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鄭維心臘月十六日有作 其二
朝廷歸叛將,關塞失簽軍。
銅馬猶逋命,沙蟲亦占群。
上心存廟略,兵氣亂天文。
誰挽斜河水,通宵洗赤氛。
朝廷歸叛將,關塞失簽軍。
銅馬猶逋命,沙蟲亦占群。
上心存廟略,兵氣亂天文。
誰挽斜河水,通宵洗赤氛。
朝廷招納了叛將,邊關要塞失去了簽軍。那些叛賊仍在逃亡,小嘍啰也成群結伙。皇上心中自有謀略,但戰爭的氣息擾亂了天象。誰能引來斜河之水,整夜沖洗這戰爭的血腥之氣。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歸叛將:指朝廷接納叛將。
簽軍:金、元時,凡遇戰爭或邊事,簽發所有漢人丁壯為兵,謂之簽軍。
銅馬:本指新莽末年的一支農民起義軍,這里借指叛亂者。逋命:逃亡在外以逃避命令或追捕。
沙蟲:古代傳說中一種能含沙射人的動物,比喻地位低微的人,這里指叛亂者的嘍啰。
廟略:朝廷的謀略。
兵氣:戰爭的氣氛。天文:天象。
斜河:銀河。赤氛:指戰爭的血腥之氣。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不安的時期,朝廷在軍事策略上可能存在失誤,招納叛將導致局勢更加混亂,詩人針對這種情況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映社會戰亂的現狀以及詩人對局勢的擔憂。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意象鮮明,生動展現了戰爭的混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
花穗迎秋結晚紅,
園林清淡更西風。
纖條盡日差差影,
時落釣璜溪水中。
截斷千差,單提一著。
那邊放下龜毛,者里拈起兔角。
咦,敲開歡喜妙樓閣,瑞靄祥云充碧落。
轉入梅花爛熳看,春風撼動玉欄干。
人天普會,佛祖透關。
發大機,顯大用,鐵錘混隊骨毛寒。
四海五湖皇化里,太平無象有來端。
煙雨迷離處
長天蔽復開
乍驚千樹失
陡挾一峰來
秋老江楓健
風寒塞雁哀
蓮花最高頂
龍帶濕云回
此別未知長與短,一春風雨助凄然。
欲隨流水入城去,更系扁舟話柳邊。
芳草斜陽新住蝶,落花飛絮亂啼鵑。
雁蒼山好須回首,便見秋風在眼前。
遠山初見疑無路,
曲徑徐行漸有村。
永巷秋風老妾容
主恩何處著人濃
明妃莫恨龍沙遠
對面宮墻即萬重
睿簡從朝議,
僉俞協帝疇。
受釐延賈傅,
給饋美酂侯。
會府居功最,
朝廷錫命優。
思皇今在旦,
歸去贊宸猷。
朱明牖戶,是羅浮西麓。地道潛通到句曲。羽人家石上,掩映樓臺,花木里、往來浮丘伯叔。
稚川曾此住,丹井珊瑚,流出泉聲似哀玉。社事待重開,士女西園,金錢擲、大家絲竹。笑白發、毿毿上頭來,卻不少詩仙,暮年輕福。
瑤池列仙真,俛視凌蒼蒼。下有洪波馳,上有浮云翔。飛甍羅赤霄,懸栱拂鳴珰。珠箔流素煙,海天照瓊漿。飄飄弄云霞,裊裊翻霓裳。須臾已千祀,邈矣曷能忘。
半住山西半廣西,一家兩處互憂疑。北音不至雁之扉,南□先回梅所私。橫膝未能忘舐犢,齊眉何必□□□。俸馀一一持竿去,兒女分為飽暖資。
同車越梁晉,覽歷多古疆。紆遲衛流汭,轉盼淇水陽。感來意不淺,道故言已長。辛勤眷途語,愴惻悲別章。
雨送寒聲滿背蓬,如今真是荷鋤翁。可憐遇事常遲鈍,九月區區種晚菘。往日蕪菁不到吳,如今幽圃手親鋤。憑誰為向曹瞞道,徹底無能合種蔬。瓦盆麥飯伴鄰翁,黃菌青蔬放箸空。一事尚非貧賤分,芼羹僭用大官蔥。昏昏霧雨暗衡茅,兒女隨宜治酒殽。便覺此身如在蜀,一盤籠餅是豌巢。陸生晝臥腹便便,嘆息何時食萬錢。莫誚蹲鴟少風味,賴渠撐拄過兇年。
老人醉墨走蛇虬,風露瀟瀟數葉秋。無復駝囊盛馬乳,卻教圖畫憶涼州。
騰六回車路未遙,又隨青女候元宵。未應柳絮因風起,剩見葭灰過律飄。陰壑冰澌鴻跡去,陽坡草茁燒痕消。興來便欲行吟出,十二街中遍寂寥。
陶公無宦情,饑乃驅之仕。行藏不問天,卷舒惟任己。榮膴非所欽,薄祿非所恥。束帶見督郵,不必問鄉里。自我浮于海,悠悠歷星紀。卑疏雖易容,迂薄亦可止。白發已盈冠,青尊尚足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