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詠史 其二十四 杜甫故里
不知故隱幾時離,
天寶年閒處處詩。
過客不須尋世譜,
萬山山下看沈碑。
不知故隱幾時離,
天寶年閒處處詩。
過客不須尋世譜,
萬山山下看沈碑。
不知杜甫何時離開了故鄉隱居之所,天寶年間他處處留下詩作。過往的客人不必去探尋他的家族世譜,到萬山山下看看那塊沈碑就好。
故隱:指杜甫故鄉的隱居之地。
天寶: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這一時期杜甫創作了大量詩作。
世譜:家族的譜系。
沈碑:西晉羊祜鎮守襄陽時,常登峴山,后人在峴山立碑紀念他,見者落淚,杜預稱之為“墮淚碑”,這里可能泛指有紀念意義的碑。
此詩創作背景應與詩人游覽杜甫故里襄陽有關。詩人在游覽過程中,對杜甫的生平及文學成就有所感慨,進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杜甫的敬意和對歷史文化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追思杜甫,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深沉。它從杜甫的故鄉入手,引導人們從更宏觀的文化層面去認識杜甫,在同類詠史詩中以其獨特視角展現出對歷史文化的尊重與思考。
客思逢重九,來尋雨外山。
未能凌絕頂,聊共泊西灣。
茶磨風煙白,薇村木葉斑。
誰言落帽會,不醉復空還。
喜君常誦介庵詩,
此老流風百世知。
摸索期思長短句,
象山如在更沙隨。
程程客路問前蹤,
又系城頭槜李篷。
懷古心期何處寫,
一江煙浪雨冥濛。
枇杷欲熟問園官。來佐酒杯寬。松下棋奩,柳邊鍛灶,宜稱竹皮冠。
白發同年江海隔,書字報平安。想見高樓,青娥送酒,半臂不勝寒。
昆明無復漢時功。多難杜陵同。太史周南,庾郎關內,文字老來工。
南望鳳陽歌舞地,寂寞老王通。絳守園池,朱家陵墓,芳草夕陽中。
春明好景夢中過。將壽補蹉跎。天寶宮人,貞元朝士,一例邈山河。
誰唱當時供奉曲,老矣敬新磨。卌載名場,使君與我,天下恐無多。
一麾江皖十年留。未辦五湖舟。葑豆陰中,蘋花香里,還夢少年游。
到處鷗波迎管趙,花月錦囊收。不櫛詞人,同根香草,桂葉兩眉秋。
五風十雨卜時年,
萬戶千門列綺筵。
不捲朱簾樓閣里,
堆盤生菜酒如泉。
自是天工巧入神,不將醋醋混真真。
開從嶺外誰為主,折與江南第幾人?
鐵骨珊珊疑有韻,玉鱗寂寂迥無塵。
醉余好弄柯亭竹,吹徹揚州萬樹春。
江南遠,乳燕不曾來。千里信回春水闊,一年人去野棠開。香閣在塵埃。
江南小,近日不藏春。朱戶半開眠宿酒,粉娥成隊散輕塵。弦管正愁人。
江南別,舊淚一雙流。笛弄夜涼關路黑,蟲懸葉老玉衣秋。且莫盼蘭舟。
江南恨,亭榭少人看。醉里不堪啼鴂早,夢余初覺賣花寒。風雨又漫漫。
封侯未遂,任騰驤騏驥,孫陽難覓。喚起癡龍休再伏,且訪天涯陳跡。
極浦煙霞,大江形勝,付與中流楫。琴清鶴韻,勝游聊壯行色。
縱目一葉扁舟,乘風去也,劃破琉璃碧。山色湖光搖不定,化作秋魂蕭瑟。
殘夢回潮,孤篷轉雨,都到詞人筆。記游新句,奚囊子細收拾。
人亦有言,得意則歡。
佳賓既臻,相與游盤。
微音迭詠,馥焉若蘭。
茍齊一致,遐想揭竿。
昨夜雛寒側側,今晨小雨濛濛。屢擬尋花過澗北,屢約聽鶯到水東。心情無那慵。
麗景偏憐易謝,冶游最惜難逢。四百八十南朝寺,二十四番花信風。鵑啼催落紅。
一水東西二邑分,數楹公館傍山云。
千盤徑路人行少,兩度肩輿我到勤。
樹古漫留鵑血跡,草殘多印鹿蹄痕。
明朝正上蟠龍頂,老眼猶能望帝閽。
客舍逢君日,詞人偶并過。
露彫三徑柳,風落一池荷。
蟲響竹間細,蟬聲雨后多。
忘歸從路瞑,清嘯滿煙蘿。
黃菌誕丘園,靈貺賁醴泉。
至和非我召,美化自公宣。
秀色鄰三徑,幽光被一廛。
時髦秉筆者,為我列群編。
漸老方知欠往還,
等閑蕭寺得同盤。
呂曾舊事今如夢,
且上南山橫碧看。
送子白門去,因之感舊游。
掛帆江月曉,問寺竹風秋。
藜杖臺前路,紅妝水面樓。
風流知好在,遠想日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