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僧道二門論難
玄門清凈等空門,虔奉天尊與世尊。
金口說經十二部,玉皇留教五千言。
鼇頭宮殿波瀾闊,鷲嶺香花夢相存。
莫向人間爭勝負,須知三教本同源。
(《鑒誡錄》六《旌論衡》)
玄門清凈等空門,虔奉天尊與世尊。
金口說經十二部,玉皇留教五千言。
鼇頭宮殿波瀾闊,鷲嶺香花夢相存。
莫向人間爭勝負,須知三教本同源。
(《鑒誡錄》六《旌論衡》)
道教的清凈和佛教的空明是一樣的,人們虔誠地供奉著道教的天尊和佛教的世尊。佛教釋迦牟尼講經說法有十二部經,道教玉皇所傳留的教義有五千言《道德經》。道教的宮殿如鼇頭般立于波瀾壯闊之處,佛教的鷲嶺仿佛在香花夢境中留存。不要在人間爭論道教和佛教誰更勝一籌,要知道儒、釋、道三教本來就同出一源。
玄門:指道教。
空門:指佛教。
天尊:道教對所奉天神中最高貴者的尊稱。
世尊:佛教對釋迦牟尼的尊稱。
金口說經十二部:佛教經典分為十二類,稱十二部經。
玉皇留教五千言:指道教經典《道德經》,約五千字。
鼇頭宮殿:指道教的宮殿。
鷲嶺:即靈鷲山,是佛教圣地。
三教:指儒、釋、道三教。
在古代,佛道兩教常存在教義、地位等方面的爭論。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佛道論爭較為頻繁,詩人看到兩教相爭的情況,有感而發,希望通過此詩倡導兩教和平共處,認識到三教同源的本質。
這首詩主旨是倡導佛道兩教和諧共處,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語言表達深刻宗教理念。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宗教論爭的社會現象,體現了古人對宗教融合的思考。
共慶連朝好雨頻,昊天臨下顯諸仁。普施原野三農慰,一灑長空萬象新。豐歲坐占八表盛,放勛出自九重勤。從今喜得含生類,沐我皇王蕩蕩春。
雨過幽中生意頻,乾坤萬古此純仁。彌天云掩千峰暗,著地神施一樣新。出險走防歧路滑,歸田耕野老農勤。滌腸莫謂吾無樂,自有家山石凍春。
大地山河一卷經
拈來題目甚分明
山花野草皆談說
蠢動含靈側耳聽
喜君常誦介庵詩,此老流風百世知。摸索期思長短句,象山如在更沙隨。
漸老方知欠往還,等閒蕭寺得同盤。呂曾舊事今如夢,且上南山橫碧看。
論史存微尚,臨池愛獨居。
香多黏藥裹,聲疾過帷車。
心事江湖遠,詩篇戰伐余。
卻憐河上叟,鞅掌久無書。
湘山越嶺縱懷歸
可廢當年靡鹽詩
府主甚賢賓得士
豈憂磨磷涅能緇
拈起花來,
尾巴已露。
迦葉破顏,
人天罔措。
三山海上開,萬木霜中悴。化城亙古長如春,寶樹千章郁寒翠。
寒翠當軒曙氣新,蒲團竹幾無纖塵。日迎雪竹影在地,風送雨花香襲人。
玄峰上人抱高節,見性明心坐超忽。幾結三生石上緣,十年獨飯山中蕨。
霹靂巖前舊徑深,霜天朗月掛珠林。窗前臥虎依禪寂,缽里降龍聽梵音。
東房兀坐山中靜,西竺傍通塵外境。九陌春塵禮磬聲,半空海色搖幡影。
天香滿室定初回,遙指江南雪放梅。鴉浴石池延拄錫,鶴歸瀛海影浮杯。
