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玉山謁尚書兄以九日復告別途中寄之
小隱精廬占一丘,趁行覊雁遠相求。
豺狼當道誰青眼,兄弟他方俱白頭。
問舍終同茅屋老,榰車聊共菊花秋。
碧云落日又分手,路細山長人更愁。
小隱精廬占一丘,趁行覊雁遠相求。
豺狼當道誰青眼,兄弟他方俱白頭。
問舍終同茅屋老,榰車聊共菊花秋。
碧云落日又分手,路細山長人更愁。
你隱居在精巧的廬舍占據著一方山丘,我如趕路的羈旅大雁遠道來把你尋求。豺狼當道有誰會對我青眼相待,兄弟倆在異地都已白發滿頭。詢問房舍最終會一同在茅屋終老,暫時停車姑且共賞菊花的秋景。在碧云落日時又要分手,小路狹窄山巒漫長人更加憂愁。
小隱:指隱居山林。精廬:學舍,這里指隱居的房舍。占一丘:占據一座山丘,指隱居之地。
趁行:趕路。覊雁:羈旅的大雁,作者自比。
豺狼當道:比喻壞人當權。青眼:相傳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憎惡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后以“青眼”稱對人喜愛或器重。
問舍:詢問房舍,指有安居之意。
榰車:停車。榰,支撐。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壞人當道的情況,作者仕途不順,前往玉山拜訪尚書兄,九日后告別途中寫下此詩,表達自身心境和與兄弟的情誼。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兄弟情和對世道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直抒胸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作者的真實情感和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
小白山頭花弄影,
潮音洞口浪翻空。
圓通門啟無人入,
閑把輪珠立曉風。
野寺經行處,秋風滿客衣。
僧殘空法界,犬吠出巖扉。
木落寒山靜,云深古徑微。
躊躇清梵杳,空帶月明歸。
復古既愆七日,
泰來惟候三陽。
歷日今頒寅正,
占星更候農祥。
石梁互長虹,水流聲活活。
野色曠蒙山,犖確露山骨。
及此愛清漣,復乃得奇石。
瞰流勢欲奔,連脈斷若劃。
層層落芙蓉,片片碎云葉。
倒臥九疊屏,噴激百道雪。
嵌空劣容杯,平鋪多得月。
緬昔汶陽田,二三勞爭割。
我今坐盤桓,誰予復誰奪。
圣名不敢居,民譽日益美。
綠凈月高炯,一碧不可界。
空闊危磯,瞪瞰忘欠噫。
磯影入雙流,吞吐勢欲嘬。
波紋復牽挽,風簸如罥絓。
尚恐釣鰲者,一舉乘其懈。
心口敕六丁,守護嚴藩砦。
吁嗟何太癡,天與設幽怪。
詎比荊關圖,十日五日畫。
宵分絕聲影,衣潤浥沆瀣。
傲兀坐青空,俯仰發長喟。
天半峨嵋落照邊,漢川東與蜀江連。
萬金散盡猶存骨,一劍長留豈學仙。
秋水欣逢東海若,馬蹄難遇九方歅。
窮途我自憐空手,灑淚相看大別前。
春波軟蕩紅樓水,多時不放鶯兒起。
一樣夕陽天,留寒待禁煙。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舊。
可奈別離何,明朝楊柳多。
聲聲只在街南,夜深不管人憔悴。凄涼和并,更長漏短,彀人無寐。
燈灺花殘,香消篆冷,悄然驚起。出簾櫳試望,半圭殘月,更堪在,煙林外。
愁入陣云天末,費商音、無端悽戾。鬢絲搔短,壯懷空付,龍沙萬里。
莫謾傷心,家山更在,杜鵑聲里。有啼烏見我,空階獨立,下青衫淚。
生計但扁舟,不用團茅為屋。
閑向菱塘小泊,背斜陽濯足。
幾回沉醉幾回醒,忘卻歲華速。
撥去苔花照影,笑鬢絲還綠。
捐棄悲歌詠白團,未忘衛霍內金盤。
要知公子貂裘煖,孰若山人短褐寒。
我詩每覺就匆匆,君句由來詠嘆中。
愛我更能憐我友,誰云南北馬牛風。
溪水流來出若耶,清溪倒映繡窗紗。
凌波羅襪纏千縷,拜月湘裙摺九華。
烏鵲橋頭催遞柬,鸚哥院后喚煎茶。
香風送到氤氳使,細貼云鬟并蒂花。
依戀慈云去住身,宦游何處不勞人。栽花且采靈關藥,載酒重尋丙穴鱗。
三輔河東曾假郡,半旬京兆又移鄰。笑君卻似南飛雁,有意遲來作后賓。
羨君說法現全身,也是臚傳第一人。鵬路高騫難比翼,龍門近接欲攀鱗。
臨江鞭影辭千里,還浦珠光照四鄰。恰似行文無定格,有時移主可為賓。
閬州勝絕是云臺,
十里松蘿殿閣開。
暮春猶是永和初,花正開時柳乍舒。
白社已荒三仕外,碧山重禊十年余。
故人落落新來雨,澹月纖纖小摘蔬。
我乃酒狂狂不得,漏聲催箭整冠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