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錢申伯山堂之詠
凈坊秋色老蒼官,簷額飛云細可攀。
客夢偶隨疏雨斷,僧游長帶暮鐘還。
似聞遺錫藏銀地,親見髙人住骨山。
愁絕寒江歸去路,亂峰青處望雙鬟。
凈坊秋色老蒼官,簷額飛云細可攀。
客夢偶隨疏雨斷,僧游長帶暮鐘還。
似聞遺錫藏銀地,親見髙人住骨山。
愁絕寒江歸去路,亂峰青處望雙鬟。
清凈的坊院秋色中,古老的松樹顯得蒼勁,屋檐上似有飛云,仿佛伸手就能攀到。客居的夢偶然被稀疏的雨打斷,僧人出游常伴著暮鐘歸來。好像聽說有高僧的錫杖藏在銀色的土地下,我還親眼見到高人居住在這如骨般的山間。寒江上歸去的路讓人愁緒滿懷,在那亂峰青翠之處,我遙望著思念之人。
凈坊:清凈的坊院,可能指寺廟。
蒼官:指松樹。
簷額:屋檐。
遺錫:指高僧留下的錫杖。
雙鬟:指代思念的女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錢申伯可能是詩人友人,詩人應友人之邀次韻而作。當時詩人或許客居在外,在寺廟中感受到秋景的清幽,引發了內心的愁緒和思念。
這首詩主旨圍繞客居愁思與對人的思念,以寺廟秋景為背景展開。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虛實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創作技巧。
白晝鶯聲囀,
清宵鶴唳過。
幾番沉醉后,
喚醒興偏多。
晴云十丈跨杉溪。偏稱夜涼時。
我來正值,一灘月朗,萬木霜飛。
謫仙不住人間世,此恨有誰知。
何人畫我,倚闌得句,聽水忘歸。
花鳥恒相得,今看一體渾。
妝成矜獨立,慧極恥能言。
與月呈諸相,因香托六根。
然燈紅一抹,銜得覺皇恩。
夜半金神羽獵,
奔走山川百靈。
云氣旌旗來下,
颯然已入青冥。
梅花研久伴鐙青,金質黃流范古硎。
漢代何人尋灌壘,雩陽有志紀洪銘。
方之銅雀歌鐘遠,潤以玉蜍戰血熒。
珍重傳家供翰墨,毋煩端歙斫山靈。
亂山深處銷孤城,宇宙清秋尚郁蒸。
見說蜀王成杜宇,早看秦火接夷陵。
虎牙天險憑關隘,魚復江流感廢興。
今日俞矛歌漢德,片帆安穩浪紋層。
輕舟偶來訪,學舍小于舟。
相見忽相笑,一官冷不休。
鷗波亭子地,遺跡擅風流。
買醉看山去,狂歌天地秋。
去年秋宿洞庭湖,今日登臨在郁孤。
兩處風流皆勝絕,一身奔走亦崎嶇。
光搖二水看云斷,翠滴千山愛日晡。
吏役不容清興足,放船回首望城隅。
晴余游興新,冒冷出村頻。落木無高鳥,澄潭有靜鱗。四山浮積雪,一徑入修筠。愜此清超境,何心向熱塵。
驕陽不掛檐,三面綠陰連。坐對松山靜,游經草徑偏。避人如畏蝎,盡日但聞蟬。怎比陶元亮,羲皇在枕邊。
危磴一攀登,涼飔滿袖襟。打頭黃葉下,黏屐白云深。瘦石非凡骨,秋花是素心。便堪友花石,世士已無林。
逃暑晚離村,近山月轉昏。陂魚欣浪起,崖鸛逐云翻。松小肖人立,峰高儼帝尊。孤行多可怖,不覺露沾裈。
陌上花繁鶯亂啼。驊騮金絡腦,錦障泥。尋芳行樂憶當時。聯鑣處,飛鞚綠楊堤。
春物又芳菲。情如風外柳,只依依。空憐佳景負歸期。愁心切,惟有夢魂知。
聲前一句,斗換星移。
石火莫及,電光罔追。
栗棘蓬當面擲,全剛劍信手揮。
少林消息斷,花綻不萌枝。
淅淅更颼颼。好夢難留。夜長寒逼滿庭秋。挑盡一燈香燼暗,風動簾鉤。
舊事與新愁。齊上心頭。芭蕉如怨啼難休。好似琵琶江上曲,彈淚孤舟。
不愛虛名不愛錢,既稱眾母復稱賢。
捐貲設學情何厚,塾課觀風意不偏。
簪笏傳家孫又子,乾坤計歲萬而千。
世間吏治皆如此,舜日堯天許媲前。
獨把金卮。煙輕露重,處處堪詩。
香正勾情,衫才泥腕,是倚樓時。
愁人多少相思。酒醒后、簾吹月絲。
鐘語初回,笛聲又起,幽夢難支。
清芬六出水梔子,
堅瘦九節石菖蒲。
放翁閉門得二友,
千古夷齊今豈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