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廟樂章 大成舞
周穆王季,晉美帝文。
明明盛德,穆穆齊芬。
藏用四履,屈道參分。
鏗鏘鐘石,載紀鴻勛。
周穆王季,晉美帝文。
明明盛德,穆穆齊芬。
藏用四履,屈道參分。
鏗鏘鐘石,載紀鴻勛。
周文王之父王季、周武王之父文王,他們有偉大的美德和功績。他們光明盛大的品德,肅穆而齊發芬芳。他們的謀略如同覆蓋四方領土,雖曾委屈求全三分天下有其二。鐘磬之聲鏗鏘作響,記載著他們宏大的功勛。
周穆王季:周穆王季即王季,周文王之父。
晉美帝文:晉美,贊美;帝文指周文王。
明明:光明盛大。
穆穆:肅穆。
藏用四履:藏用指謀略;四履指四方領土。
屈道參分:屈道指委屈求全;參分即三分,傳說周文王時三分天下有其二。
鏗鏘鐘石:鐘石指鐘磬等樂器,鏗鏘形容聲音響亮。
鴻勛:宏大的功勛。
此詩為祭祀太廟時所用樂章。太廟是古代皇帝的宗廟,祭祀祖先體現對祖先的尊崇。此詩應創作于唐朝祭祀太廟的特定場合,表達對周朝先祖王季、文王的追思和頌揚,也是封建王朝宣揚正統、傳承文化的一種方式。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周王季和周文王的盛德與功勛。其特點是語言莊重、風格典雅,是祭祀樂章的典型代表。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古代祭祀文化和對祖先功績的重視。
登壇策劉項,臥廬料曹孫。探懷取事業,一一如印圈。
英豪蓋天資,八極入控摶。由來事成毀,只系手覆翻。
玉虹朝貫日,劍氣夜燭天。雖欲避功名,何處蟄龍鸞。
我生后千載,愚暗難具言。長大但食粟,閔兇不能文。
麥豆已難辨,楣棁固不分。抱甕灌圃畦,截竿避城門。
智略類如此,何以超籬籓。龜刳始神?,木斷方犠尊。
朝市有機穽,冠裳或鉗髠。茲事定不暗,吾其老泥蟠。
敢云善用短,聊復強自寬。
歸志初諧老遽催,良辰常與病俱來。
酒雖已熟恨無菊,雪苦不成空見梅。
朋舊乖離心每折,山川悠邈首頻回。
人生敗意無窮達,莫厭相逢笑口開。
揮袖謝人間,一窗如海寬。
鹿麛為老伴,松屑當朝餐。
自悟達生理,盡容非意干。
卻嫌孤寂甚,支灶學燒丹。
山陰老道士,寄情魚鳥中。
幽戶綠蘿月,孤舟白蘋風。
豈無小甕熟,尊杓誰與同。
邂逅得知心,一見嘆猶龍。
還東寒暑幾推移,漸近黃梅細雨時。
窗下興闌初掩卷,花前技癢又成詩。
囊錢不貯還成癖,官事都捐未免癡。
頼是病軀差勝舊,一杯藜粥且扶衰。
歷險橫空捷有神,得來元自剡溪濱。
同為萬里江湖客,共見三生風月身。
不怕云中伴鳧舄,只愁雨后長龍鱗。
何妨更悟無生理,露柱燈籠一話新。
雒陽牡丹面徑尺,鄜畤牡丹高丈余。
世間尤物有如此,恨我總角東吳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見輒謂無。
周漢故都亦豈遠,安得尺箠驅群胡。
古之君子,學以為己。可行則行,可止則止。
仕以行義,止以遠恥。世衰道微,豈復知此。
蚩蚩始學,青紫思拾。萬馬并馳,孰能獨立。
始雖弗急,后亦汲汲。我思崔公,涕泗橫集。
樂天悲脫發,退之嘆墮齒。
吾年垂九十,此事已晚矣。
發脫妨危冠,齒墮廢大嚼。
晨興對清鏡,何以慰寂寞。
造物本無心,豈欲使汝衰。
曷不望長空,兩曜無停時。
秋林半丹葉,秋草多碧花。
隔山五六里,臨水兩三家。
罾魚與伐荻,各自有生涯。
平池散雁鶩,繞舍栽桑麻。
客至但舉手,土釜煎秋茶。
城中不如汝,切莫慕浮夸。
抱疴雖可驗,應接每安徐。
正使須彈塞,寧當快掃除。
寡言方禍始,省事養災余。
一飽吾何欠,香粳薦美蔬。
百事不能能荷鋤,不鋤菜畦鋤芋區。
身存那用十年相,陂壞且為兇歲儲。
百事不學學作詩,不作白纻作竹枝。
黃陵廟前風浪惡,青衣渡口行人悲。
老病閉門常憒憒,芋不復鋤詩亦廢。
客來剝啄喚不譍,一味人間占閑退。
今朝一日三倒床,嘆息春晝如年長。
摩挲困睫喜湯熟,小瓶自拆山茶香。
新春殘春一夢間,夢中兀兀長閉關。
今朝出門春已去,但見新筍齊屋山。
作詩惜春聊復爾,春亦何能與人事。
閑心如絮久沾泥,但愛日長添午睡。
生計淡無味,終焉樂有余。
灌畦親抱甕,種秫學拈鋤。
擇木翔歸鳥,臨淵聚戲魚。
地偏心更遠,靖節愛吾廬。
早睡苦夜長,晚睡意復倦。
斂膝傍殘燈,拭眥展書卷。
時時搔短發,稍稍磨凍硯。
更闌月入戶,皎若舒白練。
便思泛樵風,次第入剡縣。
名山如高人,豈可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