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八浩然歸襄陽二首 二
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疎。
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
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疎。
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
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我閉門不想外出,長久以來與世俗人情疏遠。我把這當作長久之計,勸你回到舊日的家園。在田舍中醉酒放歌,笑著誦讀古人的書籍。這真是愜意的一生之事,不必徒勞地去獻《子虛賦》求官。
杜門:閉門。
疎:同“疏”,疏遠。
長策:長久之計。
舊廬:舊日的家園。
子虛:指司馬相如的《子虛賦》,這里借指為求功名而寫的文章。
此詩創(chuàng)作背景可能是當時社會存在追名逐利之風,詩人對這種現(xiàn)象有所不滿。詩人與孟浩然交好,看到孟浩然在仕途上奔波,便勸其回歸田園。創(chuàng)作時間大概是兩人交往期間,地點可能在詩人與孟浩然相聚之處。
這首詩主旨是勸友人回歸田園,遠離世俗功名。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xiàn)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推崇和對友人的關懷。
常時托生死
易簀不相聞
舉世誰知己
偏余獨負君
妻亡誰定謚
友在拾遺文
冥漠何繇薦
瓣香徒自焚
如來結(jié)制日,諸緣俱頓息。
九十日長期,衲僧口掛壁。
咄,正是黑牛臥死水。
景祐初余唱第歸,
入門逢爾正兒嬉。
如何二十二年后,
繼得蟾宮桂一枝。
梅葉上紅爭欲落,南枝何處索春光。姮娥前夕開明鏡,莫有佳人試早妝。
元魂不死空明外,秋水秋云總似花。直待江春問消息,癡拈襪線覓袈裟。
停觴待月似蒸砂,一瓠先生病吃茶。認得六橋鰥處士,湖光封雪覓梅花。
當時幸免賜官湖,敗葉聊遮冷鷓鴣。有土種梅三百樹,焚香無地避催租。
萬花爭盡壘東西,雪骨霜魂分不齊。金粟迎寒開月浦,絪缊香霧一雙迷。
黃梅瓤熟無多日,玉露催秋月屢弦。但使看花留老眼,不愁春色惱人偏。
白頭綵筆寫氤氳,香靄描來雪幾分。猶恐相逢不相識,擬添殘月與輕云。
斷嶺知誰舊種來,藤蘿無限妒花開。蓬蒿初剪清魂洗,舊尉三生也姓梅。
漸老看花似隔煙,詩情欲懶上灘船。緋桃紅藥輸年少,把雪吟霜卻少年。
彭城才子太憐梅,一舸輕移郢樹開。紅粉噴香薰小閣,凍蜂迢遞許重來。
云無心出岫。游戲間、聲名掀揭宇宙。紅塵事看透。任高官惟有,鶴隨詩瘦。溪山如繡。小軒亭、篘新話舊。想時時,夢到家林,但未有歸時候。
知否。分明世界,多少經(jīng)綸,莫輕回首。平生抱負。金鑾殿,有新奏。便相扶君相,從頭做去,他又誰能出手。看明年、此日傳宣,賜酴醾酒。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歸去來兮。嘆折腰為米,棄家因酒,往之不諫,來者堪追。形役奚悲,途迷未遠,今是還知悟昨非。舟輕揚,問征夫前路,晨色熹微。
歡迎童稚嘻嘻。羨出岫云閑鳥倦飛。有南窗寄傲,東皋舒嘯,西疇春事,植杖耘耔。矯首遐觀,壺觴自酌,尋壑臨流聊賦詩。琴書外,且樂天知命,復用何疑。
哽咽猶聞夢里言。惺忪曉枕見啼痕。分明侍著慈顏好,片晌鳴鴉夢未溫。
秋影淡,夕燈寒。苦心一例到熊丸。身前鐘愛偏難割,兒女生成只負恩。
桃李河陽路,嘆玉人、去時秋暮。記惠風華月,春深處。最苦是,離亭雨。
聞道玉京朱戶,掃公車、半留臺座。待向誰告訴。暫借作、海隅主。
被雪一枝好,
令人雙眼明。
未須貪結(jié)子,
對汝不勝清。
有鳥有鳥群雀兒,中庭啄粟籬上飛。
秋鷹欺小嫌不食,鳳皇容眾從爾隨。
大鵬忽起遮白日,馀風簸蕩山岳移。
翩翾百萬徒驚噪,扶搖勢遠何由知。
古來妄說銜花報,縱解銜花何所為。
可惜官倉無限粟,伯夷餓死黃口肥。
鸚鵡前頭急自呼。不知隱語道來無。半時耽閣繡功夫。
引鏡薄添霞一角,背人笑顫翠雙趺。須防膽怯要犀株。
寒城迷夕眺,
奔云帶梁越。
昔人湖海蹤,
已隨年代沒。
萋萋涇渭春,
王孫草仍發(fā)。
藝花本無多,過眼那復遺。陰陰一園綠,佳處乃在茲。悠然東窗下,顧與枕簟宜。風輕竹解籜,雨足果壓枝。
珍禽下上鳴,迨及清潤時。豈惟侑我觴,亦以起我詩。白練一團雪,來與紅練俱。魚虎飛照水,意若愛翠裾。
白傅楊枝,樊川綠葉,當時猶未成陰。東風晼晚,芳夢杳難尋。回首讀書亭榭,徒惆悵、花落春深。閑情賦、十年拋卻,緘恨到如今。
畫圖還省識,娉婷左右,兩兩同心。算蓬山小劫,也歷升沉。試問重逢何處,拈紅豆,空盼青禽。須珍重,香溫茶熟,莫漫理瑤琴。
洞陽本是純陽侶,慣向洞庭弄煙渚。藥洲穗圃時來過,塊然薜荔叢間處。胸中在昔富明經(jīng),眼底英才沐時雨。贏得康民濟世方,授與庭趨肇光緒。
玉皇眷寵來自天,鳳詔龍章旌汝賢。黃堂遠寄南山頌,紫府今開北海筵。麟凰之脯蟠桃鮮,佩環(huán)趨蹌并島仙。雅歌投壺洽貞素,肯煩舞袖薦嬋娟。
慚予躡履香山后,乍聽鈞天樂始奏。清商一曲薄太清,疊轉(zhuǎn)薰風民物阜。仰視榴花燃,俯挹芝蘭臭,美景芳晨婉相湊。主人樂意欣陶陶,嘉賓式燕何妨又。
酒酣試問今何時,沖年天子神堯資。八埏九土皆恬熙,眾星環(huán)繞紫垣微,炯炯南極當南離。丈人孫子常相依,誰云七十稱古稀。
遠拉篯鏗子,近與安期期。蒲澗菖蒲至今在,洞陽考卜共逶迤。千秋萬秋究遺易,觀無始而寤皇羲。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