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 華原磬
泗濱浮石裁為磬,古樂疎音少人聽。工師小賤牙曠稀,不辨邪聲嫌雅正。正聲不屈古調高,鐘律參差管弦病。鏗金戛瑟徒相雜,投玉敲冰杳然零。
華原輭石易追琢,高下隨人無雅鄭。棄舊美新由樂胥,自此黃鐘不能競。玄宗愛樂愛新樂,梨園弟子承恩橫。霓裳才徹胡騎來,云門未得蒙親定。
我藏古磬藏在心,有時激作南風詠。伯夔曾撫野獸馴,仲尼暫叩春雷盛。何時得向筍簴懸,為君一吼君心醒。愿君每聽念封疆,不遣豺狼勦人命。
泗濱浮石裁為磬,古樂疎音少人聽。工師小賤牙曠稀,不辨邪聲嫌雅正。正聲不屈古調高,鐘律參差管弦病。鏗金戛瑟徒相雜,投玉敲冰杳然零。
華原輭石易追琢,高下隨人無雅鄭。棄舊美新由樂胥,自此黃鐘不能競。玄宗愛樂愛新樂,梨園弟子承恩橫。霓裳才徹胡騎來,云門未得蒙親定。
我藏古磬藏在心,有時激作南風詠。伯夔曾撫野獸馴,仲尼暫叩春雷盛。何時得向筍簴懸,為君一吼君心醒。愿君每聽念封疆,不遣豺狼勦人命。
泗水邊的浮石被制成古磬,古樂稀疏的音調少有人聆聽。樂工地位低賤,像伯牙、師曠那樣的樂師稀少,無法分辨邪聲反而嫌棄雅正之音。正聲不屈服于古調的高妙,鐘律不齊導致管弦樂器失調。金屬與瑟的聲音雜亂相混,擊玉敲冰般的清響卻杳然消失。華原的軟石容易雕琢,音調高低隨人意愿,不分雅樂與鄭聲。拋棄舊樂喜愛新樂源于樂官,從此黃鐘正聲無法與之競爭。玄宗喜愛音樂更愛新樂,梨園弟子因受恩寵而驕橫。《霓裳羽衣曲》剛奏完,胡騎就已來犯,《云門》古樂未得親自審定。我將古磬的精神藏在心中,有時激越地吟誦《南風》之詩。伯夔曾撫琴讓野獸馴服,孔子擊磬如聞春雷震響。何時能將古磬懸掛在筍簴上,為您一奏讓您心神清醒。希望您每次聽樂都念及邊疆,不讓豺狼殘害百姓性命。
泗濱浮石:泗水邊的浮石,《尚書·禹貢》載“泗濱浮磬”,為古代制磬良材。
牙曠:伯牙(善琴)、師曠(春秋晉樂師),代指精通音樂的人。
雅鄭:雅樂(正聲)與鄭聲(俗樂),古以雅為正,鄭為淫邪。
黃鐘:古樂十二律之首,代指正聲雅樂。
梨園弟子:唐玄宗設梨園教演歌舞,此指宮廷樂工。
云門:傳說黃帝時的樂舞,代指古雅之樂。
伯夔:舜時樂官夔,傳說其奏樂能使百獸起舞。
仲尼:孔子,《論語》載“子擊磬于衛”。
筍簴(sǔn jù):古代懸掛鐘磬的木架,橫木為筍,立柱為簴。
豺狼:比喻殘暴的邊將或叛亂者。
此詩為白居易元和四年(809年)與李紳《新題樂府》唱和之作。中唐時期,雅樂衰微,俗樂盛行,統治者沉迷享樂(如玄宗好《霓裳》),邊患頻發。白居易借“華原磬”為題,通過古樂與新聲的對比,批判社會浮華風氣及統治者不重雅正、忽視國本的弊端。
全詩以“古磬—新磬”“雅樂—俗樂”對比為線索,揭露雅樂消亡的根源在于樂官趨新、君主好淫,借玄宗因樂誤國的歷史教訓,警示統治者“聽樂念封疆”,體現白居易“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主張,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美刺”精神的典型體現。
