釋乃超然,
道真于此得。
大河東下,走萬里、包納許多靈物。推蕩中原無砥柱,那問全城半壁。靜影涵空,洪濤浴日,巨浪翻銀雪。蛟鼉出沒,神龍羞與爭杰。
曾誰醉臥三山,飛游八極,獨駕天風發。畢竟此河經萬古,看盡人間生滅。老子胸中,久吞云夢,烏帽今華發。圓通朗照,心知天上明月。
歸仁由克己,
學道在存心。
女兒裝束學男兒,
變格文章奪目奇。
可是酒闌人靜后,
衾裯始得辨雄雌。
偪仄復偪仄,大地不容膝。烏飛翼折高踰尺,岡上梧桐化作棘,薜荔晝呼何時息。
故園佳客至,連袂采山蔬。春屐紅新濕,白云寒可儲。
當涂遇童子,信口問茶壚。指道深幽里,雨濃煙未疏。
美哉明后,
俊哲惟嶷。
陶廣乾坤,
周孔是則。
文武播暢,
威振遐域。
譬春之陽,
如冬之日。
耕者讓畔,
百姓豐溢。
惟我胡父,
恩惠難置。
雪后園林影若何,乾坤充塞總元和。
形模做出有如此,心性得來原甚么。
五嶺于人增眼力,八窗是我老寒窩。
主人不覺清貧苦,只有便宜風月多。
長風吹去棹,
萬里客星孤。
何物為君贈,
桐江畫作圖。
高閣凝云閉,
虛窗帶雪開。
鳥寒空辯鷺,
樹暝總疑梅。
遣興惟詩句,
銜情秪酒杯。
遙知函丈下,
已遣二生回。
赤手立生涯,
都盧一個蝦。
不從江里得,
樹上摝將來。
作繭悲絲,鐫懷聘月,意多言外。情非夢殢,咽斷寒蟬聲里。伴清宵、風凄露重,馀音已攪銀河碎。自海綃去后,詞壇冷落,空想高致。
還是。飄零意,縱豆蔻青樓,迷離煙水,京華憔悴。算幾輩、又成新鬼。更何堪、落日玄猿,哀箏彈出滄桑淚。莫重吟、草長江南,愁根生亂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