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行宮奉呈諸同舍
龍山西轉浙江橫,寶勢岧嶤切太清。
照海曉光來闕角,穿花宮漏帶潮聲。
風生劍佩班初上,霧歇旌旗色更明。
共說中興似光武,南都賦合繼東京。
龍山西轉浙江橫,寶勢岧嶤切太清。
照海曉光來闕角,穿花宮漏帶潮聲。
風生劍佩班初上,霧歇旌旗色更明。
共說中興似光武,南都賦合繼東京。
龍山向西轉去,浙江橫亙眼前,行宮高聳,氣勢磅礴直插云霄。拂曉的曙光從宮闕角落照向大海,宮中計時的漏聲穿過花叢,還夾雜著潮水聲。風拂動著官員們的劍佩,上朝的隊伍剛剛走上朝堂,霧氣消散,旌旗的顏色更加鮮明。大家都說如今的中興之象如同漢光武帝時期,應該有人繼班固的《東都賦》后再寫一篇《南都賦》來歌頌。
龍山:山名。
浙江:即錢塘江。
寶勢:指行宮的氣勢。岧嶤(tiáo yáo):高聳的樣子。太清:天空。
宮漏:宮中計時的漏壺。
劍佩:官員身上佩戴的劍和玉佩。班:上朝的隊伍。
中興: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光武:漢光武帝劉秀,他建立東漢,實現漢室中興。
南都賦:東漢張衡作《南都賦》,東京:指班固的《東都賦》。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中興”等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朝廷局勢有所好轉、呈現復興跡象之時。詩人身處其中,參加早朝,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朝廷中興。其突出特點是寫景與議論結合,以宏大的筆觸描繪早朝場景,展現出朝廷的新氣象。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復興的期待和贊美。
神凝光自生,洞房玄照映。青絲散垂腰,目采流玉鏡。共談上清事,精微寄馀詠。樂酣會既分,雙駕還霄嶺。
最高樓閣倚雕闌,一種光華射月寒。心有幽期要佛證,身從明處任郎看。芙蓉墮髻連云重,蕉葛裁衫映雪單。恰是不曾當面錯,料應歡意似儂歡。
見便道下見,碧眼明寸電。瞥爾落思惟,何啻千山遠。壁亦何須面,禪床今拽轉。翻笑鈍胡僧,更不作一喘。個事本來如,風光滿帝都。酒樓春洞曉,盡現大毗盧。處處是方便,此理幾人薦。不識雪峰球,錯認鹽官扇。
檢將書劍一囊收,橐筆浮家海上樓。宿命論難推物理,天機事豈在人謀。已涼花氣應知趣,未雨云容若隱憂。處世盡馀心地闊,高臺縱目瞰荒丘。
皂衣將德命,瓊角喻深心。曾夾神明轂,來游木石林。疑從蕉下得,不向夢中尋。把筆歌攸伏,薰風候鼓琴。
送人南浦。日日客亭風又雨。相見如何。梅子枝頭春已多。真成別去。酒病明朝知幾許。淋損宮袍。都是人人醉后嬌。
朝泛蒼梧暮卻還,洞中日月我為天。匣中寶劍時時吼,不遇同人誓不傳。
吾惟兩猶子,汝復近成童。已枉十年讀,何時萬卷通。圣賢垂日月,豪杰起云風。燈火清秋夜,宜加百倍功。
又是春風送客時,天涯芳草獨臨岐。三年詩思蠻鄉老,千里歸心楚水知。夢斷分明聞曉角,酒醒依舊對殘棋。江生有賦無勞讀,海外魂銷與別離。
大觀亭外石尤驕,萬里風濤一望遙。山勢南來歸鎖鑰,江聲東去撼金焦。上游形勝留荒壘,六代興亡閱暮潮。燕子飛來遺懺在,好將余恨話前朝。
聞道征驂夜未休,今朝可到泰安州。遲回欲候論心思,河上扁舟難久留。懸輿歸去一閒身,到處相逢非故人。千里尋君今不見,滿懷幽思向誰陳。只今相候已如斯,別后相逢未有期。一去空山千萬里,五云回首各天涯。
千秋事業祖孫同,小邑還堪歌《大風》。趙北山河終不改,洛陽城闕已成空。映臺芳草萋萋碧,隔樹明霞霅霅紅。無限游人增感慨,一杯為酹夕陽中。
坐鎮諸番靜,孤亭愜所宜。海光搖畫戟,竹影漾浮卮。魏闕長膺戀,林泉偶系思。風謠憑貢上,寧減白狼詩。
皋月乘天數,慈闈奉母儀。靈芝三萬歲,樂府有新詞。
廬陽夜捷烈炬紅,露布連奏甘泉宮。使君兵聲冠諸將,輕裘緩帶殊雍容。記昔曾在圍城中,挾策兩謁中丞公。中丞英偉人中龍,使君眉宇春融融。指麾綽有中丞風。牙旗深處展高宴,橙香蟻綠霜螯健。野人喜極悲倒來,曉柝深杯淚如霰。君不見,荒城蕩蕩跡如掃,縱橫瓦礫居民少,髑髏滿地生青草。君不見,壺漿士女泣垂面,愛說中丞舊時戰。張巡死去賀蘭生,痛殺潛山廟中奠。驃騎連宵拜新命,漢廷不惜通侯印。使君愛逐赤松游,脊令原畔牽歸興。為君高歌歌斷絕,悲笳吹落林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