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昔日田真“分”,(“分”,據伯三五五八卷補。)
庭荊當即衰。
平章卻不異,
其樹復還滋。(“復”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重”。)
昔日田真“分”,(“分”,據伯三五五八卷補。)
庭荊當即衰。
平章卻不異,
其樹復還滋。(“復”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重”。)
從前田真三兄弟要分家,庭院里的紫荊樹馬上就枯萎了。后來他們商議決定不再分家,那棵樹又重新繁茂起來。
田真:傳說中與兄弟分財,欲砍庭前紫荊樹,樹即枯死,兄弟感悟,不再分家,樹又復活。
平章:商議、商量。
滋:生長、繁茂。
此詩可能創作于一個重視家族觀念、倡導家庭和睦的社會環境中,詩人通過田真兄弟分財使紫荊樹枯萎又復活的典故,來勸誡人們珍惜家庭、維護家族的團結。
這首詩主旨明確,通過講述田真兄弟與紫荊樹的故事,強調家庭團結的重要性。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深刻道理,具有一定的勸誡意義。
吾友陳師道,抱獨門掃軌。
晁張作薦書,射雉用一矢。
吾聞舉逸民,故得天下喜。
兩公陣堂堂,此士可摩壘。
寒食相披拂,方時欲適然。
君應尋故約,我亦赴新阡。
但怪沈來雁,那知已逝川。
風流有千里,未愧昔人賢。
赤手能搏虎,青氈不與偷。
真知外物重,未放此緣休。
平地見山岳,排空回斗牛。
何須待塵劫,才許證前秋。
別子又春杪,幽懷誰與讙。
返復事遠途,繚繞如理綿。
家山雖入眼,尚疑隔晨煙。
破悶得子詩,鳴雞還到船。
追隨日苦短,容易悲長年。
猶能共一轍,植足臨天旋。
下澤政有味,萬戶自我捐。
唯有不舍心,常如俯奔川。
才堪斗量君獨釜,年少登瀛脫塵土。
重闈幾日鎖清秋,酬唱新篇亂如雨。
讀書相逢十載前,君家酥酪和腐乳。
分題吟思入風云,得意還忘嘔心苦。
晚將衰颯奉英游,漫記雪窗邀夜語。
平生意氣杯酒間,我醉狂歌君起舞。
即今頭白老青衫,但期教子應門戶。
燕頷從君骨相殊,看君鼎食羅五俎。
無功衛鶴偶乘軒,虐暑從誰解倒懸。
頓覺御風凌絕境,似逢調瑟認華年。
回光已幸參東壁,裂地何須得酒泉。
自惜抑揚非瓦礫,倦途終愧失陶甄。
舊時劉子政,憔悴鄴王城。
把筆已頭白,見書猶眼明。
平原秋樹色,沙麓暮鐘聲。
歸雁南飛盡,無因寄此情。
斂袂出明光,琵琶道路長。
初聞胡騎語,未解漢宮妝。
薄命隨塵土,元功屬廟堂。
蛾眉如有用,慚媿羽林郎。
酌君白玉杯,送君正黃梅。
長安風沙瞇人眼,君行暫詣黃金臺。
劇辛已老樂毅去,荊棘平地多龍媒。
九重深沉四海遠,快便誰許參云雷。
黃金臺高不易上,并州雄節幾塵埃。
當時勛業皎白日,余風表表皆雄才。
龍睛豕腹實異相,肝膈上下羅瓊瑰。
丹青萬物大門婿,妙論爾汝無嫌猜。
同時舒卷一門盛,將見烈火生寒灰。
十年早飛不足嘆,青云自此亨途開。
我暫追隨極天末,有酒取醉長追陪。
離亭雨足綠蔽眼,健帆危掛寒風催。
黃金臺不知幾千尺,勸君窣衣直上首莫回。
時和歲豐亦足被君賜,還須遠過青山隈。
懶散江湖客,秋深念滌場。
端宜返田里,安敢論文章。
山塢橙應熟,霜籬菊正香。
行歸招隠客,鼓腹詠時康。
熊掌如何得豹胎,棄常嗜異信難材。
端能不學邯鄲步,正可同嘗沆瀣杯。
有意良圖休我老,他年吉卜佇君枚。
云間日下容相契,且置燃萁特地催。
得皮得髓漫多門,實際圓融理自存。
諭意當時才一笑,還卿千日見三孫。
維持佛法元無事,建立家山盡有文。
占斷乾坤今鼎足,會多哮吼慰傳聞。
宦路相逢一笑休,共知身世兩虛舟。
楚材有用誰青眼,趙將無功枉白頭。
會見姓名通北闕,何妨風韻冠南州。
求田接武如鳧鹥,只欠元龍百尺樓。
春生復秋落,物物猶帝力。哀哉劬勞恩,甘藟至誠實。
棘心詠詩人,常恐一旦失。何乃不我報,皎皎如白日。
痛哉胡為生,每念氣填臆。仰君猶長庚,華發萃眾德。
歲時捧金樽,門戶幾萬石。常云我有子,未易先尺璧。
伯仁非碌碌,到此輒自惑。庶幾德有相,睥睨莫我逼。
頗聞君有言,既跌不見謫。李杜茍齊名,死且不足惜。
孰不斯言愧,謂君壽無極。豈知屬纊書,何為在吾側。
堂堂古益友,千載同此室。撼鐸倘能參,我淚不虛滴。
齊眉去,朝天回。一聲號,千聲催。
土勻才布一摶許,試錐只恐錐鋒摧。
萬仞連云絕川路,胡騎回還不敢覷。
但云本是漢家地,如此攜家渡河去。
渡河去,莫回頭。漢家人人要首級,渭州門外簽爾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