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三首 三
渚遠江清碧簟紋,小桃花繞薛濤墳。
朱橋直指金門路,粉堞高連玉壘云。
窗下[斵]琴翹鳳足,波中濯錦散鷗群。
子規夜夜啼巴樹,不并吳鄉楚國聞。
渚遠江清碧簟紋,小桃花繞薛濤墳。
朱橋直指金門路,粉堞高連玉壘云。
窗下[斵]琴翹鳳足,波中濯錦散鷗群。
子規夜夜啼巴樹,不并吳鄉楚國聞。
江中小洲遙遠,江水清澈,泛起像碧綠竹席紋理般的波紋,小桃花環繞著薛濤的墳墓。朱紅的橋一直指向通往金門的路,粉白的城堞高聳與玉壘山上的云相連。窗下有人砍削琴材,琴足形如鳳足般翹起,水波中有人漂洗錦緞,驚散了鷗鳥群。子規鳥夜夜在巴地的樹上啼叫,這聲音在吳鄉和楚國是聽不到的。
渚:江中小洲。簟紋:竹席的紋理。
薛濤墳:唐代女詩人薛濤葬于此。
朱橋:紅色的橋。金門:指朝廷。
粉堞:白色的城堞。玉壘:山名。
斵(zhuó):砍削。
濯錦:漂洗錦緞。
子規:杜鵑鳥。巴樹:巴地的樹。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身處蜀中,蜀中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獨特,詩人在此游覽或生活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蜀中獨特的風光和人文景觀,展現了當地的地域特色。詩中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寫,又有歷史文化的融入,體現了詩人較高的藝術表現力,在展現蜀中風貌的詩作中有一定的價值。
樹逐飆輪,苔侵雨笠,望里疏林輕霧。片石三生,孤云一握,悽懷懶共僧語。似賀老升仙后,稽山自來去。向誰訴。舞回風、巧翻妝額,愁荏苒、佳約翠禽輕誤。芳訊斷江南,怕一枝、縈恨終古。嶺雪凄清,盡參橫、宵漏未曙。甚紅英數點,恨鎖江城歸路。
逶迤溪南路,窈窕招仙谷。空堂兩道人,殘棋映深竹。一葉響疏籬,雙鴉啼高屋。出門隨歸人,遠燒在山麓。
金馬聊代耕,淺郎亦為官。何必歌五噫,遭非如伯鸞。物生各自遂,蕭艾與芝蘭。詩人亦多事,屑屑計鶉貆。
衡茅負晴旭,有客至我門。共披會稽圖,山水盛繽紛。眾賢坐水次,飛觴汎沄沄。夷曠各有趣,高閒知右軍。幽情付后覽,陳跡感前欣。悠悠千載來,不異更旦昏。探穴問神禹,望海悲秦君。逝者皆如斯,死生固奚云。所以鼓瑟人,思從童冠群。春服沂新浴,歸歟聊永言。撫卷不知老,遐思在茲文。東南極積水,日暮多浮云。
世歷綿延四百秋,死蚿枯竹附諸侯。末年隆準生豐沛,誰道嬴秦是繼周。
青煙竹外煮金芽,更對山人酌紫霞。半醉東風催上馬,一身香雨濕宮花。
古來江漢最風流,何況分符得顯州。落日淮源香泛泛,含春沁水綠悠悠。兩岐定有豐年瑞,五褲行聞載路謳。大觀督郵誰見憶,蕭蕭華發對滄洲。
故山甌浦上,先隴白云邊。湖水涵春碧,松花落莫煙。盤餐寒食雨,簫鼓太平年。兩地相追憶,傷心一惘然。
酒客胸襟亦自賢,平生不斷醉因緣。望見青簾涎已活,誰能顧惜杖頭錢。
世代江山幾裂完,隨宜田宅且相安。經年計較團成片,兩子分開局已殘。
酒染凝脂密染香,一枝聊發次公狂。小樓準擬來仙馭,明日紅云繞樹芳。
丹穴九苞鳳,荊州一角麟。圣明久不作,舉世誰見珍。紛紛賀廈雀,乃復為嘉賓。嘉賓蓄爾輩,麟鳳何由馴。
石戶真高隱,云卿此后先。一家猶紫閣,萬恨已黃泉。禪岳無遺草,藏山有太玄。向來攜手地,悽絕子期弦。
喜詞仙未老,依前是,舊風神。想荒徑幽尋,輕藤獨倚,調逸腔新。煙云。幾番過眼,剩滄江、一臥寄閒身。散發扁舟弄晚,扶頭小閣留春。淞濱。吟望共朝昏。歌酒憶逡巡。問山川滿目,鳥心花淚,多少愁痕。殷勤。昔狂漫理,盡彌天、哀感付清尊。惆悵旗亭唱罷,可堪急管重陳。
林嶺甚可愛,溪源無盡時。山花已亂發,煙暖東風遲。因與采樵者,坐談樹陰移。日斜自歸緩,我興非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