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其二
云日晶熒固自佳,幽人有待至昏鴉。
遠分嵒際松楓樹,復亂洲前蘆荻花。
曳履商聲憐此老,倚樓長笛問誰家。
霜螯玉柱姚江上,作意三年醉月華。
云日晶熒固自佳,幽人有待至昏鴉。
遠分嵒際松楓樹,復亂洲前蘆荻花。
曳履商聲憐此老,倚樓長笛問誰家。
霜螯玉柱姚江上,作意三年醉月華。
白天云日晶瑩本就美好,幽居之人有所期待直到暮鴉歸巢。月光遠遠地灑在山巖邊的松楓樹上,又攪亂了洲前的蘆荻花。我拖著鞋子,踏著秋聲,憐惜自己這衰老之身,倚靠在樓頭,不知誰家傳來悠揚的長笛聲。姚江之上有肥美的螃蟹和精美的菜肴,我有意連續三年在這月色下沉醉。
晶熒:光亮透明的樣子。
幽人:幽居之人,詩人自指。
嵒(yán):同“巖”。
曳履:拖著鞋子走路。商聲:秋聲。
霜螯:指螃蟹。玉柱:指精美的菜肴。
作意:有意,特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是在秋季八月十五夜晚,詩人可能處于幽居狀態,在秋夜月色下有感而發。
這首詩描繪了八月十五夜的秋景,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詩中景與情融合,展現出一定的藝術特色,體現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下對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舟聚湖水渾,舟散湖水清。
潛鱗畏夜泠,浴羽驕冬晴。
潮回沙篆合,風過波文生。
片帆掛暝色,乘月中流行。
弱櫓泛浪怯,長篙觸石驚。
艱難渡前浦,寂寞泊孤城。
冒險諒知悔,所志功與名。
何如澤畔漁,扁舟寄身輕。
揄竿踞溪石,長歌對滄溟。
玉臂猶留血印痕,
深宮十載感君恩。
一生常妒楊妃色,
九死仍回姹女魂。
也向茅檐春爛漫,
何曾紙帳夢溫存。
丹心未改冰霜操,
花案誰翻不白冤。
青袍筇竹凈無埃,萬點疏花腕底開。想見銅坑風雪路,倒騎驢背獨吟來。
誰見靈虬布格奇,遙從雪海望迷離。能吟空際疏花點,只有朱三十五詩。
客星閣下頻來往,
兩個漁磯管送迎。
使者諸方勞物色,
釣船何處聽灘聲。
公無當日為臣意,
帝有先年共學情。
怪底希蹤巢父輩,
是何諫議不能輕。
陰寒如刀夜鏤冰,
玄云抱月初生棱。
長條不折野性崛,
獨鶴忽唳前山應。
歷覽平泉記
文饒性苦奢
如何伊上墅
多是日南花
美蔭皆奇樹
清芬悉異葩
安知桃李盛
不及晉公家
江北好,
堤上晚晴初。
無數行人無數雁,
一重斜照一重湖。
中有客帆孤。
精藍靖館手同攜,
細與重論文暇時。
須信有方藏肘后,
可能無藥起支離。
誰令珠玉唾,
出彼藜藿腸。
仁人不為寶,
良賈宜深藏。
楚山連白帝,
蜀道控烏蠻。
才捧除書拜好官,
又承恩詔許南還。
人辭歷下山光遠,
船過真州水面寬。
松菊未荒三徑在,
衣冠不改一身閒。
推恩更有新鸞誥,
留與家門久遠看。
寂寞無塵事,
茅茨秀嶺連。
密蘿蒙灌木,
亂石隱流泉。
蟬噪云間樹,
鳥飛山外天。
孤云自明滅,
應達主人玄。
長向東風問畫蘭,
玉人微嘆倚欄桿。
乍拋錦瑟描難就,
小疊瓊箋墨未干。
弱葉懶舒添午倦,
嫩芽嬌染怯春寒。
書成粉箑憑誰寄,
多恐蕭郎不忍看。
流光逐飛電,一去不復還。東風本信宿,難駐桃李顏。
舉頭有皎日,凝目無冰山。黃金蘇季子,消滅隨塵寰。
秦兵號百萬,終棄函谷關。感時嘆往事,得喪如循環。
達人有玄覽,飛舄山水間。嗟予日蓬轉,茫茫百折灣。
世路苦相促,安得心里閒。西華在咫尺,愿言一躋攀。
一春寒臥擁香篝,
每恨東風吹滿樓。
故遣垂楊與垂柳,
千絲萬縷攪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