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西居三首
受得山野性,住城多事違。青山在宅南,回首東西稀。
淺淺一井泉,數家同汲之。獨我惡水濁,鑿井庭之陲。自鑿還自飲,亦為眾所非。吁嗟世間事,潔身誠難為。
日出窮巷喜,溫然勝重衣。重衣豈不暖,所暖人不齊。
兀兀復行行,不離階與墀。丈夫非馬蹄,安得知路岐。
窮賤餐茹薄,興與養性宜。乃知長生術,豪貴難得之。
受得山野性,住城多事違。青山在宅南,回首東西稀。
淺淺一井泉,數家同汲之。獨我惡水濁,鑿井庭之陲。自鑿還自飲,亦為眾所非。吁嗟世間事,潔身誠難為。
日出窮巷喜,溫然勝重衣。重衣豈不暖,所暖人不齊。
兀兀復行行,不離階與墀。丈夫非馬蹄,安得知路岐。
窮賤餐茹薄,興與養性宜。乃知長生術,豪貴難得之。
我習慣了山野的性情,住在城里很多事都與心意相違。青山在住宅的南面,回頭看東西都很稀少。有一口淺淺的井泉,幾家共同來汲取。只有我討厭水渾濁,就在庭院的角落鑿井。自己鑿井自己飲用,也被眾人非議。可嘆這世間的事,想要潔身自好實在太難。太陽出來窮巷里很歡喜,那溫暖勝過厚厚的衣服。厚衣服難道不暖和,只是溫暖的人不同。我呆呆地又走走,不離開臺階和地面。大丈夫不是馬蹄,怎么能知曉路途的崎嶇。窮困貧賤飲食簡單,興致卻與養性相宜。這才知道長生的方法,豪貴之人難以得到。
山野性:在山野養成的性情。
事違:與心意相違。
陲:角落。
非:非議。
兀兀:呆呆的樣子。
墀:臺階上面的空地。
餐茹薄:飲食簡單。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城市生活中,面對世俗的繁雜,他保持著自己在山野養成的性情,不適應城市的一些現象,從而創作此詩來抒發內心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堅守自我、潔身自好的品質,突出特點是質樸的語言蘊含深刻哲理。它反映了詩人不慕富貴、注重精神修養的價值觀,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獨特的人生態度和創作風格。
天籟本來鳴氣序
指頭應解撥心源
弦聲未數鐘期遇
要得春和理性元
官滿無南物,
飄然匹馬還。
惟應詩卷里,
偷畫桂州山。
不饑不寒萬事足,
有山有水一生閑。
朱門莫管渠癡絕,
自愛茅茨三兩間。
愧說香分貢樹來,
鑾坡應詔待量才。
如何一例栽花手,
譜訂群芳別占魁。
斗室堪容膝,翛然借一枝。
安居聊避俗,閉戶好吟詩。
荊布頻年慣,蘆簾此日宜。
靜中延弱體,江上動遙思。
薄宦愁誰諒,窮途恨獨知。
危疆需保障,冷署重棲遲。
遠道鄉心切,深閨別淚垂。
離情無寄處,歸夢有醒時。
歲暮憂懷抱,風霜入鬢絲。
小園春色近,花發是歸期。
老樹樓鴉子又孫
青青松柏半為薪
眼中酒化杯中淚
拜手今承主祭人
翡翠屏開繡幄紅,謝娥無力曉妝慵,錦帷鴛被宿香濃。
微雨小庭春寂寞,燕飛鶯語隔簾櫳,杏花凝恨倚東風。
花萼樓前白玉枝,暗香長與月相隨。草堂人去逋仙老,春興無端卻屬誰。
幽徑無塵碧蘚迷,桐君隨我踏香泥。梅花落盡南飛鶴,彈到無聲月正西。
蕭灘遠客扣田廬,
貽我讀書樓上書。
千里故情元共月,
錯云多病故人疏。
我愛西湖湖上路。萬頃滄波,河漢連天注。一片寒光明白鷺。依稀似我登臨處。
報答溪山須好語。痛飲高歌,何必騎鯨去。環舍清陰消幾畝。無人肯辦歸來趣。
德惟馨香,
升聞八方。
粵神之從,
燦然有光。
驂飛乘蒼,
啾啾蹌蹌。
消搖從容,
顧予不忘。
五月西湖上,荷花開正濃。花開能幾日,又見摘蓮蓬。
我愛梧桐樹,枝濃露不晞。秋聲一夜至,葉葉逐風飛。
紫竹庵空剩碧漪,
游人還說放生池。
空明一片湖心水,
枯柳殘荷太守碑。
溪上迷秦洞,天邊竊漢兒。
無言誰得似,慚謝論功時。
丹臉橫墻出,紅妝拂地垂。
春風多少意,盡入曲江枝。
盛夏丹葩艷,高秋玉粒滋。
殷勤尚含祝,惟許魏收知。
著雨靚濃妝,含風散清馥。
舞蝶謾翻翻,花神睡未足。
翠葉捲輕煙,素葩亂寒雪。
江頭杜甫吟,相看斗幽絕。
國色原無匹,天香況出群。
洛陽春一種,猶值五千文。
南山射猛虎
北海斬長蛟
生平一雙手
出門隨所遭
男兒丁亂離
安忍坐蓬蒿
可憐太平人
低頭弄錢刀
草木同腐朽
烏知賢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