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無愧
十兩新綿褐,披行暖似春。
一團香絮枕,倚坐穩于人。
婢仆遣他嘗藥草,兒孫與我拂衣巾。
回看左右能無愧,
十兩新綿褐,披行暖似春。
一團香絮枕,倚坐穩于人。
婢仆遣他嘗藥草,兒孫與我拂衣巾。
回看左右能無愧,
身披一件用十兩新絲綿做的粗布短衣,行走時溫暖得如同身處春天。靠著一個散發著香氣的棉絮枕頭,穩穩地坐著比人靠在旁還舒適。讓婢女和仆人去嘗試藥草,兒孫為我輕輕拂去衣巾上的灰塵。回頭看看身邊的這些,我怎能不心生愧疚呢。
新綿褐:用新絲綿做的粗布短衣。
香絮枕:散發著香氣的棉絮枕頭。
遣:派遣、讓。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晚年,生活較為安逸,身邊有人悉心照料,在享受舒適生活時產生了愧疚之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舒適生活中對身邊人付出的愧疚。特點是語言質樸,生活氣息濃厚。雖未在文學史上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
茫茫遠樹隔煙霏,獵獵西風振客衣。山雨未晴嵐氣濕,溪流欲盡水聲微。
回車廟古丹青老,碗子城荒草木稀。珍重狄公千載意,馬頭重見白云飛。
路繞羊腸躡屐躋,萬山金碧總堪題。舉頭日月中天近,極目乾坤五岳低。
自笑鹽車騏驥厄,誰憐枳棘鳳凰棲。欲投古寺禪房宿,喜見僧歸落日西。
花滿春城酒滿卮,高堂慶祝正芳時。年登耄耋邀天眷,身歷艱辛仰姥慈。共說唱隨宣令德,側聞訓迪邁嚴師。稱觴深愧無宏量,竊效臺萊上壽詞。
詩禮傳家重孝賢,芬揚彤管式綏邊。每因助讀添針線,屢為承歡徹珥鈿。風雨關懷先眾起,晨昏著意后時眠。生平物力彌珍惜,八十年來未改弦。
賢嗣干城樹令名,遐齡天錫瑞河清。春風入座安調息,華發盈顛自建行。吉日良辰聯上巳,輝騰婺宿祝長生。慈祥心地溫恭度,噓吸沖和善氣迎。
萊彩斑斑笑語多,當筵王母盡婆娑。康寧福壽徵洪范,觴詠賓朋勝永和。繞膝芝蘭花吐萼,介眉樽斝酒生波。北堂孝養南陔志,譜入笙鏞繼雅歌。
搖落秋風晚,凄涼又一秋。
漢家元再造,杞國謾多憂。
七廟存馀澤,諸公合遠謀。
痛心何日定,直待太平休。
當日濂翁此讀書,自編小說愛芙蕖。
方池靜植香清遠,便擬蓬萊小石渠。
幽趣無人會,須還我獨親。
開書風為揭,得睡懶相因。
雨后竹色凈,月中梅意真。
北山小園景,莫怨未歸人。
風急云高鷙鳥翔,
可憐樓堞尚堂堂。
金臺不少呼鷹處,
卻抱遺編賦辨亡。
四十余年禮世伽,
本來面目是天家。
清涼無物何所有,
葉斗峰橫問法華。
宿雨初晴水滿川,課農好趁綠陰天。
官除教養原無事,民力耕耘定有年。
北郭煙云歸石屋,西園風景勝花田。
他時若訂林泉約,如此溪山擬卜遷。
名樓遙對遠山開,不是尋常避暑來。座上風流渾笑語,城中幽勝幾池臺。
鳴蜩嘒嘒還青柳,返照盈盈且綠苔。共說廟堂虛席待,別筵休惜共深杯。
上客離筵未易開,請期先上假山來。林收宿雨回芳苑,水抱晴云映古臺。
雅望即須歸紫閣,行蹤聊爾寄荒苔。舟中好著千秋鑒,一獻君王萬壽杯。
散綺依稀天半晴,
卻從西嶼望分明。
軒軒欲舉翻斜照,
目送高標下赤城。
神仙洞壑隱江城,
倏忽風雷變化成。
揮劍試看龍可役,
吹笙時有鶴來迎。
柳絲影里魂棲住。侵曉背人尋伴去。
草黏飛絮掩行蹤,水漫落英迷出路。
蘅皋日晚無從遇。想在春風飄蕩處。
粉香吹結枕邊云,花氣蒸為床上雨。
歷歷有此躬,
何求而不得。
即此欲得心,
分明無疑惑。
清芬殊絕世,不與眾芳同。
香溢珠蘭畹,黃先月桂叢。
交枝深照席,一夏兩溫風。
天意持相贈,憐余大海東。
落日漁林放棹遲,故人宿草望離離。
深憐子敬琴亡后,恐負橋元車過時。
江闊市亭環廢井,關長賈舶近荒祠。
難尋下馬陵前路,腸斷膠西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