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享太廟樂章 凱安三首 二
禮匝三獻,樂徧九成。
降循軒陛,仰欷皇情。
福與仁合,德因孝明。
百年神畏,四海風行。
禮匝三獻,樂徧九成。
降循軒陛,仰欷皇情。
福與仁合,德因孝明。
百年神畏,四海風行。
禮儀完成了三次獻祭,音樂演奏完了九章。(祭祀者)沿著臺階走下,抬頭感慨皇家的深情。福運與仁愛相合,品德因孝道而顯明。百年間讓神靈敬畏,四海之內教化風行。
匝:周遍,完成。三獻:祭祀時獻酒三次的禮儀。
徧:同“遍”。九成:樂曲一終為一成,九成即九章。
軒陛:殿堂前的臺階。
欷:嘆息,感慨。
畏:敬畏。
此詩為唐朝祭祀太廟時所用樂章。太廟祭祀是古代皇家重要的祭祀活動,體現對祖先的尊崇和對國家命運的祈福。在唐朝,這類祭祀活動有嚴格的禮儀規范,此詩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用于祭祀儀式中演奏,以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對國家繁榮的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皇家的仁德與孝道,強調祭祀活動的重要意義。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風格肅穆。在文學史上,它是研究唐代祭祀文化和宮廷樂章的重要資料。
司農好客精車乘。都官學佛陳杯茗。閒煞五羊君。倚欄看白云。
相看憐矍鑠。絮語情如昨。朋舊漸彫疏。簇新三笑圖。
去彼蜣螂穢,超居風露清。
蛻囊半未脫,健臂已前撐。
潛蛟起泥滓,厲璞登瓊英。
大小分已定,變化同其情。
凄涼客路趁長川,
荷葉無衣柳不綿。
日暮正愁無宿處,
亂鴉飛下有人煙。
鸂鶒,鸂鶒,水花蕭疏并花立。
夜倚巖花眠野香,平穩溪山總如律。
春水溫,秋水寒,攲岸側島陰欒欒。
嗚呼此友兮常相安,虛舟橫渡人搴簾。
故人過我竹間廬,
襟抱重開十載馀。
親老共榮毛義檄,
官清仍載鄴侯書。
瀟湘景好何妨遠,
鄒魯風回定不虛。
去矣一氈堪臥起,
等閒塵土莫驅車。
一落粗官伍噲曹
清流甘分絕英髦
建牙恩有丘山重
捍塞功無尺寸高
許國壯心輕蹈死
殄戎豪氣入橫刀
只期名遂扁舟去
掉臂江湖擲錦袍
登高風物郁蒼蒼,
何處寒花發戰場。
吳蜀健兒猶裹甲,
漢江游女自褰裳。
中洲鸚鵡萋芳草,
隔岸樓臺受夕陽。
滿眼昆明消一醉,
烽煙真不上漁航。
四方冠蓋客京畿,
多少年光入鬢絲。
笑語山僧還揭諦,
可勝斯道落吾伊。
緝熙許我過無定,
萬丈飛云一武夷。
千里相思頻作夢,
嚴州誰問到官遲。
披風兮崇丘,
玩月兮方舟。
一身不羈兮太平時節,
八纮無礙兮清白誰儔。
曾聞佛國有蓮臺
人向花心結圣胎
莫訝紅香浮小艓
前身原在蕊中來
披沙麗水詎堪尋,
湖峽猶然號赤金。
盡日輪蹄走戈壁,
幾家煙火傍嵚崟。
荒原夏月無青草,
獨樹殘陽有怪禽。
忽聽譙樓吹觱栗,
旅懷棖觸倍難禁。
夜雨曉方止,朝云猶作陰。山馀一寸碧,溪長半篙深。臥泛白鷗渚,行穿黃葉林。老農能共語,真率會人心。
年耄身猶健,秋高疾已平。鄰翁思問訊,蔬圃要巡行。竹杖輕無跡,芒鞋捷有聲。相逢無別語,努力事冬耕。
張泰今安在
荒基尚可尋
當時頌功石
化作搗衣砧
去留雖有異,
失路與君同。
何如拔心草,
還逐斷根蓬。
滸西渺何極,乃在南山陲。
太白交參互,雍原相蔽虧。
徽春發膏潤,庶品含榮熙。
靈光凝遐矚,灝景暢玄思。
念子薄時好,懷芬與世遺。
金閨謝時彥,丹壑斂英姿。
大道本昭曠,上圣或居夷。
蹇予重行役,眷彼寫襟期。
臨觴詎能巳,為情良在斯。
淹淹日復夕,去去從此辭。
一別起萬想,孤悰悵中逵。
愿言抗高軌,為國揚令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