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二首 一
南山低對紫云樓,翠影紅陰瑞氣浮。
一種是春長富貴,大都為水也風流。
爭攀柳帶千千手,間插花枝萬萬頭。
獨向江邊最惆悵,滿衣塵土避王侯。
南山低對紫云樓,翠影紅陰瑞氣浮。
一種是春長富貴,大都為水也風流。
爭攀柳帶千千手,間插花枝萬萬頭。
獨向江邊最惆悵,滿衣塵土避王侯。
終南山低低地對著紫云樓,翠綠的山影、嫣紅的花蔭,祥瑞之氣在四周浮動。同樣是春天,這里盡顯長久的富貴氣象,大概因為有流水環繞也增添了許多風流韻致。人們都爭著伸手去攀折柳樹枝條,隨意地插上萬千花枝。我獨自面對江邊,心中滿是惆悵,滿身塵土,只想避開那些王侯權貴。
南山:指終南山。
紫云樓:在曲江畔,是當時的著名建筑。
翠影紅陰:指翠綠的山影和嫣紅的花蔭。
瑞氣:祥瑞之氣。
一種:同樣。
大都:大概。
間插:隨意插。
這首詩創作于唐代,曲江是當時長安的游覽勝地,每到春日,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都會在此游玩宴樂。詩人面對曲江的繁華景象,結合自身的境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借曲江春日的繁華與自己的孤獨形成反差,突出內心的惆悵。其特點是景象描繪生動,情感表達深沉。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貌和文人的心境。
不愁官冷客無氈,
力欲回瀾障百川。
無己晚年工覓句,
元龍豪氣諱求田。
焚章徑解諸侯印,
買酒時分司業錢。
庭草池蓮總春意,
詩人只合住濂泉。
火云收盡見長空,
獨憑危欄遠望通。
幾日寂寥因醉酒,
一年容易又秋風。
鄰砧聲急傳深巷,
墻柳陰疏憶故叢。
最是落花如雨后,
不堪回首向城東。
樓上斜陽遇似飛
樓前秋景透人衣
橫碧煙嵐濃可掃
半紅霜木冷相依
桂林佳事我能言,四座停杯且勿喧。人物豪華真樂國,江山清絕勝中原。親嘗荔子薰風浦,靜對梅花小雪村。邊鎖無虞庭少訟,不妨仙釋問真源。
整整三朝玉筍班,幾年流落奉祠官。不令歸曳尚書履,亦合先登大將壇。從昔南荒除帥重,只今西顧倚公寬。長途不惜身為御,欲上龍門自作難。
放腳荒郊外,
欹斜憩夕陰。
漸看云影遠,
久坐草痕深。
紅樹多遮寺,
青山半出林。
與君今日好,
搔首共長吟。
來躅循未遍,去軨展方遒。
居家翻若客,兒去翁難留。
頃刻薔薇花,舒英送行舟。
杜鵑如惜別,一雨皆垂頭。
后閣待支楹,前園計開疇。
貽書慰老友,來月煎茶謀。
即事有增益,隨緣共綢繆。
吾生托性海,安往非虛舟。
驅車復西下,
渡口問雙塘。
空野余秋潦,
荒城半夕陽。
人煙團白屋,
客飯煮黃粱。
前路堪投宿,
村醪醉幾觴。
殺氣生龍劍,
威風動虎旗。
朝暉流影入云羅,盡熨風紋似鏡磨。一種清明和悅意,欲將坦蕩托微波。
碧浪千層天四圍,斜陽欲下尚依依。輕舟驚起潛魚夢,隊隊凌波作燕飛。
將軍下新令,克日將閱邊。
老兵補頹堠,粉飾何新鮮。
亦有買弓箭,亦有辦鞍韉。
安坐若弗出,廢弛不待言。
將軍來有日,既去來何年。
來如雷振耳,去如擔釋肩。
國家嚴武備,詔旨已屢宣。
歲費數千萬,糜餉何取焉?
治兵在平日,不在耳目前。
書生昧軍旅,私心亦懸懸。
兵戈世路感離憂,
江國誰憐遠客愁。
談笑便能投筆去,
功名寧負抱書游。
疏砧城郭家家月,
落葉籬門樹樹秋。
莫向淮陰吊韓信,
漢庭元不吝封侯。
十丈炎威十丈塵,
豪端猶見雪精神。
莫嫌拂袖多寒氣,
我是人間避熱人。
詩囊書篋出吳中,便是東籬采菊翁。華表柱頭相語鶴,秣陵江上獨歸鴻。高情有契山頭月,雅望無虧鐵面風。想見樵山園圃好,遺安妻子鹿門同。
吳楚江山共眺中,別來多憶宋涪翁。書無尺素傳雙鯉,詩有長箋寄一鴻。沙麓短蓑南畝雨,樵山高枕北窗風。林泉滋味煙霞癖,夐與青云路不同。
兀兀規規鐵限門
須眉妾婦遍吾村
蜀南見日犬群吠
井底觀天蛙自尊
守望誰為鄉里助
典型藉有老成存
書生唇齒久荊棘
氣不能平又一言
五百年前興廢事
至今人號舊州城
草鋪昔日笙歌地
云滿當年劍戟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