野夫曾共西樓宿,竹外素煙茶已熟。清風兩翼共談禪,愿作雙松在深谷。
室虛即生白,
惟道在集虛。
詩書掃塵跡,
仁義外蘧廬。
形忘心亦忘,
萬物同一如。
盜賊生東海,璣衡指北躔。巢禽初去越,胡馬不歸燕。濰汭僑居久,山村假舍便。慈萱欣日永,小草得春妍。布乏公孫被,床無子敬氈。圍爐分宿火,和藥典華鈿。
屢見塵中釜,頻經突少煙。窗寒宵擘絮,鐙灺夜陳篇。羊蔡鄰居久,殷韓共地偏。水清魚潑潑,風暖蝶娟娟。秋圃花如錦,春塘柳似綿。弟兄歡刻燭,甥舅樂分箋。
得意真如許,窮愁半釋焉。不為毛義檄,肯著祖生鞭。兒賦《渭陽》什,予慚屈姊賢。
征篷汴水外,客路大河前。梁燕辭何易,藩羝兆已先。一從云出岫,屢冀水歸泉。大耋占離昃,喬林望景延。漣如空泣血,嗟若漫呼天。宛洛遲歸鞅,青齊遍控弦。
一棺分舊冢,抔土寄新阡。駭獸知先步,驚禽敢后騫。圍城孤似斗,假舍小如船。鼓角晨風里,旌旗落照邊。將軍諸道合,節度九營連。壁壘防應固,兇徒惡未悛。鼎真魚莫脫,堤竟蟻能穿。似說擒張步,還聞遁李全。澤鴻哀未息,轍鮒涸堪憐。舊業思馀燼,新居嘆坐捐。至今猶寇盜,回首憶傾顛。
飯少東方來,居無許子廛。兔真嫌窟少,鳩拙怨巢遷。窄屋能容膝,荒垣僅及肩。霜黃垂戶草,苔綠上階錢。迅景催窮節,愁心畏暮年。東來書渺渺,西望意悁悁。異地留王粲,何人引服虔。近聞烽火息,望爾賦歸旋。
帝里鐘佳氣,醫閭望郁蔥。祁連青隱接,長白脈遙通。九邑分支細,三江引派瀜。秀來峰崱屴,翠倚麓隆崇。
采玉瑯玕異,芟茆芝朮芃。長松凌朔雪,飛瀑截秋虹。竄逸巖邊鼬,孳生草際鴻。白云群竅濕,青靄四山籠。
封錫昭文獻,崢嶸大武功。祀承千祀上,名振八垓中。爵以王靡替,尊因鎮建雄。位應儔岳瀆,道不讓崆峒。
海立朝翻旭,沙驚夜度風。靈旗煙淡蕩,天馬電迷蒙。散雨田膏沃,吹晴物阜融。保疆環薊北,守土福遼東。
被澤民知感,酬庸薦合豐。時當逢圣節,報必首神聰。鳳藻揮彤管,龍章出紫宮。關河傳俎豆,臺殿敞玲瓏。
額署金璀璨,碑標玉琢礱。戀宸霄漢近,拜筆古今空。鑄鐵堅堪并,鋟冰潤豈同。伊余甘委棄,幸老備胥工。
摩跡虛慚術,披誠實抱衷。乾坤歸位育,堯舜大涵洪。地肺輪居握,天心運在躬。平成倡力學,熙皞不忘戎。
百辟歡鳴豫,三多祝效嵩。名山如不朽,萬壽自無窮。
可憐千片玉,竟作一堆塵。住世燈前影,居官浪里身。從來善飲啖,頗亦健精神。曾不得四十,傷哉如此人。
不分成遷客,那堪掩夜臺。人應銷朽骨,鬼亦溺寒灰。海闊羈魂度,天昏怪雨來。高堂懸愛子,早晚若為哀。
多少人間死,于君特愴神。玄言從此盡,白日奈何春。禮法讎狂士,乾坤侮俊人。再來如有意,莫見宰官身。
要使生者毒,
休譏枯骨讎。
看他郭太論,
比似伍員優。
春意于今透幾分。相看猶喜得閑身。賞心花事騰騰里,滿眼風光日日新。
詩思澀,酒杯勤。少年龍馬是精神。字書到底無難字,才覺拿翁最可人。
南天一雁飛無跡。美人斜背欄桿立。眉黛為君攢。暗將珠淚彈。
佳期今是否。又綠樓頭柳。待月撥銀箏。誰人知我情。
輕裘綬帶出邊城,
萬里平沙按轡行。
胡騎千里齊下馬,
爭看漢使是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