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
飛鳴屋上鳥,入我夢中聽。
遲明月方昃,平曉風更靜。
游云四山幕,止水萬象鏡。
身如走空塵,南北了不定。
飛鳴屋上鳥,入我夢中聽。
遲明月方昃,平曉風更靜。
游云四山幕,止水萬象鏡。
身如走空塵,南北了不定。
屋頂上鳥兒鳴叫著,傳入我的夢中。月亮遲遲西斜,黎明時風更加平靜。游動的云朵像四面山上垂下的帷幕,靜止的水面如映照萬象的鏡子。我好似空中漂泊的塵埃,南北漂泊居無定所。
昃(zè):太陽偏西,這里指月亮西斜。
平曉:天剛亮的時候。
幕:帷幕。
止水:靜止的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情感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漂泊途中,于清晨早起趕路時有感而發,當時心境或許因漂泊的生活而孤寂迷茫。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漂泊之愁。以早行之景入詩,借景抒情,生動展現漂泊者的心境。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觀察與情感的自然流露。
一氣運行于虛空,有形孰不歸陶镕。燠寒燥濕互為用,功被草木并昆蟲。
胡然陽亢乃作沴,豐隆屏翳俱潛蹤。炎炎赫赫勢太甚,烹煎萬有何殊銅。
田疇龜坼河港斷,水車不運骨掛龍。俄驚片云變反掌,宇宙未剖猶鴻蒙。
初如線溜氣才應,繼若瓴建聲何洪。豈徒神力能致此,意者高厚悲人窮。
豐兇由數亦匪數,厥有造化行其中。年來五谷亦狼戾,曾孫之庾高于墉。
祇今戶戶嘆赤立,富者恨不為耕農。要知千人萬人心,心心默與天相通。
熙熙田畯爭薦喜,烹葵剝棗追豳風。更看十月場圃筑,黃雞白酒村村同。
但祈田祖去螟螣,愿如荊叟歌元豐。
丹巖今良士,南塘古當時。
館餐未有適,義圖以助之。
渠渠推轂心,終莫副所思。
遇合各有緣,天只非人為。
裴回明月枝,乃在海一涯。
一字以拔人,我慚蔡子尼。
遂使文字交,遠邁為人師。
騷壇不可即,比興安所施。
唱酬懷舊章,絢若辭藻摛。
細玩二君詠,形神坐欲馳。
蹤跡有聚散,情意無盈虧。
非晚即簪盍,寧久成訣離。
停云思親友,且和淵明詩。
十年不倚謝公樓,滿眼凄涼上客舟。
往事盡隨流水去,青山長憶故人游。
海門風起天將暮,渡口云生樹欲秋。
絡緯自啼花自落,更堪回首是他州。
愁極鬢成絲,滄江夢未歸。
鳥啼山雨急,春盡故人稀。
曉潤侵吟壁,寒云繞竹扉。
向來詩滿束,應是與心違。
親從寶山來,收得寶山寶。
一片玉無瑕,千峰云脫帽。
九蓮峰畔無處藏,兜率宮中卒難討。
歸來打鼓普請看,盤走珠兮珠走盤。
檜龍奮頭角,百獸毋敢獰。居然護祇園,老鬽魂魄驚。
本根既深固,樛枝任縱橫。秋城風雨癡,或躍常夜鳴。
夜鳴不自已,江頭云霧生。乘云何所之,變化朝帝京。
歸來氣尚豪,撼動老禪兄。空庭儼相對,健骨殊凄清。
中林萬古松,或可為同盟。蒲柳先秋凋,襟期信難并。
異質誠正直,扶持乃神明。更看霜雪繁,黛色挺孤擎。
風光苦變遷,客里對殘年。
別我此時路,問鄉何處船。
斷云連雨雪,落日遠人煙。
又向龍湫畔,開扉近瀑泉。
行春行不足,今日又明朝。
平嶺上危嶺,長橋過短橋。
殘紅明石澗,膩綠暗風條。
最是宜人聽,遷鶑出谷嬌。
先生富貴本無心,冰節從來照士林。
三載調元名愈重,七章告老意何深。
九重屢挽音形玉,一念難回歸散金。
此是吾邦真偉事,清風萬古孰追尋。
自閱管郭書,風水好成癖。維舟走霅嶠,川谷幾徧歷。
晚年乃得此,于焉擬藏骨。身謀適不偶,命子為冢宅。
癡兒好侈大,治庵如考室。豁然天地寬,有若混沌辟。
層巒猶連城,一一互拱揖。案后三奇峰,參倚而特立。
端然顧其穴,宛類鳳展翼。又似老泉翁,二季侍其側。
啟戶儼若臨,朝夕在幾席。回頭看新月,對面賓出日。
鬰乎氣佳哉,秀異鐘一窟。神刲與鬼劃,天授非人力。
一丘有如此,萬金買難覓。羊眠協夢祥,牛臥兆墓域。
地將發秘藏,人已產英特。吾家顧未然,貞符在種德。
為善斯有慶,積衰由作慝。素履或未純,青囊惡可必。
要須法睿武,粹如圭與璧。戒之而謹之,箴儆毋我忽。
庶或生賢貴,簪紱可世及。不然負此山,山亦有慚色。
水泛新堤蘸柳條,郊行喜有可人招。
不堪白發三千丈,莫負青春九十朝。
鷗鷺何妨為伴侶,鹍鵬一任詫扶搖。
山靈久擬騷人到,霽月光風不待邀。
跨馬尋春去,未容春便歸。
山浮天際色,云弄水中暉。
綠長千林暗,紅無一片飛。
茅茨籬落外,惟有菜花肥。
事業文章屬當家,刃游余地宰金沙。
挽回兇歲作豐稔,安集流民絕嘆嗟。
兩載秋霜威盜賊,一犂春雨沃桑麻。
寬民實意言難盡,勝種河陽滿縣花。
汗漫可以期,列缺可以至。豈不高且遠,未足語超詣。
至人悟重玄,妙境此融會。無聲亦無臭,萬象于我備。
不必八柱承,不必二極系。曾城九重居,儼若具乎內。
于焉以泮渙,其樂浩無際。氣凝而神化,舉步六合外。
乘輪閬風行,稅駕丹丘憩。逍遙兮周流,斯特跡之寄。
混然吾太虛,游是息于是。
招提幾百載,其來自唐室。屢此系扁舟,過門不暇入。
豈圖今之行,招攜敘舊室。遂停欲歸櫂,重整倦游屐。
粵昔有高僧,斯地曾卓錫。湛然一方泉,千歲停寒碧。
古殿倚太陽,佛光含慧日。巍巍屋上峰,森森庭下杓。
禪房窈且深,竹樹尤靜密。開尊具濁饌,領客日至夕。
久要亦所難,此意豈易得。探囊出詩章,往往名勝筆。
誦詩所以名,極圓而圓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