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元魯山 四
賢人多自霾,道理與俗乖。
細功不敢言,遠韻方始諧。
萬物飽為飽,萬人懷為懷。
一聲茍失所,眾憾來相排。
所以元魯山,饑衰難與偕。
賢人多自霾,道理與俗乖。
細功不敢言,遠韻方始諧。
萬物飽為飽,萬人懷為懷。
一聲茍失所,眾憾來相排。
所以元魯山,饑衰難與偕。
賢德之人大多自我埋沒,他們秉持的道理與世俗相悖。他們不宣揚微小的功績,追求高遠的志趣才剛與大道相和。讓萬物皆飽才算是真的飽,讓萬人心懷善念才算是真的心懷蒼生。只要有一人失其所,眾多的遺憾就會接踵而至。所以像元魯山這樣的賢人,在饑寒衰病中也難與世俗同流合污。
霾:本指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象,這里引申為埋沒。
乖:違背、相悖。
細功:微小的功績。
遠韻:高遠的志趣、韻味。
諧:和諧、相符。
茍:如果。
失所:失去安身之處,處境艱難。
偕:一起、相同。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社會風氣不良,賢才難以得到重用。詩人目睹賢德之人如元魯山般與世俗不合,在困境中堅守自我,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賢才的敬意和對社會現狀的不滿。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元魯山等賢人的高尚品德和濟世情懷,突出他們與世俗的差異。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語言闡述深刻道理。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賢才的生存狀況和詩人對賢才的重視。
湖上山林畫不如,霜天時候屬園廬。
梯斜晚樹收紅柿,筒直寒流得白魚。
石上琴尊苔野凈,籬陰雞犬竹叢疏。
一關兼是和云掩,敢道門無卿相車。
古澗飛白猿,寂歷不知處。
風激石上泉,僧疑月中樹。
微茫認松雪,髣髴橫樵路。
寫望增爾思,蒼蒼奈煙霧。
低折滄洲簿,無書整兩春。
馬從同事借,妻怕罷官貧。
道僻收閑藥,詩高笑古人。
仍聞長吏奏,表乞鎖廳頻。
坐吟行看對清秋,懶架仍移近枕頭。
放達有唐惟白傅,縱橫吾宋是黃州。
左遷商嶺題無數,三入承明興未休。
紅藥紫薇千一古,又添楊子伴牢愁。
抗節在叢霄,談玄屢對堯。
風回列子馭,霞建赤城標。
白石泥丹灶,紅泉滌酒瓢。
天章耀行色,鶴態自逍遙。
玳押風簾薄,金徒漏箭長。
食魚齊上客,置醴漢元王。
蒟醤辛初和,蓱齏冷乍嘗。
巢笙傳曲沃,摻鼓發漁陽。
吟燭惟憂盡,杯籌豈易防。
齒犀融晏雪,袍麝薦荀香。
笑逐呼盧勝,歌隨解佩狂。
遺簪兼墮珥,流眄復回腸。
彩鳳尋仙史,班騅待陸郎。
主歡殊未已,投轄在銀床。
片山兼水繞,晴雪復漫漫。
一徑何人到,中林盡日看。
遠分樵載重,斜壓葦叢干。
樓閣嚴城寺,疏鐘動晚寒。
雄文彰炳變,麟史載於菟。
莫負編須勇,須懷履尾虞。
恥將豺共棄,忍與兕為徒。
嘯谷非威怒,風從懾萬夫。
老去已多病,況當梅雨時。
山空門自掩,晝永枕頻移。
晚燕巢猶濕,新篁籜未披。
若非求仲至,誰復問棲遲。
僧中憶藝本超群,釋氏蒙求見討論。
儒行合為文暢侶,詩名雅作貫休孫。
心燈久已傳宗意,命服仍嘗錫帝恩。
宴坐栴檀消篆字,眼前阛阓任囂喧。
青簾有酒不妨賒,素壁無詩未足夸。
所重晚芳猶在日,可關秋色易為花。
深枝苒苒粧溪翠,碎片英英剪海霞。
莫管金錢好行市,寂寥相對是山家。
會稽新命剖魚符,又向蓬山鎖直廬。
林壑縈回多洞府,人煙高下半樓居。
知音好采柯亭竹,博物應探禹穴書。
公暇仙舟宜案部,鑒湖晴色照鄉閭。
度月阻相尋,應為苦雨吟。
井渾茶味失,地潤屐痕深。
鳥背長湖色,門閑古樹陰。
想君慵更甚,華發晝方簪。
見聞獲安隠,莫不信向心。是故我歸依,愿普如世尊。
甚深浄戒聚,功德難思議。受者獲安隠,福慧日夜生。
諸佛常護念,萬行漸滿盈。六度四等意,普度諸群盲。
手足初莫犯,節言慎所行。常樂在定意,是真優婆塞。
質直離諂曲,常與賢圣俱。愛眾猶養己,是名真菩薩。
祓禊標春巳,歌時慶魯雩。
禁園宣密宴,玉饌賜天廚。
班序參三殿,衣冠盛兩都。
云罍傾上席,寶馬鬧長衢。
帝澤恩何重,春風節已徂。
歸來白虎殿,微詠共操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