玉河湯湯流,白日冉冉度。
今晨驅我車,踟躕即岐路。
言念骯臟人,敢有纓緌慕。
主圣實優容,班竹愧非據。
跌宕漢公卿,能垂特達顧。
游好眷失群,貴靡忘徒步。
貽之黃父言,送我青門馭。
綢繆鄴中宴,哽咽河梁賦。
碣石日迢遙,浮云悵馳騖。
行者不可留,申章寄情愫。
春尚淺。誰把玉英裁剪。盡道梅梢開未遍。卷簾花滿院。
樓上酒融歌暖。樓下水平煙遠。卻似涌金門外見。絮飛波影亂。
竹院秋深路渺茫,沿溪一帶白毫光。客來問月云堪款,僧筑開山錫可望。空翠寒侵觴政肅,霜林新染墨花狂。十年更約松陰道,入夢青松個個長。
秋山乘興信藍輿,支遁山云獨掩廬。真諦可參無上法,浮生暫署阿蘭居。雙趺慧日依林靜,半嶺晨鐘集澗疏。此地情緣知不淺,何年身世許憑虛。
數畝檀欒古道邊,
亭亭氣慨上參天。
未應霜雪能摧抑,
不用行人嘆可憐。
孤廈倚云開,修椽如筆立。
何年鐵鑄成,挽運凌層級。
髣髴欲書空,濡染煙霞汁。
鮫綃半臂剪芙蓉。膩水濺花茸。名娃也學天吳舞,蕩情瀾、腥染魚龍。不用蘭舟雙槳,桃葉桃根迎逢。
柳邊沙隙駐游蹤。板屋換輕容。斜陽慣送人歸去,照衣香、鬢影匆匆。山黛一奩妝鏡,潮音四壁笙鏞。
富貴不須論,公應自有。且把新詞祝公壽。
當年仙桂,父子同攀希有。人言金殿上,他年又。
冠冕在前,周公拜手。同日催班魯公后。
此時人羨,綠鬢朱顏依舊。親朋來賀喜,休辭酒。
九十韶光甫二旬,靈園鶯燕報春頻。
星馳輪轡趨行殿,云集衣冠拜圣人。
仰見英君德得壽,可知天命敬惟親。
金章玉席洪恩浹,瀘傘難酬頂踵仁。
幕府江寧日,校書元祐時。
堂堂公可作,岌岌我何衰。
孰有入門冠,而淹管庫卑。
用長宜顧問,誰與薦天墀。
酒宴共賞湘祠秋,寄舫應同湘上游。
云梯一取古時月,吹管三更何處樓。
西江小社得君好,東軒新詩開我愁。
吟余撫枕發清嘯,破睡不須茶滿甌。
西山初夏玉泉清,
暮雨隨風滿鳳城。
四野皆沾比屋慶,
八荒盡望樂豐盈。
丹飛翠聳勢盤旋,別是人間一洞天。
春屐印乾苔砌雨,曉鐘撞破樹林煙。
支龍突地成雄鎮,梁燕爭泥撓定禪。
莫上層臺最高處,六朝遺事草芊芊。
綠窗解道因風句。果然命薄如風絮。
詩讖忒匆匆。還思得再逢。
它生須帶福。修到梅花足。
只似雪聰明。休如雪易傾。
一種花曾耐久看,可憐紅不倚闌干。
雅宜窗畔添芳訊,漫向墻陰怯暮寒。
露重不妨輕手折,秋深祇覺上頭難。
淮南已是登仙去,冷落霜天鶴頂丹。
臉色朝霞紅膩。眼色秋波明媚。云度小釵濃鬢,雪透輕綺香臂。
不語凝情,教人喚得回頭,斜盼未知何意。百態生珠翠。
低問石上,鑿井何由及底。微向耳邊,同心有緣千里。
飲散西池,涼蟾正滿紗窗,一語系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