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靈鷲
靈鷲名山萬古名,幾回無事繞廊行。
殿前流水晴尤急,塔上春云晚自生。
鶴傍經床聽梵語,鳥窺齋缽候鐘聲。
我來借得蒲團坐,歸去閑眠夢亦清。
靈鷲名山萬古名,幾回無事繞廊行。
殿前流水晴尤急,塔上春云晚自生。
鶴傍經床聽梵語,鳥窺齋缽候鐘聲。
我來借得蒲團坐,歸去閑眠夢亦清。
靈鷲山這座名山從古至今聞名遐邇,我好幾次閑來無事就繞著走廊漫步。殿前的流水即使在晴天也湍急奔流,塔上的春云傍晚時分自然生成。仙鶴在經床旁聆聽著梵語,鳥兒窺視著齋缽等候著鐘聲。我來這兒借了個蒲團坐下,回去后安閑入睡連夢都是清幽的。
靈鷲:山名,此處的靈鷲山是一座有名的佛教圣地。
廊:寺廟的走廊。
梵語:指佛教的經文語言。
齋缽:僧人化緣用的缽。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靈鷲山寺廟時,被寺廟的寧靜氛圍和清幽環境所感染,從而創作了此詩。當時社會可能佛教較為盛行,寺廟是人們尋求心靈寧靜的場所。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靈鷲山寺廟的寧靜之美,突出了寺廟遠離塵世的特點。其特點在于生動的景物描寫和閑適的意境營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寺廟文化和自然寧靜的追求。
不聽孫蕡作粵聲,
抗風軒外草叢生。
李、黃、王、趙風流盡,
一水環流繞越城。
拚是擲窮邊,心休莫問天。
小窗容晝景,薄粥喜朝煙。
汲古終無罪,買山不用錢。
倦來拳作枕,身在古皇前。
內禪才成便乞身,
營營眾口尚成城。
后來進退交相累,
何似當初微罪行。
獄吏傳招下,文羅亦大深。
青蠅聞點璧,黃口果銷金。
欲效燕人哭,應悲楚澤吟。
神靈存九廟,堪獻小臣心。
深則厲,淺則揭。
七十二汀,無風浪起。
仙家會何年,
空馀題劖跡。
留待劫灰時,
問此一片石。
小爐矮凳坐成圍,
一壑松風拂素衣。
客里頗知佳節近,
峰頭把酒酹清輝。
千古高情,愛王氏堂槐,陶公門柳。
說甚補天扶日,祇憑赤手,廿載龍顏左右。
嗟綠鬢、而今白首。
喜年華、花甲才周,正是還山時候。
勛名何有。
看世間、幾個詩人,也堪不朽。
留取精神,做太平迂叟。
春酒年年為壽。
旋采摘、野肴山蔌。
更浩歌、一曲滄浪,長輿溪翁為偶。
佳人名小品,絕世已無儔。
橫波翻寫淚,綠黛自生愁。
舞袖傾東海,纖腰惑九州。
傳歌如有訴,馀轉雜箜篌。
匝地彤云玉屑霏,園林無處不芳菲。
逋仙興在梅花老,謝女才高柳絮飛。
山市冷迷樵子徑,江村寒壓釣翁磯。
卻思去歲文園醉,半夜醒來尚著衣。
叔寶才能越眾強。裝成喬客費平章。
東朝自戀風流寵,僧正巍然號法王。
倍集克,重三雙。昏姻宣布亦平常。
須知群眾威能大,十點今朝捉帽黃。
魚鳥留連漸識君,
何當長伴博山云。
吟窗我欲焚香拜,
萬朵丹霞燦夕曛。
年年除莫即相呼,夜語如君不可無。為報歲寒同社客,今年不要作柴爐。
有時街上斷行人,猶見敲門訪子云。一種傷心向誰語,夜闌燈火只思君。
百里蟠天城,天河下縈互。
群龍沕淵潛,眾蛟輕使負。
源通昆崙丘,影接扶桑樹。
日暮聞棹歌,武夷是何處。
早早梳頭趕路程,趕程不到宿韓京。
相逢婦子無見識,推我書生出外亭。
世上無人擔屋賣,從來男不帶家行。
汝夫亦是江湖客,也在山中歇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