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見日將至雙闕
曉色臨雙闕,微臣禮位陪。
遠驚龍鳳睹,誰識冕旒開。
藹藹千年盛,颙颙萬國來。
天文標日月,時令布云雷。
迥出黃金殿,全分白玉臺。
雕蟲竟何取,瞻戀不知回。
曉色臨雙闕,微臣禮位陪。
遠驚龍鳳睹,誰識冕旒開。
藹藹千年盛,颙颙萬國來。
天文標日月,時令布云雷。
迥出黃金殿,全分白玉臺。
雕蟲竟何取,瞻戀不知回。
清晨天色映照在皇宮的雙闕上,我作為小臣在禮儀之位陪侍。遠遠地驚見龍鳳之姿,有誰能知曉帝王的尊容開啟。王朝氣象興盛千年,各國使者恭敬地前來朝拜。天象如同日月般昭顯,政令如同云雷般傳布。從輝煌的黃金殿走出,完全與白玉臺相輝映。我這雕蟲小技又有何可取之處,瞻望留戀而不知返回。
謁見:拜見。雙闕: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代指皇宮。
微臣:臣子謙稱自己。禮位陪:在禮儀的位置上陪侍。
龍鳳:比喻帝王。冕旒: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的禮冠,這里代指帝王。
藹藹:興盛的樣子。
颙颙:恭敬的樣子。
天文:天象。時令:猶政令。
黃金殿:指皇宮中華麗的宮殿。白玉臺:亦指宮殿。
雕蟲: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參加宮廷謁見活動之時。在古代,臣子謁見帝王是重要的禮儀活動。當時王朝處于興盛時期,各國來朝,彰顯出國家的繁榮和強大。詩人作為臣子參與其中,懷著敬畏和贊美之情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王朝的興盛和帝王的威嚴。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華麗、意境宏大,展現了宮廷詩的典型風格。在文學史上,這類宮廷詩反映了特定時期的政治文化風貌。
歸去是何年,山連邏逤川。
蒼黃曾戰地,空闊養雕天。
旗插蒸沙堡,槍擔卓槊泉。
蕭條寒日落,號令徹窮邊。
歷歷數聲猨,寥寥渡白煙。
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
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我愛正考甫,思賢作商頌。
我愛揚子云,理亂皆如鳳。
振衣中夜起,露花香旖旎。
撲碎驪龍明月珠,敲出鳳皇五色髓。
陋巷蕭蕭風??,緬想斯人勝珪璧。
寂寥千載不相逢,無限區區盡虛擲。
君不見沈約道,佳人不在茲,春光為誰惜。
冷落官資不畏貧,司曹且共內官分。
步量野色成公案,點檢樵聲入奏聞。
陵廟路因朝去掃,御爐香每夜來焚。
碑寒樹古神門上,管得無窮空白云。
誰氏子丹青,毫端曲有靈。
屹如山忽墮,爽似酒初醒。
天馬難攏勒,仙房久閉扃。
若非如此輩,何以傲彤庭。
虜寇日相持,如龍馬不肥。
突圍金甲破,趂賊鐵槍飛。
漢月堂堂上,胡云慘慘微。
黃河冰已合,猶未送征衣。
靜只焚香坐,詠懷悲歲闌。
佳人忽有贈,滿手紅瑯玕。
不獨耀肌魄,將行為羽翰。
酬如上青天,風雪空漫漫。
有金張族,驕奢相續。
瓊樹玉堂,雕墻繡轂。
紈綺雜雜,鐘鼓合合。
美人如白牡丹花,半日只舞得一曲。
樂不樂,足不足,爭教他愛山青水綠。
安得龍猛筆,點石為黃金。
散為酷吏家,使無貪殘心。
甘棠密葉成翠幄,欵鳳不來天地塞。
所以傾國傾城人,如今如今不可得。
素風千戶敵,新語陸生能。
借宅心常遠,移籬力更弘。
釣絲初種竹,衣帶近裁藤。
戎佐推兄弟,詩流得友朋。
柳陰容過客,花徑許招僧。
不為墻東隱,人家到未曾。
晚望虛庭物,心心見祖情。
煙開分岳色,雨霧減泉聲。
遠樹猨長嘯,層巖日乍明。
更堪論的意,林下筍新生。
舉世祗堪吁,空知與道俱。論心齊至圣,對鏡破凡夫。
業王如云合,頭低似箭驅。三清徒妄想,千載亦須臾。
唯我流陽叟,深云領毳徒。盡騎香白象,皆握月明珠。
寂寞排松榻,斕斑半雪須。苔侵長者論,嵐蝕祖師圖。
翠??金鐘曉,香林寶月孤。兟兟齊白趾,赫赫共洪爐。
山色鋤難盡,松根踏欲無。難評傳的的,須到不區區。
撩舍新羅瘦,爐煙榾柮粗。燒畬平虎窟,分瀑入香廚。
師去情何切,人間事莫拘。穿林宿古冢,踏葉揭空盂。
無事終無事,令枯便合枯。他年相覓在,亦不是生蘇。
光異磨礱出,輪非雕斵成。
今宵剛道別,舉世勿人爭。
征婦砧添怨,詩人哭到明。
惟宜華頂叟,笙磬有余聲。
美如仙鼎金,清如纖手琴。
孫登嘯一聲,縹緲不可尋。
但覺神洋洋,如入三昧林。
釋手復在手,古意深復深。
慚無英瓊瑤,何以酬知音。
如神若仙,似蘭同雪。
樂戒于極,胡不知輟。
只欲更綴上落花,恨不能把住明月。
太山肉盡,東海酒竭。
佳人醉唱,敲玉釵折。
寧知耘田車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