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第示同年
氤氳和氣鳳城春,正是英豪得志辰。
雨露九重均造化,丹青千字富經綸。
古來將相皆由此,今見詩書不悮人。
何處寒鄉少年子,綠袍歸拜北堂親。
氤氳和氣鳳城春,正是英豪得志辰。
雨露九重均造化,丹青千字富經綸。
古來將相皆由此,今見詩書不悮人。
何處寒鄉少年子,綠袍歸拜北堂親。
京城春天彌漫著祥和的氣息,正是英雄豪杰實現志向的好時候。皇帝的恩澤均勻地惠及天下,考生們文章精妙富有治國的才略。自古以來將相都是從科舉之路出身,如今可見讀書不會耽誤人。哪個貧寒之地的少年,如今身著官服回去拜見母親。
氤氳:形容煙或云氣濃郁。
鳳城:舊時京都的美稱。
九重:指帝王所居之處。
造化:指自然界的創造者,也指自然。這里指皇帝的恩澤。
丹青:指文章。
經綸:原指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稱經綸。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悮:同“誤”。
綠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員穿綠袍,后泛指低級官員的服飾。
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婦居室,后以代稱母親
此詩創作于詩人科舉登第之時。在古代,科舉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詩人在考中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與同年分享自己的喜悅,也表達對科舉制度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明確,強調科舉對個人命運的改變。它突出的特點是情感積極向上,語言直白。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科舉文化對文人的重要意義。
投石三軍技最優,況曾超躍羽林樓。春和塞草平鋪翠,賈勇爭先博一籌。
洞庭波起,渺渺人千里。樓外夕陽多憔悴,雁背帶來秋意。殘燈支枕無眠,聲聲只在林間。一夜西風卷盡,開門又見青山。
空街羸馬有何榮,寂寞繁華兩不成。破懶始知經有味,送眠微覺酒多情。腮毛未老隨霜換,肺病無根見臘生。收拾閒煙與閒水,憑將筠管作干城。
溪繞茅堂山繞溪,溪山深處是真棲。山人若問西來意,云自高飛鳥自啼。
流水出深澗,和風送啼鳥。邂逅問樵客,薇蕨今多少。行歌去不顧,倏在煙蘿表。鴳鵬各有適,耳目暫無擾。緬懷區中人,營營自昏曉。
風雪勞馳驟,江山互送迎。咨嗟聞向笛,慷慨撫秦箏。蠻觸哀同種,鴻嗷憫庶氓。感時頻太息,詩思玉壺清。
受命當年記飲冰,此心無染即禪燈。紫薇分省含香署,風味居然一老僧。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手染橙薌,杯搖燭影,夜闌人意醺酣。故人惜別,卻酒更清談。只合相從老矣,知何事、還著征衫。流年晚,長途匹馬,奔走亦何堪。江潭。搖落后,云噓絕壁,雪舞空巖。念行人歸鬢,今已毿毿。往事真成夢里,十年恨、江北江南。休凝佇,霜風卷地,寒日又西銜。
孝德襄陵久,天然與眾殊。生男不能養,應合愧楊姑。
湖西不了曹溪約,江北扁舟未肯閒。多謝先生真好夢,果然此會不人間。紫金丹好神仙過,太極丸空日月還。但得晦翁同老此,定山須作武夷山。
湖色媚空亭,春流溁以膩。濛雨抹煙鬟,初晴露山髻。宛在鏡中行,憑欄騁嘯睇。良友愜清游,同官如同氣。寒氈促膝多,樽酒論文細。遷喬有好音,戀舊未忍棄。新柳弱依依,似把游人系。潦倒盡君歡,夜闌猶牽袂。
脫卻青衫好,欣看愿力成。萬年唯此念,三策動高名。春水南天滿,飛塵北地輕。蓮花經一卷,萬里伴君行。
來訪將軍玉女村,粉墻青瓦絕纖塵。梨花樹下翁迎客,猶識當年舊使君。
石龜無語對東風,海鶴曾迷曉市中。三十六鱗朝夜月,玉釵人在水晶宮。