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碩夫池亭賞蓮
胡床麈尾揮長柄,風和入座花容靚。
乍開還合晚照中,修竹佳人倚春暝。
此間此景樂最深,世路好惡君酌斟。
下車何必笑馮婦,投杼未免疑曾參。
江山信美來者稀,淵明獨與田父違。
誰云寧食艾三斗,不如杯行莫停手。
胡床麈尾揮長柄,風和入座花容靚。
乍開還合晚照中,修竹佳人倚春暝。
此間此景樂最深,世路好惡君酌斟。
下車何必笑馮婦,投杼未免疑曾參。
江山信美來者稀,淵明獨與田父違。
誰云寧食艾三斗,不如杯行莫停手。
坐在胡床上揮動著長柄的麈尾,和風拂來,座中蓮花容顏艷麗。蓮花在夕陽中時開時合,修長的竹子如同佳人在暮春中倚靠。身處此景樂趣最為深厚,世間道路的好壞你要自己斟酌。下車做事不必像馮婦那樣被人嘲笑,流言也難免會讓人像懷疑曾參一樣懷疑他人。江山確實美好但來欣賞的人稀少,陶淵明獨自與田父的想法相悖。誰說寧愿吃三斗艾草,不如酒杯不停傳遞盡情飲酒。
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
麈尾:古人閑談時執以驅蟲、撣塵的一種工具,后成為名士清談的雅器。
靚:艷麗。
馮婦:出自《孟子》,指重操舊業的人。
投杼:指曾參的母親聽到三次“曾參殺人”的傳言后,最終相信而扔掉織布梭子逃走,比喻流言可畏。
寧食艾三斗:意思是寧愿忍受痛苦。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閑適的環境,在池亭賞蓮時有感而發,可能當時社會存在一些流言蜚語、世事紛擾的情況,引發詩人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池亭賞蓮之景,抒發對自然的喜愛和對世事的感慨。其特點是將寫景與抒情、用典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感。
餳簫不道閒庭陛。飲屠蘇、已是香山婪尾。晴旭半窗勻,聽鳥啼聲碎。悵懷西臺臺下客,正散錦、動珠難記。須記。是第一郵簽,相思題字。
頗笑提槧揚云,對銀幡彩勝,猶耽墨戲。暖雪甚知時,恰釀成春意。似水流年渾未覺,只覺得、天公微醉。宜醉。怎夢里瞢騰,卻尋生計。
驢鞍懸酒榼,僮背負衣囊。但說市朝變,不知岐路長。下程先施藥,拂榻靜焚香。明旦又西去,河橋秋葉黃。
騎驢萬里行,歲一過秦城。下杜貰春酒,新豐聞曉鶯。綠槐新巷陌,白骨幾公卿。欲覓曲江水,連云禾黍生。
揆日千年才御史,
吟風八詠趙平章。
層層梵閣聯官閣,
坦坦仙鄉達帝鄉。
伊里而今通北極,
蓼泉自昔跨西涼。
升平那數籌邊策,
舞羽虞階擊壞唐。
大廈初構與云齊,
歸燕雙入正衡泥。
欲繞歌梁向舞閣,
偶為仙履往蘭閨。
千里爭飛會難并,
聊向吳宮比翼棲。
寫出個僧,
冷淡無能。
默耕田地,
力鋤葛藤。
入海泥牛絕消息,
度河月兔有光棱。
攜去塵中成化事,
更嫌何處不相應。
百事皆可做
一生何所求
已多十八種
底用五千頭
尺蠖已辭繭,橘蟲方化生。
夭夭隰上枝,碧綠紛敷榮。
覆載大有造,動植各相成。
天機一流動,幽思穆無聲。
二家比類合古書,冠以舊號尊緒統。
消解群疑始見真,讀書貴有明眼人。
又詞先生啟玄鑰,用志不紛凝于神。
妙悟陰陽決生死,削除駢拇及枝指。
迄今披圖見古心,君子有谷詒孫子。
光明如月靜如秋,詩滿行囊書滿篝。
宦況元從清處得,民情偏向苦中求。
使君便是端陽彥,圣主今無嶺外憂。
方岳古來多拜相,道傍先問喘時牛。
種種日用見端倪,
而此端倪人莫窺。
不有醒于涵養內,
定知無有頓醒時。
誰識菊為花隱逸,
陶潛以后有濂翁。
落花別有堯夫愛,
此意與濂同不同。
采藥往來常荷鍤
尋僧朝夕自攜琴
世塵不到山中道
寂寂云蘿永日陰
河岳靈神擁瑞來,
劍川一夜起云雷。
祥風破臘吹灰琯,
和氣先春報砌槐。
龍邸久膺心膂托,
金甌終為姓名開。
年年已與梅花約,
長借清香入壽杯。
大江西匯古龍洲,
洲上云津何處求。
抱膝幾人曾偃蹇,
遺書萬卷足風流。
邦家霖雨尋常事,
嘉定文章三百秋。
珍重云礽肯堂構,
藜光夜夜燭天浮。
寥落宏仁寺,塵侵佛自閑。雄碑摩圣跡,古木壯禪關。
玉軸函三藏,金軀臥九間。那堪牲牧地,駝馬踐苔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