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劒池驛感題
龍劒昔未發,
泥沙相晦藏。
向非張茂先,
孰辨斗牛光。
神物不自達,
圣賢亦彷徨。
我行豐城野,
慷慨心內傷。
龍劒昔未發,
泥沙相晦藏。
向非張茂先,
孰辨斗牛光。
神物不自達,
圣賢亦彷徨。
我行豐城野,
慷慨心內傷。
龍泉寶劍從前未被發掘時,被泥沙掩蓋埋藏。若不是張茂先(張華),誰能辨識斗牛星間的劍氣光芒。神奇的寶物自己無法顯達,圣賢也會感到迷茫。我行走在豐城的郊野,心中感慨而哀傷。
龍劒:指傳說中的龍泉劍,與太阿劍并為春秋名劍,后泛指寶劍。
張茂先:即張華(232-300),西晉文學家、政治家,曾與雷煥共識豐城劍氣,掘得雙劍。
斗牛光:斗牛星宿間的光芒,傳說豐城雙劍的劍氣上沖斗牛,為張華所察。
神物:指具有靈性的寶物,此處代指未被發現的賢才或珍寶。
彷徨:徘徊、迷茫,此處指圣賢面對埋沒之境的無奈。
慷慨:情緒激動,此處含悲嘆之意。
詩因豐城劍池驛而作。豐城(今江西豐城)為傳說中晉代雷煥掘得龍泉、太阿雙劍之地。詩人途經此處,觸劍池遺跡,聯想到寶劍曾被泥沙埋沒、賴張華辨識的典故,借物喻人,抒發對人才不遇的感慨。具體創作背景或與詩人自身經歷相關,暗含懷才不遇之嘆。
此詩借豐城劍典故,以劍喻人,揭示‘神物不自達’的現實困境,既嘆寶物蒙塵,更悲賢才埋沒,情感深沉。用典自然,托物言志,語言質樸,是一首典型的詠史抒懷之作。
青青澗上松,郁郁澗底柏。
松森上曾云,柏局抱幽石。
偃植雖不同,臭味乃相得。
千霜與百雪,偶立眾芳側。
眾芳豈不好,歲晏掃無跡。
廣廈罩群木,萬牛挽山澤。
松材可世用,攀援入王國。
草木豈有情,亦復念離析。
君看此翠柏,錯莫無顏色。
孤陰愁月夜,獨籟怨風夕。
蒼官何當歸,相望長相憶。
側帽東風,輕橈剪斷朝來雨。
去年客路。愁聽車鈴語。
黛色臨平,影作眉痕聚。
春如許。玉人心緒??直幻己壅`。
天書稠疊此山亭,
往事猶傳翠輦經。
莫倚危欄頻北望,
十三陵樹幾曾青?
策蹇凌霜坂,風高木葉乾。
空山秋易老,絕塞氣先寒。
肅肅車徒靜,迢迢鼓角殘。
幸依仙仗近,行路敢云難。
馬度青門楊柳垂。此去倍堪思。
旗亭炙酒喚紅兒。教唱衍波詞。
鸚武客。舊裁詩。竹西歌吹休遲。
東方割肉細君知。芙蓉遠黛照春瓷。
回首紅橋渡,瀝酒對君時。
性愛樽中酒不空,
疏狂厭哭阮途窮。
留賓不計床頭物,
大有陳遵投轄風。
萬斛精神一握身,清吭宛轉欲飛塵。
雞才唱后便知曉,燕未來前先得春。
驚覺海棠休苦睡,提醒楊柳莫空顰。
最憐吉語能相報,麥熟同為鼓腹人。
古人一期恁么道,
白玉無瑕卻有瑕。
路途之樂,
終不到家。
聽雨侵階竹,歸艎入檻荷。天晴龜曝背,人靜鳥吟柯。挾冊弟兄對,煮茶賓客過。居閒在此樂,余乃事奔波。
今代河南客,當年吏部孫。青氈馀翰墨,白發念田園。邂逅成相識,飄零忍重論。三王如見問,寄謝勿辭煩。
白頭交誼豈應疏,歲歲傳書問遂初。憐汝霧藏南谷豹,何時風起北溟魚?廿年宦拙甘棲遁,三徑花深自掃除。牢落閒門惟鳥雀,倚樓遙待呂安車。
登高匹練望吳門,猶有知心數子存。老去長懸懷友夢,病馀慚未報君恩。胡塵東北將侵震,王氣西南莫向坤。湖海元龍饒俠骨,上書曾著幾千言。
劍眉山鼻戟如須,生面麒麟可即圖。
渭水師臣為后輩,金城老將作前驅。
掃清君側誠難事,恢復遼陽豈廟謨。
當享何煩三嘆所,秋風吾已穩菰蘆。
夜淚闇銷明月幌,
春腸遙斷牡丹庭。
人間此病治無藥,
唯有楞伽四卷經。
金印他時恩澤侯,專城意氣凜生秋。
軍中成敗如翻水,空使明堂旰食憂。
北極星辰下,分光照讀書。兩餐兼黍稷,六月長夫渠。
會合于玆盛,平生為爾攄。龍門回首地,長恨往年虛。
大塊微塵積,團沙手自搓。水花求露少,山樹出云多。
寸步皆由命,群經遍可歌。愿言珍此別,拭目望委它。
春風走馬傍垂楊,
翠袖招搖醉夜觴。
玉佩云鬟消息遠,
至今腸斷綺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