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廟歌辭 祭大社樂章 送神
吉祥式就,
酬功載畢。
親地尊天,
禮文經術。
貺征令序,
福流初日。
神馭爰歸,
祠官其出。
吉祥式就,
酬功載畢。
親地尊天,
禮文經術。
貺征令序,
福流初日。
神馭爰歸,
祠官其出。
吉祥的儀式已然完成,酬謝神靈的功業也已結束。親近大地尊崇上天,禮儀典章符合經典規范。神靈賜福應驗于美好時節,福澤如初升太陽流布人間。神靈的車駕即將返回,祭祀官員有序退出。
式就:式,語助詞;就,完成。
酬功:酬謝神靈護佑之功。
經術:指經典規定的禮儀規范。
貺(kuàng):賜福。令序:美好的時節。
神馭:神靈的車駕。爰(yuán):于是。
祠官:主持祭祀的官員。
此詩為唐代《郊廟歌辭》中《祭大社樂章》的送神曲。大社即土地神,古代重視土地祭祀,此類樂章用于祭祀儀式尾聲,恭送神靈歸位,體現“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反映唐代對農業社會根基——土地的尊崇。
全詩為祭祀土地神儀式的送神環節而作,以簡練語言記錄儀式完成、神靈歸位的過程,既體現對天地的敬畏,也傳遞福澤綿延的期望,是唐代郊廟祭祀文化的典型載體。
新雪對新酒,憶同傾一杯。
自然須訪戴,不必待延枚。
陳榻無辭解,袁門莫懶開。
笙歌與談笑,隨事自將來。
時泰歲豐無事日,功成名遂自由身。
前頭更有忘憂日,宜須數數謀歡會,好作開成第二春。
山東才副蒼生愿,川上俄驚逝水波。
履道凄涼新第宅,今日相逢偶同到,傷心不是故經過。
服氣崔常侍,燒丹鄭舍人。
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塵。
每遇凄涼事,還思潦倒身。
唯知趁杯酒,不解煉金銀。
睡適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無憂亦無喜,六十六年春。
最憶樓花千萬朵,偏憐堤柳兩三株。
擬提社酒攜村妓,擅入朱門莫怪無。
可惜亭臺閑度日,欲偷風景暫游春。
只愁花里鶯饒舌,飛入宮城報主人。
料合同惆悵,花殘酒亦殘。
醉心忘老易,醒眼別春難。
獨出雖慵懶,相逢定喜歡。
還攜小蠻去,試覓老劉看。
照梁初日光相似,
出水新蓮艷不如。
卻寄兩條君令取,
明年雙引入中書。
劉綱與婦共升仙,弄玉隨夫亦上天。何似沙哥領崔嫂,碧油幢引向東川。
金花銀碗饒君用,罨畫羅衣盡嫂裁。覓得黔婁為妹婿,可能空寄蜀茶來。
貌隨年老欲何如,
興遇春牽尚有余。
遙見人家花便入,
不論貴賤與親疏。
伊水分來不自由,無人解愛為誰流。家家拋向墻根底,唯我栽蓮越小樓。
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塵羅帶一條斜。莫言羅帶春無主,自置樓來屬白家。
日滟水光搖素壁,風飄樹影拂朱欄。皆言此處宜弦管,試奏霓裳一曲看。
霓裳奏罷唱梁州,紅袖斜翻翠黛愁。應是遙聞勝近聽,行人欲過盡回頭。
獨醉還須得歌舞,自娛何必要親賓。當時一部清商樂,亦不長將樂外人。
陶廬僻陋那堪比,
謝墅幽微不足攀。
何似嵩峰三十六,
長隨申甫作家山。
病容衰慘澹,芳景晚蹉跎。
無計留春得,爭能奈老何。
篇章慵報答,杯宴喜經過。
顧我酒狂久,負君詩債多。
敢辭攜綠蟻,只愿見青娥。
最憶陽關唱,真珠一串歌。
翩翩白馬稱金羈,領綴銀花尾曳絲。
毛色鮮明人盡愛,不蹶不驚行步穩,最宜山簡醉中騎。
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
借問萱逢杜,何如白見劉。
老衰勝少夭,閑樂笑忙愁。
試問同年內,何人得白頭。
身著白衣頭似雪,
時時醉立小樓中。
路人回顧應相怪,
十一年來見此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