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風師樂章 迎神
太皞御氣,句芒肇功。
蒼龍青旗,爰候祥風。
律以和應(yīng),神以感通。
鼎俎修蚃,時惟禮崇。
太皞御氣,句芒肇功。
蒼龍青旗,爰候祥風。
律以和應(yīng),神以感通。
鼎俎修蚃,時惟禮崇。
太皞掌管著春氣,句芒開始了春天的功業(yè)。青色的龍旗飄揚,靜候著祥瑞之風。用音律來和諧相應(yīng),以誠心使神靈感應(yīng)相通。準備好祭祀的鼎俎,此時更應(yīng)崇尚禮儀。
太皞:傳說中古代東夷族首領(lǐng),又作太昊,是司春之神。
御氣:掌管節(jié)氣。
句芒:古代傳說中的木神,主管樹木的發(fā)芽生長,輔佐太皞。
肇功:開始建立功業(yè)。
蒼龍青旗:青色的龍旗,象征春天。
爰:于是,乃。
律:音律。
鼎俎:古代祭祀時盛牲肉的器具,這里指祭祀用品。
修蚃:指祭祀時祭品散發(fā)的香氣,這里表示準備好祭祀。
在古代,人們對自然現(xiàn)象敬畏且依賴,風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影響重大。祭祀風師是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此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春季祭祀風師的儀式上,當時社會以農(nóng)業(yè)為主,祭祀活動是重要的文化習俗,體現(xiàn)人們對神靈的尊崇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是祭祀風師樂章中的迎神曲,主旨是迎神祭祀,祈求神靈庇佑。其突出特點是莊重典雅,具有濃厚的宗教祭祀色彩。它反映了古代祭祀文化,在文學史上是研究古代祭祀詩歌的重要資料。
永日行游戲,歡樂猶未央。 遺思在玄夜,相與復翱翔。 輦車飛素蓋,從者盈路傍。 月出照園中,珍木郁蒼蒼。 清川過石渠,流波為魚防。 芙蓉散其華,菡萏溢金塘。 靈鳥宿水裔,仁獸游飛梁。 華館寄流波,豁達來風涼。 生平未始聞,歌之安能詳。 投翰長嘆息,綺麗不可忘。
昔我從元后,整駕至南鄉(xiāng)。 過彼豐沛郡,與君共翱翔。 四節(jié)相推斥,季冬風且涼。 眾賓會廣坐,明鐙熺炎光。 清歌制妙聲,萬舞在中堂。 金罍含甘醴,羽觴行無方。 長夜忘歸來,聊且為太康。 四牡向路馳,嘆悅誠未央。
余嬰沉痼疾。竄身清漳濱。自夏涉玄冬。彌曠十余旬。常恐游岱宗。不復見故人。所親一何篤。步址慰我身。清談同日夕。情眄敘憂勤。便復為別辭。游車歸西鄰。素葉隨風起。廣路揚埃塵。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追問何時會。要我以陽春。望慕結(jié)不解。貽爾新詩文。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寵珍。
冕旒親負扆,卉服盡朝天。旸谷移初日,金爐出御煙。 芬馨流遠近,散漫入貂蟬。霜仗凝逾白,朱欄映轉(zhuǎn)鮮。 如看浮闕在,稍覺逐風遷。為沐皇家慶,來瞻羽衛(wèi)前。
雪后輕橈入翠微,花溪寒氣上春衣。 過橋南岸尋春去,踏遍梅花帶月歸。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滿眼生機轉(zhuǎn)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依然形勝扼荊襄,赤壁山前故壘長。 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國,一片山河百戰(zhàn)場。 今日經(jīng)過已陳跡,月明漁父唱滄浪。
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三春布陽德,萬物發(fā)華滋。凌霄直微類,近亦附喬枝。
低迷眾無睹,高出乃見奇。煌煌九霄中,榮夸遽爾為。
我道似不爾,一笑懸吾羈。
美蘭堂晝永,晏清暑、晚迎涼。控水檻風簾,千花競擁,一朵偏雙。銀塘。盡傾醉眼,訝湘娥、倦倚兩霓裳。依約凝情鑒里,并頭宮面高妝。蓮房。露臉盈盈,無語處、恨何長。有翡翠憐紅,鴛鴦妒影,俱斷柔腸。凄涼。芰荷暮雨,褪嬌紅、換紫結(jié)秋房。堪把丹青對寫,鳳池歸去攜將。
日日雨霏霏,開門無所之。 漫尋花發(fā)處,已過絮飛時。 替紙蠶生遍,修巢燕立危。 但催人老去,羞作送春詩。
青郊歇馬拂吳鉤,萍聚天涯共白頭。 久舍新豐唯命酒,長謠故國一登樓。 林殘半壑飛寒雨,潮落空江急暮流。 世路風煙悲去住,莫辭西日醉箜篌。
載筆螭頭遠,綏和萬里行。舟居南海便,衣袖錦袍輕。
銅柱將軍約,沙堤宰相名。何時重混合,法從在蓬瀛。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