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殘雪
春景照林巒,玲瓏雪影殘。
井泉添碧甃,藥圃洗朱欄。
云路迷初醒,書堂映漸難。
花分梅嶺色,塵減玉階寒。
遠稱棲松鶴,高宜點露盤。
佇逢春律后,陰谷始堪看。
春景照林巒,玲瓏雪影殘。
井泉添碧甃,藥圃洗朱欄。
云路迷初醒,書堂映漸難。
花分梅嶺色,塵減玉階寒。
遠稱棲松鶴,高宜點露盤。
佇逢春律后,陰谷始堪看。
春天的景色映照在山林峰巒間,那雪影玲瓏卻已漸漸殘消。井泉增添了碧綠的井壁之色,藥圃洗凈了朱紅的欄桿。云霧繚繞的山路讓人剛清醒就迷失方向,書房也漸漸難以被雪光映照?;ǘ浞路鸱殖隽嗣穾X的色彩,臺階上的積雪減少讓寒冷也減輕。遠處與棲息在松樹上的鶴相稱,高處適宜點綴著露盤。我期待著春天的節令到來后,那背陰的山谷才值得一看。
林巒:山林峰巒。
玲瓏:這里形容雪影精巧、剔透。
碧甃(zhòu):指碧綠的井壁。甃,井壁。
朱欄:紅色的欄桿。
云路:云霧繚繞的山路。
書堂:書房。
梅嶺:此處借指梅花盛開之地。
玉階:玉石臺階,這里泛指臺階。
棲松鶴:棲息在松樹上的鶴。
露盤:承接露水的盤子,常為宮中裝飾。
春律:春天的節令。
陰谷:背陰的山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應是在早春時節,當時積雪開始消融,詩人看到這一景象有感而發,寫下此詩來描繪早春殘雪的景色。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早春殘雪的景色,突出了景色的變化和生機。其特點在于對景物的細致描繪和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黃山三十六芙蓉,浴罷湯泉曳短筇。
仙樂疑聞緱嶺鶴,缽盂欲豢鼎湖龍。
迷漫云氣皆成海,穿穴峰頭半是松。
始信到來仍不信,天工理外若為容。
蘋生洲渚微風起,
梅熟園林細雨來。
咫尺柴門常懶出,
不教拄杖損蒼苔。
清晨視園樹,槁葉脫梧槚。鄰家饋彘肉,里巷作秋社。
報賽有故常,民俗其敢罷。勾龍得無羞,土毛旱欲赭。
貧家節□常,素不徼福嘏。又況禁酒嚴,罄室覆老瓦。
兩男隔鄰郡,久未泛歸槎。小兒及二女,嬉戲粗婭姹。
叫啼索梨栗,短裳或露胯。乃翁老鈍極,久困讒口哆。
下體毒痔漏,中脘痼癥瘕。舂秫裹青箬,杵臼亦旋假。
意以娛幼稚,鮮歡類炙輠。東墻掘小池,南榮續前廈。
明旦宜鳩匠,窘局笑窮?。排悶賦此作,鄙俚愧不雅。
初度年年菊正黃,預傾仙醞獻高堂。
常時夢里驚衰老,今日樽前喜壽康。
七十人生能有幾,三千里外不遑將。
由來令德宜遐福,還見滄溟遍植桑。
密葉繁陰畫不成,
捲簾雙眼為渠明。
人間炎熱無來處,
贏得軒窗分外清。
習容齋戒適朝初,
佩玉鏘鳴謹進趨。
大分凜然冠屨判,
一誠不散若郊雩。
夢遠榆關道,魂來楓樹林。功名才子禍,生死故人心。
絕域寒威早,窮交感慨深。曼聲傳飲水,腸斷各沈吟。
古義懷中字,新腔笛里愁。艱難承一諾,辛苦報千秋。
劍外凋青鬢,樽邊嘆白頭。絕憐吳祭酒,宿草早山丘。
政樂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傳消息。待作新年歡計,斷送春色。
桃李成陰,甘棠少訟,又移旌戟。念畫樓朱閣,風流高會,頓冷談席。
西州縱有,舞裙歌板,誰共茗邀棋敵。歸來未得,先沾離袖,管弦催滴。
樂事賞心易散,良辰美景難得。會須醉倒,玉山扶起,更傾春碧。
廿載棲遲故國山,避人尚恨在人閒。
五湖煙景籠魚艇,雙木松風護死關。
藍玉那能充煖腹,金丹定肯駐衰顏。
真仙似以輕狂謫,敢躋瑤池許碏班。
不知故隱幾時離,
天寶年閒處處詩。
過客不須尋世譜,
萬山山下看沈碑。
荷饋嗾獒雙斷石,
近年方始出泥沙。
零圭斷璧應珍護,
莫任扶桑??驼F。
法會起因出,
平地起波流。
含靈同佛性,
忙忙不肯休。
大九州當大一統,
書生原有覺民權。
待將宣圣麟書筆,
遍布王春海外天。
君不見吳興公子八駿圖,飛騰矯若群龍趨。白日忽疑風雨至,滿堂賓客生歡呼。
又不見周王殿下畫五馬,蹄嘶仰秣長松下。陰云慘澹起高臺,恍若麒麟出東野。
吁嗟神物難久存,二圖剝落隨湮淪。畢宏韋偃不可作,空馀詩牘留千春。
豈意于今忽見此,珍重周生遠攜取。問誰作者自勾吳,唐寅妙手追前史。
依稀遠逼畫龍公,不說林良與欽禮。雄文一舉冠南都,惜哉不遇空老死。
怪得畫馬無定疋,不用周游遍八極。渡江化龍非所思,但畫霜蹄二十七。
輕塵軟草按轡行,人馬回翔兩相得?;蚪浢瘶湎嘞蝤Q,或逐涼飆傍人立。
暖嚼平蕪瘦骨高,浴罷清泉血汗濕。錦石金莎色似煙,修鬣方瞳干如鐵。
須臾變化態不同,生綃恐與天河通??赡斡^者不省事,徒以方員肥瘦論其工。
豈知牝牡驪黃外,自有天然意趣之無窮。安得馳之冀北之廣野,定須云錦千疋皆為空。
以此命名作冀圖,知子含情憶塞翁。吾聞騏驥之初世,未識鹽車隴阪心忡忡。
一朝邂逅遇知己,千金一顧何其雄。天下未必無伯樂,人間豈盡非宛洛。有才到底終為用,不見荊山卞和璞。
莫謂眾所欲,當感始難祛。莫謂世所就,當務始不如。
發蒙啟靈慧,正賴圣賢書。處紛或外輕,觀寂知內虛。
嚴冬萬物藏,寢跡委荒閭。日短易昏夕,淩淩星宿疏。
風林及暮靜,寒鳥時夜呼。沖懷窅方深,耿念郁未抒。
良友不在茲,蕭條歲聿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