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辭:霹靂引
歲七月,火伏而金生。
客有鼓瑟于門者,奏霹靂之商聲。
始戛羽以騞砉,終扣宮而砰駖。
電耀耀兮龍躍,有如驅千旗,制五兵,截荒虺,斫長鯨。
孰與廣陵比,
歲七月,火伏而金生。
客有鼓瑟于門者,奏霹靂之商聲。
始戛羽以騞砉,終扣宮而砰駖。
電耀耀兮龍躍,有如驅千旗,制五兵,截荒虺,斫長鯨。
孰與廣陵比,
七月時節,暑氣漸消而秋氣萌生。有客人在門前彈奏瑟,演奏出霹靂般的商調之音。開始時彈奏羽音,聲音迅疾有力,最后敲擊宮音,聲音宏大響亮。那樂聲如閃電閃耀,似蛟龍騰躍,又好像能驅使千面旗幟,指揮五種兵器,斬殺荒野的毒蛇,砍斫巨大的鯨魚。這樂聲和《廣陵散》相比如何呢?
火伏而金生:火指夏季炎熱之氣,金指秋季,古代五行學說認為秋屬金,七月暑氣漸消,秋氣漸生。
鼓瑟:彈奏瑟。
商聲: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商音凄厲,與秋天肅殺之氣相應。
戛羽:彈奏羽音。騞砉(huō xū):象聲詞,形容聲音迅疾。
扣宮:敲擊宮音。砰駖(pēng líng):形容聲音宏大響亮。
五兵:五種兵器,泛指各種兵器。
荒虺(huǐ):荒野中的毒蛇。
廣陵:指《廣陵散》,古代著名琴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七月的某一天,聽到有人彈奏瑟曲,被其激昂的樂聲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較為穩定,詩人有閑情欣賞音樂并將感受訴諸筆端。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彈奏者的高超技藝和所奏樂聲的激昂。其突出特點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夸張的描寫展現樂聲的氣勢。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生動地體現了古人對音樂的感受和描寫方式。
已佐當涂郡,春臺再往臨。
勿言官是贅,常以國為心。
勉勉思全璧,頻頻寄抵金。
史君天下士,澡雪奉規箴。
冬當月初后,天欲試霜時。
永夜絕人語,新寒聽雁知。
壯心憂國在,老計入山宜。
莫作邯鄲夢,蕭蕭鬢已絲。
暇日肩輿上翠微,煙光巒氣濕人衣。
桃花片片隨流去,巖漏泠泠作雨飛。
丹井稚川成藥處,雙峰滕子讀書基。
觀音閣上清風爽,擬我諸公吟未歸。
憶昨趨湘水,公歸問錫山。
惜時為俗累,欠往拜師顏。
不復親溫厲,疇其念險艱。
莫持雞炙去,老淚不勝潸。
冰霜染得鬢毛深,又復鉤辀聽嶺禽。
老馬已非筋力舊,好山重見面顏今。
地饒風物皆春意,天念塵煩為午陰。
轉首十年成一夢,龍蛇滿壁富新音。
擔簦往解蜀山紛,歸舸經行老幾分。
楚國喜夸新令尹,霸陵疇識故將軍。
相逢舉酒酹江月,一笑攜書訪岫云。
乞得身閑了無事,但知耕鑿感吾君。
怪得虛簷寂溜聲,起來云淡月微明。
只消一夜西風力,盡掃千山宿霧清。
農舍少酬終歲望,客途擬過小春晴。
枝禽亦似欣欣意,飛入煙林自在鳴。
玉堂義方訓十字,衍而六百十六言。
一門翁季自師友,盡出學問之根源。
彼援遺書誡敦嚴,暨昶以義名沉渾。
爭如此作旨哉味,足使聞者推而尊。
雖然責善友之義,仕教之忠古皆爾。
讀其詩可知其人,非是父不生是子。
書紳我亦且服膺,過庭夫豈弗由禮。
觸屏教諂勢利徒,得不為之望風愧。
自屈星屏佐碧油,艱危同濟此風舟。
平山楊柳留佳話,庾嶺梅花想勝游。
公到玉階宜抗論,我尋畫舸便歸休。
他時若訪無真里,野水中間一白鷗。
荒祠存玉像,畫壁剝蒼苔。
額古名難問,村空祭不來。
亂鴉號古木,鬭雀罥浮埃。
猶有人求珓,西風動紙灰。
昔綴都曹后,升堂拜父師。
達尊厪異盼,國士沐深知。
鶴發人何在,蠅頭字尚遺。
遣車無路送,揮淚望豐碑。
疲于吏事老于兵,不特頭方命亦屯。
成敗固非予逆睹,窮通何用子前陳。
登朝不是鳶肩相,守塞尤慚燕頷人。
見說江東多福德,亟須洗眼望堂麟。
五鼎生封事不難,此身當與道相關。
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來人少閑。
靖節早辭彭澤縣,子陵終老富春山。
當時若為虛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間。
領略東風一倚闌,憑高便覺小塵寰。
目窮千古關河外,身在半空煙靄間。
二水護城青映帶,四山連野翠回環。
英雄易老愁無極,境是人非鶴自還。
憶昨從軍辱己知,不圖二紀踵前規。
人非城是黃粱夢,地老天荒白發悲。
墮淚忍看羊祜傳,傷心徒作魏公詩。
勉旃衣缽芝蘭事,傳取清風百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