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深二十首 十八
何處春深好,
春深嫁女家。
紫排襦上雉,
黃帖鬢邊花。
轉燭初移障,
鳴環欲上車。
青衣傳氈褥,
錦繡一條斜。
何處春深好,
春深嫁女家。
紫排襦上雉,
黃帖鬢邊花。
轉燭初移障,
鳴環欲上車。
青衣傳氈褥,
錦繡一條斜。
哪里的春光最濃郁?最濃的春光在嫁女的人家。紫色的短襖上排列著雉鳥紋飾,黃色的花朵貼在鬢角。移動燭火,初次移開障子;玉佩作響,即將登車。婢女傳遞著氈褥,錦繡鋪成一條斜徑。
襦(rú):短衣,短襖。
雉(zhì):野雞,此處指衣服上的雉鳥紋飾。
帖:同“貼”,粘貼。
轉燭:移動燭火。
障:屏風或帷幕,用于遮擋。
鳴環:玉佩等環形裝飾物發出的聲響。
青衣:古代婢女的代稱,因常穿青色或黑色衣服。
傳:傳遞,遞送。
錦繡:色彩鮮艷的絲織品,此處指鋪陳的織物。
此詩為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組詩之一,約作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春。時白居易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居洛陽。組詩模仿劉禹錫《春深二十首》,以“何處春深好”設問,從不同角度描繪春日景象,此首聚焦嫁女場景,反映唐代民間婚嫁風俗。
詩以“春深嫁女家”為核心,通過服飾、場景、人物動作的細節描寫,展現唐代婚嫁風俗畫卷。語言平實生動,體現白居易對日常生活的敏銳觀察與對世俗生活的關注,是其“歌詩合為事而作”創作主張的具體實踐。
我有嘉賓宴乍歡,畫簾紋細鳳雙盤。
影籠沼沚修篁密,聲透笙歌羯鼓干。
散后便依書篋寐,渴來潛想玉壺寒。
櫻桃零落紅桃媚,更俟旬余共醉看。
職在內庭宮闕下,廳前皆種紫薇花。
眼明忽傍漁家見,魂斷方驚魏闕賒。
淺色暈成宮里錦,濃香染著洞中霞。
此行若遇支機石,又被君平驗海槎。
天地塵昏九鼎危,大貂曾出武侯師。
一心忠赤山河見,百戰功名日月知。
舊宅已聞栽禁樹,諸孫仍見丐征岐。
而今不要教人識,正藉將軍死鬬時。
冷宴殷勤展小園,舞鞇柔輭彩虬盤。
??花盡日疑頭重,病酒經宵覺口干。
嘉樹倚樓青瑣暗,晚云藏雨碧山寒。
文章天子文章別,八米盧郎未可看。
插槿作藩籬,叢生覆小池。
為能妨遠目,因遣去閑枝。
鄰叟偷來賞,棲禽欲下疑。
虛空無障處,蒙閉有開時。
葦鷺憐瀟灑,泥?畏日曦。
稍寬春水面,盡見晚山眉。
岸穩人偷釣,階明日上基。
世間多弊事,事事要良醫。
月圓年十二,秋半每多陰。
此夕無纖靄,同君宿禁林。
未高知海闊,當午見宮深。
衣似繁霜透,身疑積水沈。
遭逢陪侍輦,歸去憶抽簪。
太液池南岸,相期到曉吟。
長亭一望一徘徊,千里關河百戰來。
細柳舊營猶鏁月,[祁]連新冢已封苔。
霜凋綠野愁無際,燒接黃云慘不開。
若比江南更牢落,子山詞賦莫興[哀]。
山禽連夜叫,兼雨未嘗休。
盡道思歸樂,應多離別愁。
我家方旅食,故國在滄洲。
聞此不能寐,青燈茆屋幽。
隋堤風物已凄涼,堤下仍多舊戰塲。
金鏃有苔人拾得,蘆花無主鳥銜將。
秋聲暗促河聲急,野色遙連日色黃。
獨上寒城正愁絕,戍鼙驚起鴈行行。
昔舜曾耕地,遺風日寂寥。
世人那肯祭,大圣不興妖。
殿宇秋霖壞,杉松野火燒。
時訛競淫祀,絲竹醉山魈。
百舌喚朝眠,春心動幾般。
枕痕霞黯澹,淚粉玉闌珊。
籠繡香煙歇,屏山燭燄殘。
煖嫌羅韤窄,瘦覺錦衣寬。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
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
刺繡非無暇,幽窗自尟歡。
手香江橘嫩,齒輭越梅酸。
密約臨行怯,私書欲報難。
無憑諳鵲語,猶得暫心寬。
鐵馬云旗夢渺茫,東來無處不堪傷。
風吹白草人行少,月落空城鬼嘯長。
一自紛爭驚宇宙,可憐蕭索絕煙光。
曾為塞北閑游客,遼水天山未斷腸。
飲酒經何代,休糧度此生。
跡應常自浼,顚亦強為名。
道若千釣重,身如一羽輕。
毫厘分象緯,袒跣揖公卿。
狗竇號光逸,漁陽裸禰衡。
笑雷冬蟄震,巖電夜珠明。
月魄侵簪冷,江光逼屐清。
半酣思救世,一手擬扶傾。
擊地嗟衰俗,看天貯不平。
自緣懷氣義,可是計烹亨。
議論通三教,年顏稱五更。
老狂人不厭,密行鬼應驚。
未識心相許,開襟語便誠。
伊余常仗義,愿拜十年兄。
對面不相見,用心同用兵。
算人常欲殺,顧己自貪生。
得勢侵吞遠,乘危打劫贏。
有時逢敵手,當局到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