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制賜朝鮮琉球安南諸國使臣詩
九十韶光甫二旬,靈園鶯燕報春頻。
星馳輪轡趨行殿,云集衣冠拜圣人。
仰見英君德得壽,可知天命敬惟親。
金章玉席洪恩浹,瀘傘難酬頂踵仁。
九十韶光甫二旬,靈園鶯燕報春頻。
星馳輪轡趨行殿,云集衣冠拜圣人。
仰見英君德得壽,可知天命敬惟親。
金章玉席洪恩浹,瀘傘難酬頂踵仁。
九十天的春光才過了二十天,靈園里鶯燕頻頻報春。各國使臣星夜兼程,車馬奔馳趕往行宮,身著衣冠的他們像云一樣聚集,朝拜圣人。抬頭可見英明君主品德高尚且長壽,可知要敬畏天命,親近君主。君主賞賜金章玉席,洪恩遍及,這如雨露般的恩澤,使臣們即便用瀘傘也難以報答君主的深厚恩情。
韶光: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甫:剛剛。
靈園:可能指皇家園林。
星馳:像流星一樣飛馳,形容急速。輪轡:車輪和韁繩,代指車馬。行殿: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殿。
云集:像云一樣聚集。衣冠:指各國使臣的服飾,代指使臣。
英君:英明的君主。德得壽:品德高尚且長壽。
天命:上天的旨意。敬惟親:敬畏且親近。
金章玉席:指君主賞賜的貴重物品。洪恩浹:浩蕩的恩澤遍及。
瀘傘:可能是一種特殊的傘,這里表示即便用物品也難以報答恩情。頂踵仁:從頭到腳都感受到的君主的恩情。
此詩為恭和御制詩,推測是在皇帝賞賜朝鮮、琉球、安南等國使臣時所作。當時可能處于國家繁榮、外交和睦時期,皇帝為彰顯國威、表達對各國友好,作詩賞賜使臣,詩人則依此和詩。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君主英明與恩澤,突出外交和睦。其特點是語言典雅、情感尊崇。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反映了當時外交活動和宮廷文化。
南山木落氣蕭蕭,千里歸心折大刀。雙櫓鵝鳴秋水闊,三關虎踞朔云高。客窗久念衣裘薄,史館頻煩筆札勞。有約相逢明月夜,扁舟載酒楚江皋。
入梅天氣雨如麻,霧壓江南十萬家。一點詩情何處寄,軟風吹濕碧窗紗。
西風天際征鴻去,問曾過,燕山路,葉落虛庭空綠樹。一川秋意,滿懷愁緒,樓外瀟瀟雨。天涯望斷行云暮,好著蠻箋寄情句,底是相思斷腸處。吟風賦月,論文說劍,無個知音侶。
江北春深野草芳,江南春淺柳枝黃。鳧鷗得水競出沒,寒雀受風相頡頏。適意漫提如意舞,醒時不異醉時狂。昨朝孺子攔街笑,笑殺人間馬子長。
杯渡前溪見水源,偶來佩芷服蘭蓀。香臺猶帶山窗影,經卷長依松樹根。云起晴峰還有觸,雪消春野不留痕。倏然我已忘言說,翠竹黃花自滿園。
黃金臺下驟驊騮,又見栽花大海頭。洞倚匡廬新白鹿,關停函谷舊青牛。三都賦在驚玄晏,八詠篇成和隱侯。溪上秋蘭吾舊宅,一觴行為瀫紋留。
周邦雖舊命維新,歷盡冰霜快值春。天上真人方出震,海濱大老定來臣。奸回已報都從殛,風俗何憂未盡淳。但使遺才收拾盡,不妨垂老太湖濱。
高下田疇水斗鳴,泥深路滑不堪行。請君聽取行人語,只個愁聲是喜聲。
天河盈盈一水隔,河東美人河西客。耕云織霧兩相望,一歲綢繆在今夕。雙龍引車鵲作橋,風回桂渚秋葉飄。拋梭投杼整環佩,金童玉女行相要。兩情好合美如舊,復恐天雞催曉漏。倚屏猶有斷腸言,東方未明少停候。欲渡不渡河之湄,君亦但恨生別離。明年七夕還當期,不見人間死別離,朱顏一去難再歸。
律窮寒極有今日,斗轉天回還此春。雪擁竹根旋自濕,風來人面霎堪親。曾游舟楫思南國,未返旌旗望北辰。漫惜物華番覆盞,幾揮生菜欲沾巾。
鄴侯奇譎世難知,放浪衡湘亦避時。懶瓚不知今在否,無心更與覓蹲鴟。
都門換歲走歸車,塞北江南各有家。舊符新桃應笑我,三年客里看煙花。
方平不見再來游,惟說麻姑去海洲。人世田桑今幾變,蔡經家在寺西頭。
戰城南,走城北,轉戰不利將士泣。今我不報騎將出,寧為野烏食路側。老馬思□□,老將朝暮愁。良臣何樂,忠臣何憂。忠臣誠何憂,嗟哉遠道之人白骨難收。
共把愁眉且放開,喜看春臘再相推。城邊煦景新堤柳,墻外香風帶野梅。世運從今轉熙皞,圣恩不久自天來。故園咫尺佳山在,一日定游三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